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穩坐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交匯之處,保佑來往船隻平安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坐落於四川省樂山市,地處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交匯處,為彌勒佛坐像,高71米,是國內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據統計,樂山大佛於唐代開元元年開鑿,直到貞元十九年才完工,歷時約九十年。

據瞭解,樂山大佛是海通禪師為了減殺水勢,普度眾生而發起開鑿的,也就是說為了減少水患對人們的危害,比如行船、洪水這些。圖為遊客們乘坐遊船從江面上觀賞大佛。

樂山大佛造型莊嚴,而且依山勢而建,因此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稱。樂山大佛頭與山齊,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51個,耳長6.7米,鼻和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9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

據悉,在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釐米的窟窿,佛耳不是原巖鑿就,而是用木柱作結構,再抹以錘灰裝飾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發現窟窿,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樑,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


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溼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所以歷經悠長歲月的自然侵蝕,大佛依然保存完好。

據瞭解,樂山大佛未曾建成之時,此地由於地處三江匯流之處,水勢洶湧,經常發生船毀人亡之慘事。在山上結茅的海通禪師目睹慘劇,於心不忍,認為水下必有妖怪,遂發願開鑿大佛,以佛法保佑百姓行船安全。於是,海通禪師出外募化錢財以建佛像。

海通禪師募集到錢財後,就僱請石匠來開鑿,誰知道當地一名地方官卻乘機來勒索,要求其繳納所謂私自開鑿佛像的罰金,不然就要自挖雙目。海通禪師稱,“自目可剜,佛財難得”,地方官不相信海通禪師真會這樣做,居然叫他自挖雙目。海通禪師毫不畏懼,竟然真的挖去雙目,還用托盤放著拿給地方官……


在海通禪師發起之下,大佛曆時約九十年建成,據悉,建成之後,此地果然很少發生行船事故。而且,民間還有關於大佛不少堪稱神奇的傳說,比如大佛閉目、大佛流淚等等,最神奇的一個傳說是,曾經有一個小孩子從大佛頭部附近的欄杆掉下來,眼見就要摔到幾十米的地下,大佛竟然伸手將其穩穩托住了……當然,這些都是傳聞,大家可以作為民間故事聽聽,還是要相信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