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鄉村振興:《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8)》在京發布

 7月25日,《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8)》在京發佈。該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組織研究,全書包括一篇總報告,綜合篇、經濟發展篇、社會發展篇、生態環境篇等4篇17個專題研究報告。

助力鄉村振興:《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8)》在京發佈

 一、農村發展五大特徵

 報告發布了中國農村發展指數及中國農村發展指數測評報告。中國農村發展指數由包括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活水平、生態環境和城鄉一體化5個維度的27個指標構成。基於該指數,測評報告指出:中國農村發展呈現五大特徵:

1.農村發展水平繼續穩步提高

 2016年,中國農村綜合發展指數達到0.677,與2015年相比提高了0.028。生活水平維度對總指數的增長貢獻最大,達到39.3%。而城鄉一體化維度的貢獻率出現大幅下降,在總指數增長中的貢獻率僅為3.6%。

2.生態環境改善明顯

 維度發展失衡有惡化傾向。2016年,各維度得分從高到低分別為生態環境(0.168)、城鄉一體化(0.158)、生活水平(0.137)、經濟發展(0.116)和社會發展(0.099),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取得了較好成效。但不同維度之間存在的發展失衡趨於惡化。

3.農村發展的主要貢獻來自生活水平提升

 2016年,四大地區(東部、中部、西部、東北部)總指數的增長主要來自生活水平維度的提升。

助力鄉村振興:《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8)》在京發佈

4.地區間差距有所擴大

 在省級層面,農村發展整體上呈“兩端分化、中間趨同”的分佈特徵。2016年,農村發展水平最高的五個地區總指數的平均值為0.942,農村發展水平最低的五個地區總指數的平均值為0.539,兩者之比為1.748,地區間農村綜合發展水平的差距出現擴大。

5.維度間發展失衡在東北與西部省份更突出,但普遍趨於緩解。

二、發展對策

 我國農民收入來源趨於多元化,增收進入“多輪驅動”時期,但各項收入的增速均有所放緩,且區域間差異顯著。為此,應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同時深化改革,建立起有利於農民增收的制度環境,並形成因地制宜的農戶增收長效機制,縮小城鄉差距,切實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全國城鄉融合發展程度保持持續提高的態勢,但是進展速度呈減緩趨勢;各領域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提升,特別是生態環境一體化成效顯著;各地區城鄉融合發展程度穩步提高,而且區域差距持續縮小。為此,報告提出要穩步提高人口城鎮化水平,優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中的城鄉一樣化內容,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以三產融合發展化解城鄉二元經濟,進一步加大美麗鄉村建設力度。

助力鄉村振興:《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8)》在京發佈

 我國基於居民生活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但也存在著糧食供給數量充足而結構性供求失衡問題。為此,應根據新時代糧食供求主要矛盾的變化,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滿足新時代居民糧食消費升級為導向,保持糧食供求相對寬鬆關係,多途徑提高抗禦國際市場波動衝擊和平抑國內市場波動能力,完善糧食收儲政策,加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建立糧食優質優價機制,確保新時代國家糧食安全。 

三、報告談“鄉村振興怎麼搞”

 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破解城鎮化進程中鄉村發展困境的根本途徑,但是當下面臨農民增收難、農業農村投入資金不足、農村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各類人才短缺四大難點。其中,持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是短板,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薄弱環節,實現農業農村綠色發展任務艱鉅,提高農民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是關鍵。

 報告建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始終抓住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不放鬆,建立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的聯動機制,構建可持續的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明確鄉村全面振興的標誌和實施路徑,採取分區分類的差別化推進策略

1.產業興旺

 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但實現產業興旺面臨著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充分、核心競爭力不強、農村經營主體去精英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體制機制障礙有待破除等問題,為此,應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鄉村產業區域佈局和產業結構;提高物質技術裝備支撐,實施科技助推戰略和城鄉融合發展戰略;創新多元農業經營體系,促進小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互促共生;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搭建農民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橋樑;加快推進農村體制機制改革,強化生產要素對產業發展的支撐。

助力鄉村振興:《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8)》在京發佈

 當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呈現出發展水平低、發展不平衡、持續性盈利能力不強等現實性問題。為此,應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進一步盤活土地資源;探索多種類型的農村集體經濟實現形式,如土地股份合作制、成員股份合作制、聯合社會資本的混合所有制形式;同時,要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通過規範股權設置,穩步放開農民股權流轉範圍;此外,要創新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市場主體地位,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的內部治理結構,制定稅費優惠政策。

