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明玉: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实现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韩明玉: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实现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明玉教授(照片来自网络)

8月2日,韩明玉走了,走得很匆忙,年仅56岁,天妒英才,让业界唏嘘不已。

我是去年10月10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拜访过他,作为“中国苹果万里行”的重要访问对象,我带着征集到的众多产业问题,去请教这位中国苹果产业的“带头大哥”。

01

“现在苹果是不是真的太多了?”我第一个问题就触及产业核心。

“这个……”估计没有媒体记者会像我如此开门见山的问法,韩明玉愣了一下,随即说:“我觉得苹果现在不是太多了,而是季节性的、结构性的、区域性的调整。”

“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苹果产量为4380万吨,这个数据我们认为是偏大的,根据苹果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在全国各个试验站的抽样调查,2016年全国苹果实际产量不到3600万吨。”

韩明玉: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实现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见证陕西苹果30余年种植历史的彬县果农乔忠忠

“我认为中国苹果产业处于又一个调整时期。”韩明玉列举了一大堆数据:

“中国苹果产业从1961年到1997年面积一直在增加,到1997年达到高峰,接近4700万亩;但在随后的1997年到2003年的6年时间一下子减掉2000余万亩,只剩下2650万亩;2003年到2008年是恢复期;2008到2016年又是一个快速增长期,根据农业部统计数据,全国苹果园平均纯收入是3000-5000元/亩,是所有种植业里最稳健、效益最好的产业。”

“哪几年的苹果种植效益是最好?”据我了解的苹果行情,这几年都是一路走低的。

“效益最好是2011年和2012年。那两年一般优生区的苹果产地价是3-5元/斤,甘肃静宁的苹果产地价更是高达5-7元/斤。”韩明玉强调了计量单位是一斤:“3-5元/斤的产地价卖到超市后,西安的超市都卖到10元/斤以上,这么高的价格普通消费者就吃不起了,苹果变成了奢侈品,所以当时我们认为这个价格偏高了。”

“最近这两年苹果效益是比前几年有所下降,但也在3000-3500元/亩之间。像去年优生区的苹果还在3元/斤左右,适宜区在2-2.5元/斤之间。”

韩明玉: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实现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陕西彬县的“富士”苹果

“但是我接触的很多果农都在忧虑,一是卖难,二是价格低,没有效益了。”我早些天去了一趟陕西的彬县,当地果农告诉我2016年苹果的平均价格只有1.5元/斤,根本不赚钱。

“你是在彬县调研,去年静宁的苹果还卖5-6元/斤,今年云南、贵州等地的早熟苹果也还卖5-6元/斤,我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区域性、季节性的过剩,它在各个区域的价格表现是不一样的。”

02

“所以,这个调整时期的第一个任务是区域性调整。”韩明玉继续阐述他的观点。

“像陕西的关中地区、山西的运城地区、河南的商丘地区、山东的泰安和青岛南部地区效益不行,这些地区的苹果应该逐步淘汰。相反,海拔更高的优生区还可以继续发展,如陕西的延安地区新规划的200万亩,海拔多在1200-1300米;甘肃现在新发展区域的海拔多在1400-1700米;云南的昭通地区现有近40万亩苹果,计划到2020年发展到100万亩;云南的威宁地区要从原来的十几万发展到50万亩;新疆的阿克苏地区,现在不到40万亩,以后要发展到100万亩。”

韩明玉: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实现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甘肃静宁的“富士”苹果

韩明玉: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实现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陕西关中地区的低效苹果园

“你觉得没问题吗?”我问得有点小心翼翼。

“没问题。”韩明玉语气非常肯定。

“苹果跟别的水果不一样,苹果只有在优生区才会脆。所以我为什么赞成在高海拔地区继续发展,而低海拔地区要不断缩减。你看陕西关中地区从8月开始下雨到现在,很少见太阳,而新疆阿克苏地区从早上8点晒到晚上9点,几乎没有一个阴天。阿克苏1张叶片的光合产物,比关中地区5张叶片还多,品质没法比。”

韩明玉: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实现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新疆阿克苏的“富士”苹果

“所以,我说的中国苹果处于又一次调整时期,不是调整总量,而是调整区域,总量要保持稳定。”

“第二个是品种结构调整。现在‘富士’产量占总产量的69%-72%,这个占比太高了,将来晚熟品种只要占到60%就可以了。可以适当发展‘华硕’、‘蜜脆’、‘早生富士’等早中熟品种;晚熟品种也要多元化。”

“第三个是栽培制度调整。传统种植模式的大树只有45%-50%的光合产物用到果实中,现在新的模式70%-75%的光合产物会用到果实中。换句话说,过去在生产果实的同时,还生产了一大堆木材;现在不生产木材了,除了叶片就是果实。”

韩明玉: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实现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的乔化稀植大树冠

韩明玉: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实现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现代的矮化密植小树冠

“第四个是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调整。现在基本是鲜销,加工量很少。2011年之前,国内生产的浓缩果汁每年在60-70万吨。一吨果汁需要7吨鲜果,70万吨果汁需要500万吨鲜果。但最近这几年由于国际市场的疲软,浓缩果汁的产量下降得很厉害,只有40万吨。所以,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也是重要一项任务。”

03

“您怎么看待像海升公司这样大规模地发展基地?”

