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成就無憾人生——記常德市臨澧縣烽火中學教師鄭宣黨

尚一網通訊員 曲毅

1977年3月,惜才正直的村支部書記,逼鄭宣黨走上講臺。他有點不敢當教師,營養不良使他患上了詢樓病,怕自己殘疾的身軀損害了教師的形象。但他深信自己有吃苦耐勞、好學不服輸的秉性,不幹則已,幹就要幹出點名堂來。從此,他便全心全意地開始了一名“教書匠”長達四十一年漫長的跋涉之旅。

以學為樂,多才多藝,是學校工作的多面手

他深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狀元靠手藝。教書這一行,沒有點“乾貨”可不行。恢復高考以後,他兩次報考師範院校,都以優異的成績上線,都因身體的原因被排除在大學門外。可挫折從沒有改變他“做一名名副其實的人民教師”的痴心。他通過函授、自學等方式,基本補齊了知識的短板,積累了大量的專業知識。他還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業務素養,努力擴展自己的技能,豐富自己的才藝。吹拉彈唱、書法繪畫、球類運動,甚至連油漆活他都會,成為學校難得的多面手。他多次為學校、鄉政府以及周邊各村書寫板報、佈置展室,他為學校校刊《白龍泉》編輯排版,年年統籌學校大型文體活動。業餘時間,他輔導學生參加書畫比賽獲獎不斷,同事們戲稱他“有幾把刷子”“羊癲瘋都會抽”,有的還說他是“烽火中學的張藝謀”。時代飛速發展,多媒體逐步進人課堂,當時已四十開外的他卻一心追趕這個潮頭。他靠自學初步掌握了計算機的使用與維護,並學會了動畫製作與視頻編輯、圖形圖像和字表處理。他自制的動畫《生物動畫元件》獲得市級一等獎;烽火鄉鄉政府還請他製作了《生態共建、綠色發展》的宣傳片。他對現代教育技術駕輕就熟,被評為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先進個人。

以教為樂,精益求精,是教學工作的行家裡手

教師展示能力的舞臺在課堂,臺上要做精、做實、做活、做巧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課堂效率,優質課、精品課就是他端給學生的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營養大餐。

一九八五年,教育辦把他從小學抽調到中學,擔任初三的生物教師。這對他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全新的學科,知之甚少;90%以上學生都比他高。為了爭取學生的信任,贏得自己的尊嚴,他做足了功課:一是熟背教材,甚至能說出某個知識點在哪一頁哪一行;二是認真備課,查閱大量資料,打通知識的“腸梗阻”。上課時,他以真誠的微笑、風趣的語言,一下子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漂亮的粉筆字、超凡的記憶力更是讓學生為之一震。下課了,教室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鄭老師的付出,收穫了學生的欽敬,同時也贏得了家長和同事的尊重。也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1998年、1999年兩次受到縣政府的嘉獎;2002年榮立市級二等功;臨澧電視臺和常德市電視臺把他作為殘疾人勵志的典型予以專題報道,深得社會各界的好評。

以創新為樂,引領時尚,是實驗教學的紅旗手

一九九六年下學期,學校考慮他身體的狀況,讓他主要負責儀器室和實驗室的工作。他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這個看似無足輕重的崗位上他硬是幹得風生水起。

他做儀器管理,注重長效、規範。賬、卡、物絕對一致;儀器借還絕對有登記;儀器絕對堅持經常保養,損壞絕對及時維修;期末絕對清產核資。2008年學校迎接省合格學校督導評估驗收時,評價他是“業務最熟悉的人”。縣教育局儀電中心、教研室都視他為儀器管理的“標杆”。實驗教學管理,他立足穩步、創新。實驗教學中,大多數實驗課他都要進人實驗室指導學生實驗。教師歸還儀器時,他都會問問實驗效果,聽到實驗教師反映“效果不好”“不便觀察”“不好用”時,他會要求他們留下來分析原因,想想解決辦法。於是,實驗創新的種子在學校就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了,《細胞的失水與吸水》等多個實驗獲市級一等獎,這幕後,有他作高參,制教具,制課件。臺前,他也是典範。他製作的教具《電子壓強秤》獲縣級特等獎市一等獎;《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器》獲市級特等獎、省級二等獎。他結合學校實際,撰寫了《山無奇峰不成景,教無創新枉為師》,在湖南省實驗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論文評選中獲得一等獎。鄭老師紮實的工作態度,出色的工作業績,多次受到縣、市級有關領導的高度讚揚,成為臨澧縣儀器管理與實驗教學的第一人。

鄭老師一生坎坷,身體殘疾,還飽受病魔的折磨,曾因血小板減少而收到病危通知書,現在又患雙側股骨頭壞死。面對命運的“不公”,他沒有低頭,與命運抗爭,實現了超越:於家庭,他們夫妻同行,兒子軍校畢業,兒媳婦在大學教書,舉家和美;於事業,他格守一名“教書匠”的赤子之心,敬業、執著、求精、創新。四十一年如一日,平凡中書寫傳奇。他的人生積澱,他的人生故事,令人仰視,絢麗多彩。

這正是:“痴心”註定不懈追求,“匠心”成就無憾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