 當前農村產業投融資機制存在財政和信貸對農村產業的投入力度不足、投融資機制相對單一、機制創新發揮的作用有限、農村金融配套服務機制發育不成熟、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認識不充分等問題。為此,應繼續加大支持創新力度,激發農村產業投融資機制的創新活力;完善農村產業投融資機制,為其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完善農村產業金融的配套服務機制,促進投融資機制作用的有效發揮;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構建差異化的管理監督體系。

 我國合作社面臨著整體經營實力弱小散,空殼社、掛牌社、休眠社大量存在,運行股份化導向明顯,領辦人與普通成員群體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政策支持系統不完善等問題。為此,應注重合作社發展從數量擴張到質量提升的轉變,進一步改善發展環境,提升合作社的整體社會形象。

2.人才振興

 鄉村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當前,我國鄉村人才存在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偏低,激勵保障機制不健全,投入不足,流失嚴重等問題。為此,應重點培育“綠領”一族,增強新農人職業榮譽感;通過分類培育鄉村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建立人才發展規劃,重點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培育功能,發揮人才帶動作用,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3.鄉風文明

 當前我國鄉風文明建設存在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偏低,公共文化設施落後;家風家訓傳承意識日趨淡化;農民文化娛樂生活方式單一,民俗文化活動日漸消失等問題。為此,應該加強黨組織在基層工作的思想引領作用,不斷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通過推進城鄉教育平等,搭建立體式教育培訓機制;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加大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培育農村文化產業,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優良家風鄉風,打造新鄉賢文化;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並保護民俗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8)》在京發佈

4.鄉村治理

 鄉村治理面臨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不強、部分地區村民自治效果不佳、外來人口參與社區治理機制不健全、新的價值體系缺失、農村居民依法辦事存在障礙等問題,為此,應加強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外來人口參與社區治理機制、引導建立新價值體系、加強農村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等。

5.鄉村教育

 我國城鄉教育面臨縣域義務教育尚未均衡發展,城鄉學生接受義務教育機會差距顯著,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師資水平、物質資源配置等城鄉差距顯著,以及城鄉教育機會與資源配置差距較大等現實性問題。為此,應強化政府在促進城鄉教育公平發展中的保障作用與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中的激勵作用,鼓勵地方探索與創新,推動農村教育水平整體提升,實現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與精準扶貧、教育扶貧政策的聯動,建立協同治理模式,保障城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6.生態宜居鄉村建設

 生態宜居鄉村建設面臨著農村環保基礎設施薄弱和公共服務不配套、鄉村總體建設規劃不能適應發展需求、鄉村建設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機制、農村生態環境缺少有效的監管手段、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投入缺乏等主要問題。為此,應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及長效管護機制,以及鼓勵村民參與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全面推進生態宜居鄉村建設。

 目前我國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與經濟發展程度的關係正處在倒“U”型曲線的前半段,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中存在著法律法規不完善、重視程度和覆蓋率低、管理監督機制弱、建設和運營資金保障不足等系列問題,為此,應從完善法律、加大資金保障、推進體系建設、加大終端處理技術研發以及強化評價和監督檢查等方面加強農村生活垃圾處理。

助力鄉村振興:《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8)》在京發佈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農村面臨著嚴峻的水汙染問題。為此,要在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基礎上,限制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並因地制宜地研發和選用適宜的汙水處理工藝;同時要完善農村環境保護立法,加強監督管理,以及建立與完善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的資金保障機制。

 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關鍵問題是水土資源的保護,特別是水土資源質量的保護與提升,但中國水土資源在數量上的不足,以及源自工業、農業汙染導致的水土資源質量的下降,都嚴重影響著中國農業的綠色發展。為此,應強化對實現農業綠色發展重大戰略意義的認識,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確保中央各項政策的落實;採取制度、機制、技術等有效措施,確保耕地數量穩定與質量提升;在加強水生態建設的同時,以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以及創新農業用水機制,實施水資源的高效利用;通過建立農業綠色發展特區、實施生態補償等機制創新,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壹度創意,農旅規劃行業領導品牌

策劃·規劃·設計·景觀

沒什麼技術,創意是我們最自戀的技術;

沒什麼理論,落地是我們最自信的理論;

沒什麼情懷,專注是我們最自豪的情懷;

沒什麼成就,口碑是我們最自然的成就;

農莊·鄉村·城鎮·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