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引銀瓶》——沒事別私奔

《井底引銀瓶》

唐代:白居易

止淫奔也。

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

憶昔在家為女時,人言舉動有殊姿。

嬋娟兩鬢秋蟬翼,宛轉雙蛾遠山色。

笑隨戲伴後園中,此時與君未相識。

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知君斷腸共君語,君指南山松柏樹。

感君松柏化為心,暗合雙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

聘則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終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門無去處。

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

潛來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歸不得。

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

01

《井底引銀瓶》是新樂府,樂府詩歌,又是敘事詩,本來就好讀,白居易又是個寫詩著力通俗的詩人,這首詩整篇讀下來,通暢流利。講一個與人私奔的女子的愛情悲劇。

這首詩的小序就一句話:止淫奔也。

就是勸誡大家不要私奔。

在唐代,私奔這件事情,比較常見,社會風氣比較大膽。

可是私奔呢,不見得結局都美滿。私奔讓男人得到女人太容易,沒付出代價,丟棄起來就毫不心疼。

白居易的好朋友元稹,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了《鶯鶯傳》,也是個始亂終棄的渣男。

可是元稹回憶自己的妻子,說“曾將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又那麼一往情深。可見名分還是很重要的。

白居易在這首詩裡像個擔憂女兒的父親一樣,諄諄告誡,“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

02

詩的開頭是兩句有點莫名其妙的話:

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大概是用兩個比喻來總括這個故事。從文學鑑賞角度,這兩組比喻,強調了這個故事並不是單純的“絕”和“折”的悲劇結局,而是經過長期努力,眼看就要達到原先追求的目標,卻最後跌落到絕望的深淵,正是這"欲上"而終“絕”。“欲成”而終“折”的遭遇,使得故事的悲劇色彩更為濃重。

這麼講當然不錯,不過“瓶”和“簪”在中國的文化裡,還有些更深層次的含義。

水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古人聚集一般以河流或者水井為中心,市井,就是說因為大家都在水井邊提水,所以,一些小攤販就在水井附近擺攤,客流量比較大,所以市井就成了人們的主要交際聚集地。

對水的崇拜慢慢發展成祭祀水井的儀式。還有的地方有懸瓶井中除邪鬼的民間信仰。

此外,古人認為,人死之後,要去黃泉,傳說黃泉是地獄九泉之一。大概是打泉井至深時水呈黃色,又因為人死後埋於地下,故古人以地極深處黃泉地帶為人死後居住的地下世界。

古人認為井通黃泉,所以招魂儀式中有“窺井”的動作。由此延伸,漸漸出現了以瓶汲水井中,瓶是否墜井來判斷吉凶的占卜方式,如果瓶子墜落,則表示心願難償。

所以我們看《周易》井卦: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qì)至亦未繘(jú)井,羸(léi)其瓶,兇。

這句卦辭要一個字一個字講,沒什麼人講的清楚,但是大抵是事終不成之象

後來慢慢地以“井底引銀瓶”來比喻男女之情,以“銀瓶落井”來比喻夫妻離絕。

這個在文學作品中也是有發展線索的。

南齊釋寶月《估客樂》:

有信數寄書,無信心相憶。

莫作瓶落作,一去無消息。

意思是,你不要像瓶子落在井裡,一去就再也沒有消息。

王昌齡《行路難》:

“雙絲做綆(gěng)系銀瓶,

百尺寒泉轆轤上。

懸絲一絕不可望,

似妾傾心在君掌。”

表達一個女子因為情郎將要遠行,自己對愛情前景的擔憂之情。

還是元稹,元稹曾寫過一首悼亡妻子的詩叫《夢井》。

詩人晚上做夢,夢見自己登上一個“高高原”,忽然感到非常“枯渴”,渴望痛飲這高原上“冷”的“深泉”。

於是詩人徘徊於井旁,四顧尋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瓶來汲水,一不小心卻掉入井中,“沉浮落井瓶,井上無懸綆”,詩人想將瓶撈起,而井旁的轆轤上卻沒有井繩。怎麼辦呢?“念此瓶欲沉,荒忙為求請”——可是高原上四顧茫茫,荒蕪一人,又能向誰求助呢?

