工筆畫如何臨摹宋畫小品《出水芙蓉圖》

工筆畫如何臨摹宋畫小品《出水芙蓉圖》

《出水芙蓉圖》是宋代吳炳所繪的扇面畫,作品繪出的是水荷花一朵。

《出水芙蓉圖》一畫雖小,畫得卻十分精緻生動。此畫系用沒骨法。用筆輕細,敷色柔美,幾乎不見筆跡,淺粉色的花瓣、嫩紅花蕊似乎還帶有拂曉時分的露珠,這正是花苞初發的最佳時刻。粉紅色的蓮花在碧綠的荷葉映襯下顯得格外的清妍豔麗。

作者用俯視特寫手法,描繪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汙泥而不染的特質。全圖筆法精工,設色豔麗,不見墨筆勾痕,是南宋院體畫中的精品。畫面無款印,傳為吳炳作。《虛齊名畫錄》著錄。圖中紅花綠葉佔據整個畫面,這種豐滿的構圖如肖像般使我們能直觀地欣賞這嬌嫩柔美的荷花。細膩的筆調把荷花的清純高潔、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表現得入木三分。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難得的上乘佳作。

《水上芙蓉圖》臨摹要訣:本作中,花瓣的描繪技法類似後世的“沒骨”法,不見勾勒之跡,渲染出花瓣既輕盈又腴潤的質感。畫家的寫實功力極為紮實,每片蓮瓣的形狀、角度、色澤和光感都安排得無懈可擊。至於瓣上紅絲、蕊端立粉,也一一仔細料理,微妙之處,使人嘆為神工!荷葉的畫法有著作者自己獨特的風格,石綠的表色下,微微露出的荷葉類似魚鱗狀脈紋均用淡花青勾勒後再在表層罩染頭綠,若隱若現,非常寫實。荷葉正葉的葉筋用線非常有力、入紙三分,和花瓣的嬌嫩柔美形成了鮮明的視覺對比。因為年代久遠的緣故,絹本已經十分陳舊,色澤幾近墨褐色,可事先空出花頭及葉子部分,用隔夜的偏黃一些的、含有渣滓的赭墨色多次平塗為宜。

工筆畫如何臨摹宋畫小品《出水芙蓉圖》

第一步: 花頭用極淡的墨色,細筆遊絲描勾勒,用線要婉轉靈動,要綿裡藏針,中鋒行筆為主,避免鬆軟。花房及反葉、荷杆等以中墨勾勒。正葉因為色澤較深,用重墨勾勒,葉筋根部用筆稍粗,行筆筆速稍快,葉筋的線條要挺拔流暢,荷葉邊緣的起伏用線要順滑自然。

工筆畫如何臨摹宋畫小品《出水芙蓉圖》

第二步:

背景先整體刷一層極淡的米黃色(藤黃加朱磦加少許墨)底色,然後空出花頭部分再將四周整體平塗淡赭墨色,最後再空出所有物體,將背景平塗一層中等濃度的赭墨色。幹後,花頭平塗淡白粉,正葉平塗老綠色(草綠加少許胭脂),反葉和荷杆及正葉葉筋、蓮蓬平塗汁綠色(酞青藍加藤黃加少許朱磦)。荷葉的四周用淡墨褐色少許烘染。

工筆畫如何臨摹宋畫小品《出水芙蓉圖》

第三步:

花頭用淡曙由尖端往根部多次分染,用色要薄,不要急於一次求成。初期統染面積要大,隨後逐次縮小並且每一次用色要比上一次稍重一些。染色時一定要注意乾淨,花瓣邊緣的刻畫要乾脆利落。反瓣的分染遍數比正瓣多一兩遍,色彩要深一些。花房、反葉、荷杆、蓮蓬等用赭墨色分染,染色時,需要注意到葉片對荷杆的遮掩關係。反葉和荷杆均採用“染低法”處理,凸起的部分留亮,反葉葉筋左右留水線。花絲,用淡朱磦由上往下分染。正葉以花青色多次分染,葉筋的左右要強化對比關係,採用類似勒染的筆法處理,到了葉片邊緣的時候,逐漸虛化。荷葉四周的背景,繼續用淡墨褐色烘染,模擬古舊絹本朽蝕的視覺效果,葉片下方的背景用色要重一些。

工筆畫如何臨摹宋畫小品《出水芙蓉圖》

第四步: 花瓣根部提染薄白粉,正瓣要更亮一些。接著,花瓣的尖端小面積提染胭脂,反瓣依然要更重一些。正葉葉面上用粗筆蘸淡花青勾勒魚鱗狀脈紋,隨後整體罩染兩三遍頭綠色。蓮蓬的亮部罩染薄四綠色,蓮子用濃四綠從中間往兩邊分染提亮。反葉和荷杆也用薄四綠罩染亮部。 色彩分染結束後,將畫面整體刷清水,未乾時,再整體刷一層極淡的清墨,降低畫面的色彩純度。趁著墨色溼潤時,用餐巾紙將花頭部分的墨色吸除,保持花頭的色彩純度。

工筆畫如何臨摹宋畫小品《出水芙蓉圖》

幹後,再次將紙張用清水打溼,然後用底紋筆洗去畫面表層的浮色。正葉上可以多洗刷幾次,外緣部分,甚至可以少許的洗刷出紙白,增加畫面的古樸感,也能更好的烘托出花頭的水靈嬌豔。 洗完浮色並等待畫面乾透後,用中墨局部復勾正葉葉筋模糊處,反葉墨線模糊處可以用淡墨細心的復勾。正葉的根部和靠近花頭的周邊,可用中等濃度的墨青色(花青加墨)局部的、有選擇的醒染,強化明暗對比關係。花瓣的尖端中等濃度曙紅復勾,淡曙紅勾勒花脈,花脈要一筆圓弧一筆波浪形按順序排列。花絲用濃桔黃色(藤黃加朱磦)復勾後,水分非常飽和的淡白粉點蕊。蓮蓬尖端用濃胭脂點,荷杆上的刺用中墨逆鋒筆法稀疏的點出。

工筆畫如何臨摹宋畫小品《出水芙蓉圖》

調整完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