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滇打造第二帝国?汇源果汁自身难保

入滇打造第二帝国?汇源果汁自身难保

最近,全国知名品牌汇源果汁,可谓是举步维艰,先是被曝违规借款导致停牌已4个月,原定于3月披露的2017年年报,至今仍未发布,已经面临退市危机。

尽管依然是家喻户晓的中国第一果汁品牌,但汇源果汁风波四起,难免让人担心其近年来在我省的一系列大手笔投资项目能否如数落地。

“果蔬饮料大王”

1992年,朱新礼与其兄弟朱新学共同创立了山东永新实业公司,1997年,山东永新收购北京怀南实业公司,并向后者转让了两条果汁生产线为注资,将其改名为北京汇源果汁饮料集团总公司(现北京汇源控股有限公司)。2004年该公司由集体制企业转变为有限责任公司,朱新礼、朱新学及执行董事江旭代替山东永新,成为北京汇源控股公司股东,分别持有80%、10%、10%的注资。

其实早在1999年,汇源就开始为上市做准备。2001年,在融资受限后,汇源选择与当时风头正盛的新疆德隆合作。汇源控股与德隆旗下新疆屯河成立合资公司——北京汇源饮料集团,汇源果汁以大部分核心资产入股,占股49%,后者出资5.1亿元持股51%。

2004年底,因继续主张“加大产业投资和产业布局”,朱新礼与资金链陷入紧张状况的德隆出现战略上的分歧。在感受到德隆资金链方面的危险后,朱新礼利用北京汇源控股的湖北威陵集团,迅速回购新疆屯河持有的汇源饮料股权,夺回了控制权。

与德隆的合作仅仅两年时间,虽然双方不欢而散,但这段时间内德隆强大的资本实力也为汇源带来了诸多便利,汇源也在国内迅速建设、收购了26个大型果汁生产、加工基地,基本完成“大汇源”的全国产业布局,多条生产线也更新到国际先进水平。两年时间里,汇源集团长期投资总额约41亿元,朱新礼曾透露,已经完成的一期、二期投资额约20亿元。

2005年,汇源控股将汇源集团果汁制造产业拆分,并在开曼群岛设立如今的上市公司“汇源果汁”,台湾统一集团购得其部分股份,但由于大陆投资限额的问题,统一于次年退出。之后,法国达能集团、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荷兰发展银行以及香港惠里基金共同投资汇源果汁2亿多美元,换得35%的股份。其中,法国达能一家独得22.18%股权(之后汇源果汁控股逐渐收回股权,如今持股65.03%)。几轮融资下来,也加快了汇源的上市梦想。

最终,2007年2月,“汇源果汁”在香港成功上市,共发售4亿股股份,机构投资者占90%,剩下为公开发售,最终发行价6港元/股,筹资规模达24亿港元。此次IPO公开认购部分获得超额认购937倍,上市当日股价就上涨66%。

经过26年的发展,目前汇源集团在全国各地成立了140多个经营实体,链接了1000多万亩林果、蔬菜、粮食、畜禽等种植养殖基地,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拥有100多条世界先进的水果加工、饮料灌装等生产线。其中,原浆生产的水果冷破碎、浓缩果汁加工的超微过滤、饮料灌装的UHT超高温瞬时灭菌、无菌冷灌装等工艺、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汇源集团的产业格局以果汁产业为主体,汇源果汁、汇源果业(主要从事水果制品、鸡尾酒、果酒与休闲食品研发、加工、销售等业务)、汇源农业(以建设集种植、养殖、商贸物流、加工、现代农业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园区为主业)3大产业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据权威调查机构AC尼尔森2016年公布的数据,按销量计算,汇源百分百果汁分别在中国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市场份额中占53.4%及38.3%,连续十年保持我国市场份额第一

。同时,浓缩汁、水果原浆和果汁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入滇打造第二帝国?汇源果汁自身难保

朱新礼

大手笔入滇

汇源与云南的第一次牵手,要追述到2012年初,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为寻找公司的新基地来到普洱考察,发现了普洱的发展潜力。同年10月,汇源与普洱市政府签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普洱投资100亿元,5年内在思茅区、宁洱县、景谷县境内建成一系列高特农产品种植园区。

两年后,项目正式落地,普洱市政府与汇源集团签订《中国普洱汇源现代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项目投资协议》。去年2月初,朱新礼再次来到普洱市,考察了汇源在普洱投资建设的汇源曼歇小镇。半个月后,普洱市政府与汇源集团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去年6月中旬,云南省公布了《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汇源小镇在105个特色小镇之列。

而除了普洱,汇源与丽江也有合作。去年12月,汇源集团与华坪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芒果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全域旅游、有机化一产基地及配套物流中心等项目。

同月,汇源集团和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在昆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合作共建未来农业学院、未来农业研究院和高原特色产业联盟。

今年1月,云南省政府与北京汇源控股有限公司同样在昆明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悉,协议中包含成立云南汇源现代农业集团公司、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大健康产业生产基地、打造云南农业及大健康产品商贸流通平台、加强人才双向交流、加强服务保障等八大内容。

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与省领导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旅游、大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等多领域战略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汇源集团以我省资源、区位、产业优势为基础,充分发挥其在品牌、市场、金融等方面的优势,双方优势互补,实现企业、产业、民生、社会效益协同提升。

入滇打造第二帝国?汇源果汁自身难保

退市危机风波

汇源在云南大施拳脚,但其“后院”似乎没有那么平静。

3月29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从去年8月至今年3月,汇源果汁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短期贷款,贷款金额高达42.8亿元,年利率10%,而北京汇源饮料则将这笔巨款用于临时营运资金需要及还债。

