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村隨禮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麼看?

唯一愛曼


農村不看禮多少,主要是看人緣,有的白吃也不去。農村過事情人越多越熱鬧,主人越有面子,不在乎分子錢多少。

各地有各地的情況,不一定,但總的出發點是為了喜慶,大家坐到一起喝點酒,聊聊天,親親們親近親近,這也是人之常情。

農村一般都是禮尚往來,你去人家那裡多少份子錢,人家就會給你多少份子錢的。我們那兒隨禮,一般是年輕人給二百,太少拿不出手,老人都是五十到一百。親戚一般都是二百到五百,真正給的多的是兄弟姐妹!所以,我們那邊風氣都很好,很多人都不原意擺酒,因為擺酒只能是兄弟姐妹們虧錢,其他人都不會虧的。

要辦灑席,就別怕虧錢。圖的就是一個喜慶。熱鬧。而且不管你隨多少禮,都得一家人去,要不然主人派人又來請你一次。而且農村的酒席花不了那麼多錢,平常關係的去也就是帶著孩子,親戚去全家的隨禮也就多了,再說農村就是講究人緣,人越多主家就越高興,不會計較虧不虧的。


笑搞


在我們當地,現在農村隨禮基本都是兩百左右。當然,隨兩百的禮又分幾種情況一是在一起玩的好的朋友;二是關係比較淡的親戚;三是同村在一起關係比較好的。

首先,在一起玩的好的朋友基本都是自己一個人去,如果有小孩的可以帶個小孩。如果是和老婆共同的朋友也可以夫妻兩人同去,帶人自己的孩子,我們這邊兩胎居多一般是四個人。因為在一起關係好主人家也不會多想。

其次,是關係比較淡的親戚。一般是指平時很少走動,只有擺酒席的時候通知去隨禮的親戚。這種是一到兩個人不會再多了。

還有一種,是自己媽媽的孃家人。雖然是孃家人但是隔的輩數多平時又少走動,所以關係不是那麼親。但是這種是可以全家都去的,就是有多少人可以去多少人的。這在我們當地是一種風俗,意思是姑娘回家人越多越好。所以主人家也是歡迎的。

至於同村關係好的,一般都是一個大人帶上自己的孩子。同村有捧場之意,不至於讓來的親戚覺得這家人擺酒席連同村的都沒來幾個。所以人多些也無妨。

最後對於這個話題,要根據當地的消費情況。民俗民風來看,不能一概而論。


花樣農夫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想我有資格去說一說!

首先,你我都不可否認的是,這其中有一部分人真的是為了熱鬧,或者是為了聯絡親戚朋友們!若你是一直生活在城市之中,對此表示疑惑不解。那你可以花兩分鐘閒餘的時間看一下接下來的內容!

第一點鄉下最熱鬧或許莫過於誰家帶接娘子了,這時候必然會吸引一大波人去湊熱鬧!這是因為在大多農村,娛樂項目還是比較匱乏的。所以一旦有這些比較喜慶的集體性活動(過大壽,過生日),還是很多人比較樂意去參加的!

而與此相對的白事,便一般不會出現攜家帶口的現象。

第二點,由於文化水平不夠,在傳統的農村觀念中,很多人會認為成功的人必然是能說會到,能夠很好的社交能力的人,老一輩所以更希望年輕一輩的能夠多見見世面,以符合他們心目中對有出息的定義!所以,這種集體性的聚會不可避免的就成為了最佳的試練場所了。

而且如今的農村也不像以前那麼的熟絡,親戚之間也並沒有能夠經常聯繫,很多人都奔向各個地方,鄉鎮,縣城,市區甚至北京上海的一線大城市!不知你是否有經歷過看到自家的長輩,兄弟有不知如何稱呼,就不見面的兒時玩伴再見已不識,久未聯繫的朋友再見已覺陌生的窘境!

而此時如果能有一次熱鬧的紅事,肯定對關係的熟絡會有幫助!其實,人們在大多時候只是需要一個理由去產生交集而已!當然,那種久不聯繫,關係一般,上來就是讓你隨禮的人是不可信的!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真的是抱著“吃回來”的態度!

與此相對的也有個問題,有些人也是“單純”為了收禮金辦各種宴席!當然,這也是一部分!

