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为什么要把刘备在讨伐董卓时的官职写小了?

众所周知,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主题是“尊刘”,小说里的蜀汉人物自然要比真实的历史有所高抬,包括官职、影响、能力等等。但有意思的是,在《三国演义》的重头戏“十八家诸侯伐董卓”的故事里,罗贯中却把刘备的官职给写小了。

《三国演义》为什么要把刘备在讨伐董卓时的官职写小了?

根据史书记载,在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初平元年(190年)到初平二年(191年),刘备的官职由平原县令升为平原国相。由于东汉末年的郡国在实际上已经没有区别,刘备的平原相实际上等同于太守,与渤海太守袁绍、济北相鲍信等军阀的官位差不多。

《三国演义》为什么要把刘备在讨伐董卓时的官职写小了?

但在《三国演义》中,参加联军的刘备却只是平原县令,以至于要侍立于公孙瓒背后,关羽、张飞更只是弓手。正因为官位低,刘备三兄弟在斩华雄时才引起了袁术的不满。既然历史上刘备此时的官位与袁绍相等,那么罗贯中为什么要把刘备的官位写小了呢?

《三国演义》为什么要把刘备在讨伐董卓时的官职写小了?

首先,历史上的刘备虽然也起兵响应联军,但因为关东联军驻扎在各地“置酒高歌”,所以刘备并没有真的和董卓开战。由于《三国演义》中有关刘备与董卓交战的描写都是虚构的,罗贯中要把刘备的官职写小,这样才不至于与历史产生太大的冲突。

《三国演义》为什么要把刘备在讨伐董卓时的官职写小了?

其次,虽然《三国演义》主要描写宏大的历史背景,但面对的读者群体基本是百姓。而百姓喜欢蜀汉人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从底层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巅峰的经历,所以罗贯中在这里把刘备的官职写小一些也容易引起百姓的共鸣。

《三国演义》为什么要把刘备在讨伐董卓时的官职写小了?

最后,“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文学底深厚的罗贯中通过几百个字便将关羽的神勇、曹操的胸襟、袁绍的优柔、袁术的浅薄刻画得栩栩如生。学界认为罗贯中之所以要花费笔墨来描写“温酒斩华雄”,是借此暗示小说之后的情节发展与人物命运。

《三国演义》为什么要把刘备在讨伐董卓时的官职写小了?

但在“温酒斩华雄”时,诸侯联军冲突的爆发点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官职较低,引起了袁术的不快。如果罗贯中按照史书记载将刘备的官职设定为平原相,那么刘备与袁术之间就不会发生冲突,这不符合罗贯中的创作意图,所以才把刘备的官职写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