北京汇源饮料是汇源控股下属公司,此次借款构成关联交易,但奇怪的是,这笔借款并没有经过董事会批准,甚至没有履行披露义务,这一行为违反了港交所上市规则中关于关联交易申报、股东批准及披露的条款,汇源果汁因此停牌。

而对于这笔巨额借款,汇源这样解释道:“自2017年6月以来,集团在国内的人民币银行户口有大量现金存款,但由于国内投资机会有限,并没能很好利用这笔资金,加上继续向银行放款人及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公司营运资金成本较高,因此这笔贷款可以让公司更有效运营额外资金,此外还能收取不少利息收入,抵销集团的运营资金成本”。

尽管汇源果汁3月29日第一时间发布公告,称贷款协议的贷款安排已经终止,且相关贷款的本金及应计利息已全数偿还。但公司还是于4月3日停牌,一系列连锁反应也随之而来。

6月11日,汇源果汁公告称收到港交所有关复牌条件的关注函,若公司要恢复交易需满足以下条件:

1、对相关贷款进行法证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采取合适的补救行动

2、进行独立内部监控查阅,以及证明公司有足够的内部监控系统

3、证明管理层在诚信上无问题

4、尽快公布2017年财务业绩,并说明任何审计修订

次日,穆迪公司发表报告指,由于担心港交所提出的条件将延长汇源果汁停牌时间,导致其资金链紧张,因此将其信用评级下调3级至Caa1。紧随其后,惠誉评级也将汇源果汁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B下调至CCC+。此外,汇源果汁被调出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等多个指数及分类指数名单,同时被调出港股通标的名单。

7月20日,汇源发布公告称:“将于2018年8月1日生效有关上市规则除牌架构的修订,若未能在2020年1月31日完成港交所列出的复牌条件,港交所将会展开取消公司上市地位的程序”。

这份来自港交所的最后通牒,让汇源果汁真实的感受到了退市的危机。如果放到A股,那就相当于加上了“*ST”。

7月31日,汇源果汁相关负责人表示:“汇源果汁资产负债率近期虽有所上升,但总体处于正常水平。相关媒体关于“汇源正陷入债务危机”的说法,为不实结论,是对汇源负债情况的误读。针对退市风险,公司表示,有实力也有信心,早日完成港交所关于股票复牌的相关条件,促使股票早日复牌”。

入滇打造第二帝国?汇源果汁自身难保

上市以来“汇源果汁”股市表现(来源:Wind)

微薄利润却堆砌114亿元巨债

除了关联贷款,汇源果汁还存在更大的危机。

上市之后,24亿元的融资让其开始了大肆的扩张,在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形成产业链的同时,产能利用不足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等原因,不断吞噬着企业利润。

2008年9月,可口可乐曾想以近180亿港元全额收购汇源果汁。如果交易完成,朱新礼将以41.53%的股权套现74亿港元。这是当时可口可乐在中国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可是朱新礼想另起山头的计划并没有成型,国家商务部最终依据《反垄断法》叫停了这笔收购。

失去了大资本的支持,汇源果汁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从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来看,自2008年至2016年,仅有2008年盈利1.83亿元、2010年微利,而其余年份均有近2亿-6亿元的亏损。与此同时,公司的负债总额也在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26亿元增加至去年的114亿元。

2013年前后,朱新礼陆续抛售出12家传统业务的子公司,用28亿交易额来弥补亏空。

另外一方面,汇源也在人事方面压缩支出,公司员工从2014年的1.77万人,到去年上半年末的不足4000人,裁员幅度近80%。从员工配置来看,其2014年、2015年销售及营销人员,均占总员工人数超过60%,而2016年该占比以下降至约30%,重拳裁员的效果我们可从其销售及营销开支窥见一斑。

2017年中报显示,其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16年上半年的7.83亿元下降至2017年同期的5.77亿元,一年减少超2亿元。2016年这笔开支同比减少2.83亿元,公司称“主要是雇员福利开支减少”。

据汇源果汁4月19日发布的2017年度未经审核财务数据,其去年营收53.82亿元、净利润1.35亿元,虽然业绩扭亏向好,但公司营收较去年有所下滑;而负债率为51.77%,较上年有所上升。

根据尼尔森在2017年上半年的研究显示,汇源果汁百分百果汁及中高浓度果蔬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5.8%和35.3%,较上年有所下降。虽依然维持着国内中高浓度果汁第一的行业地位,但一年之内市场占有率的下降,除了如今行业竞争越演越烈外,汇源果汁的自身原因更为突出。

截止停牌前,“汇源果汁”市值不足54亿港元,距离其上市当年的市值巅峰175亿元相去甚远

,而2.02港元/股的股价,距其最高股价(11.72港元/股)下跌已超过80%。

入滇打造第二帝国?汇源果汁自身难保

在不久前的南博会上,汇源签下的项目有:红河州弥勒市、蒙自市投资康养小镇、高原特色水果交易中心、石榴基地等项目达230亿元。此外,其在曲靖市马龙区、陆良县投资布局的苹果田园综合体、食用菌田园综合体等项目拟投资70亿元。

而总体来看,目前除丽江、普洱已开工投建的康养小镇、芒果小镇外,汇源在云南的其他项目均正处于规划、协调前期阶段。

此外,汇源还计划成立一个涉及“三农”种植、精准脱贫和康养综合体等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大型现代农业集团公司——云南汇源现代农业集团,该公司可以说是其第二大涉农和康养综合体的全资子公司。

可以看出,汇源在滇布局可谓是其近年来在全国战略版图规划布局投资最大的涉农和康养综合体项目。而汇源是否能在我省绘制出一幅结合现代农体系的崭新版图,值得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