對此,我們也未必都要嗤之以鼻!因為這其中多是那些被生活壓力所迫之人!

正如最近在抖音上很火的一位西塘小哥一樣,為了攬客自創的“攬客舞”!我想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他不可能這麼做,然而這就是生活!

或許生活不像我們想像那麼美好,但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


涼生不染塵


呵呵,二百算什麼?已經很多了好不好,我結婚的時候(8年前),一人送50元,全家人(五六個)來吃,多一點的,七八個,差不多一桌子了。

最讓我和媳婦驚訝的時候,當時跟我們一桌子的,一家人,吃完後,還剩了很多菜,這一家人直接從衣兜裡掏出塑料袋(提前準備工作做的好啊)、一隻雞、一碗粉蒸肉、一條魚等,一直接打包帶走,也不顧及桌子上的新郎和新娘的感受,我真是醉了,這一桌,起初不知道是一家人,最後打聽得知,是我哥哥同事的一家人。


其實,送禮少,一家人來吃,在農村,比較普遍,提問提到的,可能是城市裡送200元,真正在我們西南老家農村,也就100元,少的,還有送50元的,之後就是全家人來吃,根本就不夠本錢。

在農村,這種情況也是被大家普遍認可,我們小時候,誰家辦喜事,父母送人情(禮金,20多年前,差不多20元)後,我們兄弟姐妹們都會去吃,一個道理,現在農村還保留著這種傳統,市裡面少,省城或者大城市,這種情況基本沒有。


一人送禮,全家來吃,其實,也是說明你在這個村子裡人際關係好,大家比較認可你,才來給你“捧場”,對於那種人際關係不好的,即便請客了,發請帖了,也有一些人不去,更不可能去一家人了,一家人去,都是經過父母同意,也說明這一家人跟結婚辦喜事這家人關係好。

而且,在我們老家,都是辦流水席,相對來說,成本比較低,好多菜都是村子裡自己種的,還有一些菜是寨子上村民送的。我覺得,一人送禮,全家人來吃,雖然看似結婚的人吃虧了,但人氣會旺盛,沖喜,也挺好的,大家也不會太在乎是否賠本。


我結婚的時候,是在縣城辦的流水席,當時,一天下來,流水席達到了80多桌子,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一人送禮,全家來吃,包括我在縣城工作的同學,他們送禮後,父母兄弟都過來吃,還有的,是自己的兄弟哥哥的朋友同事,送禮後,同事朋友父母們來吃。

應該說,大多數請客人,是不太在乎這一家人來吃的,不過,像我開頭所說,在新郎和新娘子一張桌子上,那樣狼吞虎嚥、風捲殘雲後,還拿出塑料袋,不顧及新郎新娘感受(新郎和新娘還在吃呢),就直接打包帶走的,就有點誇張了。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對於農村隨禮200元,全家人都去吃,你怎麼看?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農村對於紅白喜事兒隨份子的問題,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辦法,筆者主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談談自己的認識。


在農村隨200塊錢去全家吃,在我們這裡經常出現的,別說200塊錢,就算隨100塊錢,全家一塊兒吃的人也有,當然一二百塊錢去全家的,在我們這裡並不是所有都這樣,大多數人覺得隨一二百塊錢不好意思去全家,有些家庭去一個或者直接不去。

說起這個隨份子,在我們這裡確實挺讓人頭疼的,現在隨二百塊錢基本上就是不打算往回要的,如今親戚好友之間動輒就是六百以上,一兩千也是常有的事兒,有時候還真感覺挺頭疼的,雖然自己有事兒收錢的時候挺興奮,但是往回還的時候也挺頭疼的。



現在國家也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如今移風易俗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對於紅白喜事及隨份子也是各種方法應有盡有,我們這裡有的村子,無論誰家有紅白喜事兒,最多不超過50塊錢,當然也不用擺場宴請賓客,筆者感覺這樣也挺適合適宜的。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農村問題答疑。

東愛雨公考


對於農村隨禮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麼看?

