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魏延的忠奸

魏延,字文长,他是蜀汉政权除了五虎将之外,被隐藏的一位编外虎将。

更有甚者,应该有不少人士与我看法一样,魏延的能力其实不亚于关张赵马黄,奈何被诸葛亮的一句话定了终生,不得不活在被永远掌控的阴影下,哪怕担任汉中太守,亦不是完全的独当一面。

到底诸葛亮给魏延啥样的批语?

很简单,那就是脑后有反骨。

摆明的讲,公开的说。

简直就是当着主公和诸位大将谋臣的面,毫不留情面的直斥、痛批,更有甚者是要刀斧手将其推出去砍了,免得造成祸害。

虽然被救下,但魏延已经很清楚自身处境,唯有夹着尾巴做人而已。

诸葛亮的话永远萦绕耳畔:我会始终盯着你。

没想到,这句话即便是在诸葛亮死后,还是不减威力,最终魏延依然死于诸葛亮的手中,哪怕由人代劳。

到底他是不是真有反骨?

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

如果以军人必须服从命令为天职来看,魏延是不合格的,因为他始终是团队里不稳定的要素。

有想法,有异志,如果认为有必要的话,一旦掌握到机会,魏延会将践行所思所想,付之行动。

守城门却迎敌军,为大将却斩统帅投敌。

此二事便被诸葛亮定为脑后有反骨。

果不其然,诸葛亮死后,为获得兵权,阻军退路,哪怕嘴里说得漂亮,但压根不顾大局,纯粹只为实施自个的意图的小人心肠罢了。

这样的随时会炸的地雷,无论在哪个团队,试问除了诸葛亮尚可统御,还有哪位大神能够驾驭?

《三国演义》里的魏延的忠奸

历史会有迷雾,没有事实为依据的定论只是迷雾,唯有从事实追溯当事人的思路。

虽然三国时代对忠奸没有过多的严格判断道德标准,毕竟当时是天下无定主,今日投曹,明天为刘,搞不好改天便是孙家人。

大多和三姓家奴的吕布是差不多的,只要苟活于乱世即可。

所以对关羽的忠诚,即便曾经降过曹,但恩怨分明,处理得当,依旧认为不失为大丈夫。

但这些的投降反叛几乎全是在运筹帷幄的算计,或者直接是濒临绝境的条件下形成的。

可魏延呢?

他只是为已想法活着的人,从守护荆州大门到效力韩玄麾下,哪一次符合条件,无非就是自乱阵脚的家伙。

撇开被马岱斩杀的那一次不谈。

魏延从未放弃过这样的思路和行事方式。

兵出子午谷。

倘若主帅不是诸葛亮镇着,恐怕魏延亦会如法炮制,大肆火拼,要么直接降曹,要么就此夺取兵权。

想一想都背后一身汗。

故此,这样的将领,不顾全盘格局,任性的将军,即便不是奸佞,也是妄臣。

魏延应该属于见利忘义的一拨人,团队可以驱使各种各样性格的人,但不能让魏延这类型的人物来掌管,否则便是灾难。

良才选择明主,类似魏延的主子,也许会有怦然心动的时刻,奈何必须牢记一点,他的本质:见利忘义。

避免遭受见利忘义伤害就得明白底线在哪,在触及底线的时刻,做好自我保护与提前准备非常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