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爲寶 堆在長江干堤外灘的11萬噸礦渣找到出路

變廢為寶 堆在長江干堤外灘的11萬噸礦渣找到出路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18-08-02 10:15

監利縣檢察院採取“訴前檢察建議+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工作模式,為該縣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今年5月,該院在調查中發現長江干堤某處堆積有近11萬餘噸礦渣(磷石膏),因該礦渣堆場位於長江干堤外灘,存在造成長江水體汙染可能,該院立案調查後,分別向荊州市長江河道管理局監利分局、監利縣環保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清理河道,進行無害化處理。

針對該礦渣堆場轉移過程中是否存在二次汙染等問題,該院建議相關部門邀請專家進行風險評估。經省、市環保專家現場調查研究後發現,轉移過程中不會造成二次汙染。

同時,該院辦案檢察官瞭解到磷石膏可用於建築企業生產後,迅速與服務和保障創新驅動發展工作專班取得聯繫,積極尋找需要生產原料的企業。

經聯繫,終於為11萬餘噸磷石膏找到出路。一部分磷石膏固廢將用於水泥生產的原材料添加,監利縣現有楊林山水泥粉磨站生產企業,每年生產水泥約50萬噸,按水泥生產可添加3%磷石膏框算,僅水泥廠一家企業在大半年內就可消化近萬噸磷石膏固廢;另一部分將用於制磚,該縣超強建材公司擁有年產25萬方灰沙磚能力,可採取100:40的清沙與磷石膏的配比,一年即可處置5萬噸磷石膏礦渣,該公司還擁有硬化水泥場地原料堆場7200平方米,可容納約5萬立方米的磷石膏。

目前,7萬餘噸礦渣已被轉運處理,其餘部分正在清運中。(通訊員王夢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