“禮尚往來”,有來就有往,有往就有來。在中國傳統民俗中,婚喪嫁娶辦宴席,親朋好友都是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借錢也要捧個錢場。至於一個家庭單位隨禮多少,有多少成員去參加宴席,主要就是看關係的親疏遠近了。

我拿我在農村的生活經歷來說吧,在我們當地,無論婚喪嫁娶,只要涉及辦酒席,就有隨份子這個環節,而農村宴席有很多在家裡舉辦,所以會有很多親近的人幫忙,這些親戚朋友,既隨禮,也幫忙幹活,通常是家裡兩口子都在這裡幫忙幹活,順便孩子也就過來吃了。所以隨禮二百,全家來吃的情況非常普遍。

這次你家辦事,我全家來幫忙來吃,下次我家辦事,你全家來幫忙來吃,等於是平了。至於辦事是不是賠錢的問題,這個因人因地區,也因酒席質量而不同,有的地區辦事很講究排場,酒席質量很好,那麼可能賺的就不是特別多,而有些地區,隨禮很高,但是農村酒席質量一般,主人家可能賺的就比較多了。



還是要回到文章開頭所說的,禮“尚”往來,人這一生,從出生到入土,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都要辦很多次宴席,因為每一個人生階段,都需要一個儀式來為這段人生慶祝或者紀念。而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會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朋友,不同的親戚,能夠來到我們宴席上的人,都是生命中應該出現的人。酒席是肉山酒海還是粗茶淡飯都已經不重要,因為我們是來捧場;而對主人家來說,你隨禮二百還是二十,也已經不重要,因為你能夠來捧場,已經是最好的“份子”,最好的“禮”。




新農微視野


對於農村隨禮二百,全家人去吃,這情況還比較多的,這個問題提出者肯定不瞭解全部實質。


以前農村稍大一點的酒席是須要很多人幫忙的,文職中須寫的,記帳,還有幫借瓷器,木器的,切菜,洗碗,放信(到點叫吃飯的),大廚等等,這些人要麼為親戚,朋友,村中兩家關係較好的,而這些人中往往有的是夫妻同在酒席中做事的,自家中老的,小的就沒有了可煮飯弄菜的了,自然東家須全力把這家人叫來在席上吃的,夫妻都幫做事的(那自然須無償供飯食,還要完席後回請吃飯的,農村這些幫忙的又不收工錢的),孩子和老人才能算隨份子錢中去祝賀吃的了(農村一般隨份子的會叫二人吃飯)。如果多出一兩個自然東家也會吩咐放信的叫來一塊吃了,整個酒席中己經定好了飯菜的,只是添點碗筷而己。況老人,孩子一來還能提供一定熱鬧程度,或面子。

一般在農村男人會做文職的,寫的。女人會做酒席廚事的,這樣的家庭在整村中是有地位的。東家如果都沒請到他家人來祝賀,是件非常失面子之事的。

當然也有非做事者,全家都去的,這就要看這個村的原來風俗如果就這樣,己經約成俗定的,無可厚非,你辦酒席是這樣,別人辦酒席也是這樣,己經扯平了。農村人圖的是個熱鬧,面子。沒有幾個如此斤斤計較有幾個人去你家吃了酒席。如果在農村去計較這些的,自己趕緊滾出去,沒法在農村混的好的!


老艾葉


其實這樣的情況我覺得很好,而且也是農村的一種風俗吧,其實現在這樣的情況反而越來越少了,我覺得反而不好了,也是反映了農村的人情味感覺沒有以前那麼濃了

以前在農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流水席,那時候誰家要是結婚娶媳婦,那都是全村子的人都要去,那時候也沒說什麼禮錢,就是為了熱鬧,那時候人去的越多,就越說明這家的人緣好,得到的祝福也多,以後夫妻和睦。那時候還不止吃一天,結婚這些基本上都是全村的人吃三天,那時候的農村感覺真的很熱鬧,也不在乎什麼錢多錢少。

但是現在呢,很多人擺酒席就完全是為了收禮錢,很多人每年都要想一個法子來擺酒席想賺錢。對於這樣的情況在農村是很常見。

題主說的送二百,全家人去吃的情況也是有,但是我覺得也是從哪些方面來看吧,其實也吃不了多少,而且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你以為真的一家人就為了一頓飯就全跑去吃嗎。在自家一頓飯還吃不起嗎?