詩人來到村裡,仍然空無一人,欲求無路,而身邊還有猛犬向他狂吠,百般無奈之下,只能回到井邊,繞井大哭。詩人因夢中哽咽而驚醒,醒來四顧,周圍一片孤冷悽清,唯有床前“燈焰碧朧朧”,聆聽打更的鐘聲,夜才過去一半,詩人心煩意亂,坐臥不寧,孤枕難眠,該怎麼度過這漫漫長夜呢?接著就開始回憶自己的妻子,

詩人覺得大概是自己黃泉下的妻子化作瓶子來驚醒自己。

03

簪子呢,也有特別的含義,簪子一般是自己的象徵。因為自己頭上戴著簪子。慢慢演變成自身的代稱。

《紅樓夢》第二十一回寶玉”向枕邊拿起一根玉簪來,一跌兩段,說到“我再不聽你(襲人)說,就同這簪子一樣。

瓶墜和簪折,這兩個意象,都表明了情誼斷絕,心願難成的意思。

這首詩的開頭,用這兩個意象來給整個事件定性,含義就很明確了。

而且,在之後的文學作品裡,也屢見不鮮。比如:

宋代筆記小說《宣和遺事》記載賈奕得知李師師為道君皇帝所寵幸,說:咱兩個瓶墜簪折,恩斷義絕。沒辦法了,跟皇帝搶不過女人,只能分手。

明代小說《金瓶梅》裡面,西門慶,號四泉,因為自己的莊子上有個有四眼井,而《金瓶梅》中的李瓶兒,名字裡有個瓶,李

瓶兒嫁給西門慶,就是瓶入井中,大凶之象。文人遊戲筆墨,涉筆成趣,起的名字也很有深意。李瓶兒死時候,西門慶和應伯爵都夢到”簪子折了。可見這在當時是很常見的比喻。

04

那麼這個悲劇故事是怎麼展開的呢?

故事的開頭總是很美好:

從“憶昔在家為女時”到“暗合雙鬟逐君去”是女主人公自敘和對方相遇,結合的過程,也可以說是整個悲劇的喜劇前奏。

在她還是少女的時候,她是無憂無慮的,並且,對自己的姿色更是有一種有恃無恐的驕傲。很顯然,這個故事的女主角從小容貌出眾。

這種在誇獎中長大的女孩子,對外邊世界的險惡無從想象,對未來的婚姻愛情充滿不切實際的憧憬,所以她笑隨戲伴後園中。可是所有的美好,都是因為,她還沒有和命中的劫數相遇。

有一天他就這樣突然地來了,騎著高大的白馬,換成現在語境就是開著白色的寶馬。站在大道外的柳樹下,抬頭,微笑,看著她。那個時候她在幹嘛?在弄青梅,倚靠著短牆,為什麼是短牆?正好可以看到外邊,但又不是直眉瞪眼地向外張望,

而是裝作不經意地弄青梅,可以悄悄看外邊,可以故意讓外邊的人看到。

雙目相接的那一刻,天雷勾動地火,就像五月的晴天,閃了電。以後每天,男的就在柳樹下騎著馬,一個就在短牆邊,看著,看著。

也許有一天,他牽著馬韁繩靠近了她家的矮牆,跟她說了第一句話,然後,就好像約定了一樣,隔幾日就會在那個短牆邊,說一會話,這短促的會面成了女孩子生活的全部重心。

也許是男子有意欺騙,也許僅僅只是當時無奈,他還未功成名就,也許她覺得父母不會同意,無論何種原因,事實就是,他並沒有向她家提親,而是詛咒發誓用愛情騙她跟他私奔了。

“暗合雙鬟逐君去”,女孩子未嫁之前,梳著雙鬟,結婚後,就梳髻,這個女孩子自己改了婦人的裝扮,跟著男的跑了。誰說女人膽小?在愛情的盲目鼓動下,懸崖峭壁她也敢走。

後果可想而知,無名無分在他家住下算什麼?男的父母恐怕也是想著反正是倒貼過來的,不要白不要吧。用你是用你,活是別想少幹,但是,

“聘則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你是不能進入宗祠祭祀祖先,不能被我們承認是我們家的媳婦。

