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手记|给青山以生命——李婕

编导简介

编导手记|给青山以生命——李婕

婕,《记住乡愁》栏目组编导。代表作品有《百福司镇——青山绿水百福来》、《新市镇——实干方能成事》《哈南村——尽忠报国》等。

行走,遇见一程程的山长水远;品读,了解一段段的历史烟云。在这样的过程中,你会发现那不曾了解过的美,会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会被古老的智慧所洗礼。当多靠近一些,涵养更增加一分,感恩在最美的年华,做最喜欢的事情,让人生变得意义不同。

——李婕

给青山以生命

我的家乡是一座小山城,那里青山环绕,绿水长清。儿时的记忆里,大山是我们玩耍的乐园,穿城而过的清江水是夏天纳凉的好去处。小时候居住的卧室推开窗,对面就是大山河流,被绿色包裹着,读书学习也变得有趣了很多。

后来离开家乡到外地读书,再到北京定居生活,我一直怀念着那方山水。跟朋友一起聊起老家,总会自豪地介绍,那是一块纯净的土地,空气质量一直排在全国前十名之内。在北京只要有空,我就会带着孩子去爬山,去北海游船,找寻山水相伴的感觉。我想,那也是属于我的乡愁。

编导手记|给青山以生命——李婕

《百福司镇——青山绿水百福来》

这次机缘巧合,《记住乡愁》第四季选题中的百福司镇,与我的家乡同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它们之间的距离不过一百多公里,有着相似的风土人情。初到百福司,我没有告诉当地人,我也是土家族,我想用更冷静和清晰的视角来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从《记住乡愁》第一季到第四季,一路走来,对于我来说感触最深的是,作为编导,你需要对每个所到达的地方,做文化的深层剖析和解读,披沙拣金,找出符合这方水土的精神气质,找出深藏在当地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这是一个探源的过程,也是一个烧脑的过程,当我走进古村古镇时,大多会问上当地人一句:“你们这的人性格怎样?”“祖祖辈辈有没有留下一些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往往给出的答案并不能说明问题,那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其实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进了当地人的生活中,成为了一种习惯。而如何将这种习以为常的习惯提炼出来,这就需要我更沉下心去思考、去概括。

编导手记|给青山以生命——李婕

《百福司镇——青山绿水百福来》

百福司镇坐落在大山深处,远离城市喧嚣,居民生活还保留着原生态风貌。无论是土家人的摆手舞,还是他们“视水为母,拜树为父”以及拜河神的许多习俗,都是土家人感恩天地自然的方式。然而,初到那里了解到这些时,我的思维有点懵,这里有着与我同样的语言、有着熟悉的习俗,这里是一片熟悉的乡土,但核心价值是什么?文化基因又是什么?是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守护,还是土家族能吃苦、能打拼的性格?仿佛越熟知的东西越不容易发现其本质,直到我遇到古镇上的一位老人,他为我打开了思路。

百福司镇绿色植被覆盖率高,珍贵树种和百年老树很多,最让百福司人骄傲的就是当地拥有一大片金丝楠木群,古时皇宫里高大的梁柱、陵墓中巨大的棺椁大都采自百福司,但正是明朝时皇木的所需,导致当时山林的过度砍伐,暴发的山洪泥石流摧毁了百福司人的家园。人们深刻的认识地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节制的索取,是会遭到报应的。

百福司的副镇长带我们走访了那片富有传奇色彩的珍贵楠木林,跟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震撼之余,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好像少了些当地人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少了当地人是如何看待价值这么高的楠树。

编导手记|给青山以生命——李婕

《百福司镇——青山绿水百福来》拍摄花絮

我们随机走进一户楠木林旁的吊脚楼里,遇到了78岁的彭南树老人,他当时正巡完山回到家中。见到老人我心里是惊讶的,年近八旬的老人依然每天上山看护金丝楠木林,在陡峭的山路上健步如飞。我们问老人家为什么要守着楠木,他告诉我们“靠山吃山,就要爱山养山”。问老人家知道楠木的价值吗?他说过去几十年的时间,他遇到过很多觊觎楠木林的外来人,十几年前,就有人出28万买树,但在对方许下的巨大利益面前,老人仍然没有让步。在他看来,钱只是桥梁,买车车有一天总会坏,买房房也会烂掉,但这些树不会,会比银行的存款还要高,留着给子孙后代,可以为他们造福。特别朴实又略带一些幽默的话语,却那么感染人心。

偶遇的彭南树老人,成了我们此行最珍贵的收获。这是当地文化与生态关系的和谐写照,留给子孙宝贵的“绿色银行”是当地人的共识。就在那一刻,我想,我也找到了内心中浓墨重彩的乡愁,青山绿水之于我的,不仅仅是儿时那片玩耍之地,更是一种对自然的认知,对天地的热爱。

编导手记|给青山以生命——李婕

《百福司镇——青山绿水百福来》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人类自诞生至今一直在寻求答案。人类文明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生产方式在进步,但人与自然仍旧相互依存。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里,沉淀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其实与百福司人对山水自然朴素的尊敬之情不谋而合。“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方水土养育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身体,更养育了我们的文化,培育了我们的性格与价值观。《记住乡愁》每一集想传达给观众的,正是这些隐藏在乡土深处的优秀文化,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纽带,把深埋在每个人心底的每一个基因表达出来。

拍摄中,百福司人大多朴实,面对镜头,他们只是用平实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生活。问他们乡愁是什么?他们也许无法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但他们从小拜过的大树爷爷知道答案,酉水码头边的油茶汤香气知道答案,每次跳起摆手舞时捶响的大鼓知道答案,每天映在眼里的青山绿水,也知道答案。而我的乡愁也在节目的一字一句中,娓娓道来。

编导手记|给青山以生命——李婕

《百福司镇——青山绿水百福来》

文字来源 | 李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