現在這樣的情況在我們這邊已經是很少了,我覺得反而不好,我還是喜歡誰家裡有事了,大家都去,那樣子的話才熱鬧。現在我們這邊擺酒席,就早上吃一頓,還沒到中午人走完了,有些乾脆也不來,叫別人把禮錢帶過來的,對於題主說的全家人來吃的情況少之又少。

我覺得這樣的情況還是體現了農村的人情味在慢慢的變淡,題主提出這樣的問題也是想說這樣的做法有所欠妥,也是反應了現在大多數的國人的心理,就是一切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重,題主也是想說,一家人去兩百把本都吃回來了。但是我還是不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吧。也不能說誰錯誰對。


張家界小伍


二百?不少啦,俺村的標準,不是太近的親戚本家就隨一百。其實隨禮是有行情的,多遠近的關係隨多少禮是個定數,你一個人給得多了少了,不是自己難看就是讓同等關係的人難堪,所以你會發現農村人隨禮的時候是結伴兒給,拿出來的數額,就是商量出來的結果。

至於全家去吃?邀請的時候主人家絕對會說“到時候一定全家都來呀”。是不是全家都去,那可就看你們的交情,和,你的臉皮了。

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非常理解農村人的心理,甭管喜事白事,排場一定要大,人一定要多,伺候得一定要好!在親朋好友面前那是一定不能輸了臉,宴席上豬頭豬腳整雞全鴨淡水魚海水魚參鮑大蝦已經是固定菜譜,還有各色時令菜蔬,再加人工,更有白酒紅酒飲料每桌的兩包煙,100塊錢勉強夠成本,這是人人心知肚明的賬,所以隨一百禮金的遠親,一般是一個人參加。都說禮金年年漲,其實是宴請的標準節節高了。農村人心裡揣著明明白白一杆秤。

至於至親摯友這些必須全家捧場的人,一般來說相應的隨禮多,這就全憑情誼,並非完全考慮主家的成本,當然,肯定不會是讓主人家虧的金額。這是農村人的尊嚴。

題目裡說的,農村有隨禮二百全家人去吃的現象,確實偶有所見,我甚至見過一百塊錢全家吃還帶打包的。那一個坦然喲,完全無視親友們的眼光。

當然這個隨禮金額洩露,狠狠體現了事主的態度。

對於這樣的人家,我替他們臉紅,因為相信他們自己是不會覺得不好意思的。農村,也正是通過這樣人情來往中暴露出來的細節來辨識人性,有的人家越走越近,有些人漸行漸遠。


留鄉守土


首先在農村隨禮關係一般的話也就是一百元的禮,關係近一點的親戚才是兩百元的大禮。一般親戚的話都是200元以上,而關係近一點的鄰居也都是200元的禮。所以說和城裡人結婚的時候依靠酒席就能夠發財的現象,其實農村人吃的是熱鬧。



一桌子10個人,在上禮的時候一般每個人發一包煙,生孩子的還會有雞蛋,這樣的話一桌費用就是150元。之後一桌酒席的價格一般都是600-800,價格隨著家主定,大廚來控制份量。一般好一點的酒席就是800元,我們取中間值700元來算,再加上酒和飲料的價格,一桌的成本是900元,按照一桌子一人100元來算,那一桌子收1000元,等於家主賺100元,但別忘了,農村忙酒席提前一天準備,給親鄰管好菸酒,給大廚一些勞務費,這樣的話主家是不賺錢的。



而那些帶著200元全家來吃的現象,只能是親戚關係,普通關係的話頂多帶著孩子去吃飯。而農村人在紅白喜事上講究的是親戚來的越多越好,這樣的話自己就倍兒有面子。所以一般在前一天主家通知親戚的時候都會央求帶著全家人過來,這樣的話主家就會非常的開心,認為自己的親戚行動上到位了。



所以說親戚來的越多越好,這裡可不是佔便宜的意思,大家不要被誤導了。而農村的酒席講究的是熱鬧,除了熱鬧就是熱鬧,根本不會考慮辦酒席套著大家的份子錢。和城裡人動輒一千兩千的份子錢,農村人在這方面做得還是非常好的。而在酒席上,農村人能夠好好坐在一起聊天,這可是平時所沒有的熱鬧景象,看到這麼多的老朋友在場,大家興致起來了難免會喝高。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