五六年過去了,芳華流逝,恐怕男子連好聽的話都懶得說出來騙騙她,對她的熱情也一日比一日淡了。生活才向她露出猙獰的真面目。

她終於明白了青春時期愛情的荒謬,她終於知道他不是一個值得託付終身的人,然而又能如何?她除了繼續無名無分地留在他家裡任勞任怨,還有別的出路嗎?

當年私奔的時候,父兄並不知情,好歹她也是好人家的女兒,這下讓她如何回去面對家人的傷心和責問?曾經她以為遲早會好的,遲早她會被明媒正娶,這樣她跟父母也好歹有個交代,誰曾想歡愛逝去,現實竟然如此殘酷和冷漠。

“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為了你那幾句甜言蜜語,那短短几日恩情,把我終身都耽誤了。這真是,多麼痛的領悟啊!

05

到了元代,白樸《牆頭馬上》將這個故事改編成一個百姓喜聞樂見的大團圓。

男主角託在著名的裴家,叫裴少俊,在這個雜劇裡,裴少俊形象如同其他男主角般一如既往地懦弱。他把女主角李千金藏在家裡後花園,生了兩個孩子了,裴家二老都不知道怎麼回事。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七年的隱藏生活終於被裴尚書撞破,而當秘密被揭穿時候,裴父氣急敗壞,責罵李千金的傷風敗俗,喝令其離去。

李千金和裴父據理力爭,說自己的姻緣是天賜的,裴父就說:“這位夫人,將你頭上玉簪拿下來,如果真的是天賜姻緣,那就問天買卦,將玉簪在石上磨,磨得針兒一般細,不折了便是天賜的姻緣。” 又說,“再取一個銀壺瓶來,用遊絲繫住,到金井內汲水,不斷了便是夫妻;如果瓶墜簪折,你就滾回你家去吧。”

果然瓶沉簪折。

裴少俊呢,面對父親的責罵,他並沒有和李千金並肩作戰,而是說:

“少俊是卿相之子,怎好為一婦人,受官司凌辱,情願寫與休書便了,告父親寬恕。”李千金回到洛陽,這時她父母已經雙亡,倒是免去了面對父母的羞愧。

之後裴少俊高中,特來認她,而裴尚書也因為她是李世傑的女兒,而接納她,甚至來賠不是。李千金譏刺裴少俊,“那三昧手能修手模,讀五車書會寫休書”,裴少俊臉皮厚厚,把責任推個一乾二淨:“這是我父親之命,不干我事。”瞧瞧,白樸在人物性格刻畫上真是毫不留情。

這首詩,現在的講法,主要是批判封建制度,爭取愛情自由,自由當然是個好詞,可是,這世間上有很多自由,都是強者專享的。

愛情婚姻的自由,首先是經濟的獨立和人格的獨立。

奉勸各位想談戀愛的男孩子女孩子,先想想自己經濟是否獨立,做事情能否自己拿主意而不是什麼都靠父母或者不敢違抗父母的任何命令?年齡,其實不是問題,

十五六歲能經濟獨立,那也有資格戀愛,二十五六了還要啃老,那依舊算是早戀。

06

今日學到:

1.古人對水和井的崇拜,以及認為井通黃泉的想法,使得用瓶子是否墜井成為一種占卜方式,進而發展出瓶墜井中,事情難成的意思。

2.簪子往往是自身的代表,瓶墜簪折是情誼斷絕,心願難成的典型意象。

3.元代白樸根據《井底引銀瓶》的故事創作了元雜劇《牆頭馬上》,給它了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