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方小銀行到區域「領頭羊」 海安農商行服務三農、中小微企業

從地方小銀行到區域“領頭羊” 海安農商行服務三農、中小微企業

證券日報 江蘇資本圈

作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體系的一分子,農村商業銀行在縣域經濟的發展中擔當著主力軍。

《證券日報》記者日前從海安農商行獲悉,截至2017年底,海安農商行擁有個人貸款客戶近1.96萬戶,其中涉農個人貸款客戶1.84萬戶;全行企業客戶1533戶,涉農企業客戶1520戶,中小微企業客戶1516戶。

海安農商行董事長徐曉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直以來,海安農商行以支持地方實體經濟發展為己任。“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服務和滿足好‘三農’、‘中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是海安農商行義不容辭的責任。

製造業貸款總額

連續多年排名第一

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安農商銀行用實際行動贏得了企業讚譽。

在海安市正式撤縣設市滿一月有餘,《證券日報》記者來到海安市位於高新技術產業區的江蘇永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由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相互參股發展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企業,現由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江蘇文鳳集團、中山合成纖維公司三家持股。

在這個佔地252畝的生產廠區,永通新材料一期7萬噸尼龍6切片項目於2012年開工建設,2014年底投產,二期7萬噸尼龍切片擴產項目於2016年籌建,2017年9月份建成完工,目前四條生產線正滿負荷生產中,全年銷售收入在15億元至18億元之間。

“從拿地、基建到主體工程完工等等過程是很複雜的,要不是在關鍵時點海安農商行的6000萬元項目貸款,永通在一期建設的時候流動資金週轉就成了問題。”走訪中,永通新材料財務總監程偉濤告訴記者,在項目建設初期,多數銀行望而卻步一直沒有投放貸款,正是在這個時候海安農商行的一筆6000萬元項目貸款資金解決了燃眉之急。

徐曉軍告訴記者,近年來,海安農商行依託區域內中小微企業客戶發展良好優勢,開展了“小微企業培育計劃”、“增戶擴面”以及“百企越冬”等活動,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目前,全行在製造業、建築業及批發和零售業的貸款和墊款總額在公司貸款和墊款總額的佔比排名前三,佔比分別為66.12%、8.11%和7.98%。

2016年,海安的新增製造業貸款位列南通市第一,其中海安農商行投放的新增製造業貸款佔全縣金融機構的70%。2017年,海安農商行投放的新增製造業貸款位列海安縣金融機構第一,製造業貸款餘額達128.08億元,總量列南通市41家金融機構首位,成為海安支持製造業發展的主力軍。

打造“最後一公里”

服務圈

起步於海安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海安農商行有著先天的本土優勢,在海安市,海安農商行被稱之為“海安人自己的銀行”。

吳海峰是地地道道的海安人,早年父親做著販賣玉米、小麥的小本生意。子承父業,20歲那年吳海峰心生創業的念頭。“人生的第一桶金是最難賺的,從沒有錢到有50萬元,我用了很多年。”吳海峰告訴記者,2001年他從海安農商行的前身農村信用社貸到了首筆5萬元啟動資金。

時下的海安縣內金融機構除了農信社還有農經站、郵局儲蓄。“農信社是最接地氣的,利率相對也較低。”吳海峰告訴記者,從5萬元、10萬元、20萬元,其個人貸款額度最高達到600萬元。如今吳海峰名下有多家企業,其一心打造的“西隆糧油”品牌得到了北大荒糧食集團的認可。2015年,北大荒糧食集團與其共同合資成立了北大荒糧食集團南通西隆貿易有限公司,全力打造全球玉米購銷服務商。隨著業務的擴大,公司的流動資金需求也越來越大,目前吳海峰旗下企業在海安農商行的貸款合計在1.8億元。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海安農商行的存貸款市場份額始終保持著穩定。至2017年底,海安農商行在海安地區設立了59家分支機構,覆蓋海安市各區鎮地區,是海安地區所有金融機構中營業網點總數最多的銀行。2017年,剔除盱眙支行、興化支行和江都支行,海安農商行的存款存款總額和貸款總額分別為452.18億元和283.57億元,存貸款總額佔海安縣市場份額分別達33.21%和29.59%,連續多年位居海安縣各金融機構首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