“这是一个好现象。”韩明玉肯定了海升模式。

“中国苹果产业现在处于两个时期,一个是调整时期,另一个是转型时期。中国苹果园平均单产是1.2吨/亩,而发达国家是3-5吨/亩;欧洲一亩地只要5个劳动力,而我们要30-50个。我们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效率太低。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型企业来带动产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

“像海升、华圣的苹果园一年施肥灌水15-25次,但肥料的用量反而少,肥料利用率很高。过去我们的理念是根深叶茂,现在是植物需要什么营养,我们就提供什么营养。像这种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都需要企业来引领。”

韩明玉: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实现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海升基地的矮砧密植栽培模式

“那你觉得果农怎么办,几亩地的果农该怎么办?”我强调了国内经营主体小而散的现状。

“果农也要借鉴新的栽培模式,小面积的果农可以不用机械,但也要向新的技术、新的理念靠拢,大幅度提高经济系数。”

“前几天我在铜川海升基地看到一个现象,苹果树很好看,但由于不套袋,果实商品率和优质果率反倒不如普通果农。”

“这需要一个过程。产业调整期有一个品种结构调整的任务,现在栽的‘富士’必须套袋才能着色,果面才能干净,不套袋不行。下一步我们就调整为容易着色的品种。”

“不套袋的果实含糖量更高了。”韩明玉强调了不套袋可以提高内在品质。

“但不套袋的果实病虫害相对多,果面斑点多。”我不依不饶。

韩明玉: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实现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正在去袋的陕西果农

“将来不套袋肯定是方向!发明该项技术的日本,现在的套袋应用率已经从原来的95%降到40%。”

“这是大势所趋?”

“对,不套袋是大势所趋!而且套袋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是需要适宜的品种,二是需要市场的引导。在新疆、云南、贵州等地还是套袋果实价格低。海升公司在云贵交界处生产的‘嘎啦’苹果能卖到8-10元/斤,果皮色泽是黑红色的,国际市场最需要这样的高档水果。”

04

“您怎么样看待苹果的有机栽培?”

“这个……”韩明玉又迟疑了一下,食品安全是一个敏感话题,专家们在回答时都显得小心翼翼:“实际上国外有机栽培的面积很有限。我曾在澳大利亚看到过有机栽培的果园,很荒凉,不施肥,不喷药,树上病斑很多,叶片黄,果子小……”

韩明玉: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实现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陕西礼泉果农协会会长相宇波和他的准有机苹果园

“虽说‘有机’是方向,但是面积不会太大,我觉得‘绿色’就行。现在国家把剧毒、高毒农药都控制了,已经能保证‘无公害’了。”

“我前几天看到果农在去袋后会喷一次杀菌剂,这对采收时的果实农药残留会有影响吗?”

“一般来说,去袋后不应该喷。”

“现在普遍在喷,果农说不喷会长红点(炭疽病)。”我强调了一下我的所见所闻。

“现在杀菌剂的安全间隔期一般是5-7天,过了7天农残就没有了。但是我们提倡果实采收前一个月内不喷药。”

韩明玉: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实现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陕西旬邑果农李双明用益恩木菌替代部分农药化肥生产的苹果

“你到欧洲去看,他们不套袋的果园,每年喷药20-30次;我们一套袋,虫害就基本不防了,每年喷药5-7次。欧洲喷得次数比我们多得多。”韩明玉说。

05

“您怎么评价进口苹果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没影响,或者说影响很小。”韩明玉回答得非常干脆。

“去年波兰苹果进口闹得沸沸扬扬,据说到岸价都低于国内成本价。”

“炒作!那个价格量很少,对中国没什么影响。去年中国的苹果出口量达到历史新高,出口量150吨,只占总产量的2%,而发达国家出口贸易量的占比都在10%以上,所以我们要有走出去战略。”

韩明玉: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实现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第九届iFresh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上的美国苹果

“那中国出口苹果的瓶颈在哪里?”

“华圣公司过去的出口量很大,出口欧洲、美国,2008年以后就不出口了,因为国内价格太高了,他们在国内直销超市可以卖到15-18元/斤,而出口到国外也就4-5元/斤。虽然这几年华圣公司又恢复向国外出口,但在价格上没有竞争力。”

06

“现在我们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转型升级,一个是持续增效,解决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在韩明玉的率领下,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这些年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栽培制度和苗木繁育体系的两大变革:

从过去的稀植大树冠,变成现在的密植小树冠;从过去的大水漫灌,变成现在的水肥一体化;从过去的砧木实生苗,变成现在的压条或者组培繁殖;从过去的单干苗,变成现在的分枝大苗;从过去的带病毒苗,变成现在的无病毒苗……

韩明玉: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实现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海升千阳基地的M9-T337矮化砧

韩明玉说:“苹果产业符合我国产业政策,无论对农民增收还是对生态环境都是一个很好的产业,所以我觉得苹果产业还是一个朝阳产业,我想用五年时间完成调整期,用十到二十年时间完成转型升级,中国苹果产业会持续健康发展,我对此充满信心。”

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韩明玉壮志未酬,没能等到这一天的到来。


谨以此文缅怀离我们而去的原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韩明玉教授。

清扬,浙江籍,农业创作人,2014年12月创办《花果飘香》微信公众号,2017年12月入驻《今日头条》。联系微信:wlswt20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