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爲何拒絕在辛丑條約上簽名?他留下的這個字,讓人大呼聰明

李鴻章為何拒絕在辛丑條約上簽名?他留下的這個字,讓人大呼聰明

對於古代,離我們最近的就是清朝了。說到清朝,自然少不了要提到康熙。在康熙皇帝的治理下,清朝達到了鼎盛時期,康熙也是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之一。後世都評價說“康乾盛世”,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乾隆時期,雖然天下依舊太平,清朝看起來依然強大繁華,但實際上卻隱藏了很多問題。

李鴻章為何拒絕在辛丑條約上簽名?他留下的這個字,讓人大呼聰明

1799年,乾隆逝世,清朝隱藏多年的問題也開始慢慢暴露出來,比如說:國庫空虛,錢銀不足;八旗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威風;再加上內憂外患。清朝也開始慢慢走向衰弱。

時間過去了大概半個世紀,國內的問題開始大面積爆發,太平天國勢如破竹,攻佔了清朝的半壁江山,清朝的戰力再也不如以前了。再後來又爆發了義和團運動,時隔近兩百年,“反清復明”的口號再次響起。清朝的“內憂”便逐漸擴大。

李鴻章為何拒絕在辛丑條約上簽名?他留下的這個字,讓人大呼聰明

此時,覬覦許久的西方列強也坐不住了,開始在華橫行霸道。清朝依然閉關鎖國,不可一世,曾經的火槍洋炮都放得生了鏽,如今幾乎只能任人宰割。隨後,義和團把對滿清的矛盾放在一邊,轉而槍口一致對外,和清政府一起合作抵禦外敵。

李鴻章為何拒絕在辛丑條約上簽名?他留下的這個字,讓人大呼聰明

然而,這些並不能解救已經衰弱的清朝。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當時的掌權者慈禧並沒有帶著軍隊和人民一起共同對抗西方列強。在得知西方列強要制裁自己之後,慈禧太后丟下黎民百姓,帶著光緒逃出了北京城。既然打不過,那就逃走,找人談判。那麼,此時的北京城該讓誰來主持大局呢?

李鴻章為何拒絕在辛丑條約上簽名?他留下的這個字,讓人大呼聰明

慈禧逃離北京城的時候,給李鴻章下了一道命令,讓他回朝和列強商量和談。作為清朝的代表,李鴻章被迫同八國聯軍簽下了《辛丑條約》。李鴻章在簽約的時候還發生了這麼一件軼事,特別有意思。談判結束後,各國代表要在條約上簽字,到了李鴻章簽名的時候,他並沒有寫“李鴻章”這三個字,而是寫下了一個“肅”字。

李鴻章為何拒絕在辛丑條約上簽名?他留下的這個字,讓人大呼聰明

李鴻章為什麼不籤自己的名字呢?原來,李鴻章在那個時候的封號是“肅毅伯”,在條約上籤下“肅”,這代表的不是他個人,而是代表清政府。更何況簽下這種喪權辱國的條約,李鴻章也知道會成為天下的罪人,遺臭萬年。所以,他就想了這麼一個辦法。可以看出,李鴻章確實挺聰明的。

李鴻章為何拒絕在辛丑條約上簽名?他留下的這個字,讓人大呼聰明

正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儘管他心裡非常不願意簽下這份條約,但是在當時情況下,他早已身不由己,不留下自己的名字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安慰,或者說是他最後的倔強。

李鴻章為何拒絕在辛丑條約上簽名?他留下的這個字,讓人大呼聰明

《辛丑條約》光賠款就達到了4.5億白銀,再加上分期的利息,足足有9.8億兩。從那時起,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丑條約》簽訂完之後,李鴻章也感到自己罪孽深重,心裡僅存的一點希望也不復存在。在回家的路上,李鴻章就口吐鮮血,已經生命垂危了,不久之後便遠離人世。據說在臨死的時候,李鴻章還滿眼都是眼淚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