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禁養令」到底該禁,還是不該禁,看看農業部怎麼說?

隨著近些年,國家對環保帶來的問題越來越重視,先後在很多城市對大量的工廠關停,目的就是為了讓天更藍,水更綠。國家不光在城市對環保的管控,在農村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最大的熱點莫過於農村“禁養令”的出臺,這一政策出臺引發了很多爭議,那農村“禁養令”到底該不該禁,看看農業部怎麼說?

農業部副部長於康震近日表示:不該禁止的地方不能禁,該禁的地方堅決要禁止,拆遷不是唯一的方法,要給予農民一定的過渡期。一些地方在治理畜禽養殖汙染的過程出現工作方式簡單,片面的現象,影響了產業的發展和養殖戶的收益。

農村“禁養令”到底該禁,還是不該禁,看看農業部怎麼說?

在一些區縣還出現了這樣的狀況,整個區縣都提出了“建設無豬縣”的口號,他們沒有規劃好產業和環保問題的結合帶來的共同點,沒有取得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法,這導致了大量的養殖戶利益受到損害。于康震認為:當地好多出現這樣的思維偏差,是沒有很好的堅持辯證思維和兩點論,遇到事情都走極端,只知道盲目禁養和對養殖場進行拆除。

針對這樣的現象,必須做到統籌兼顧,有序推進,獎懲並舉,疏堵結合。

第一.不該禁的地方解決不禁:各個地方要科學的劃定禁養區,防止滿目擴大養殖範圍,禁養區必須按照標準來劃定,避免只要環境不要生產的極端做法。

第二.該禁止的地方要堅決禁:比如在重要的水源地區,風景名勝區,城鎮居民區等。在這些地方或者周邊的養殖場該拆除的要給予拆除,該搬遷的要搬遷。但是我們要保護養殖戶的合法權益,要對拆遷做出補償。地方政府要積極幫助養殖戶落實養殖用地,並對養殖戶進行指導按照環保的要求來發展生產。

第三.支持養殖場戶的產業升級轉型:對養殖場實現綠色發展,所以這是一個重大的問題,不是短期能解決,所以需要一定的時間。要對養殖場進行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為主。

農村“禁養令”到底該禁,還是不該禁,看看農業部怎麼說?

於康正還說對於農村的養殖場拆除不是唯一的辦法,要給予他們一定的過渡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通過政策的和資金上得支持,積極引導養殖戶發展種養循環,提升糞便資源化利用能力,讓環保和養殖能和平共處。

各位,不知道你們對農業部關於農村“禁養令”的說法支持嗎?歡迎關注作者,留言區發表您的高見!

【肥料圈】小圈子大農業 我們為世界種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