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造了《俄羅斯方塊》,但一分錢也沒有拿到

上班時候玩遊戲、聊天?恐怕給今天的上班族一百個膽子,這些事情也不敢幹,尤其是老闆就在身後的時候……

然而但凡是有過“大鍋飯”經歷的人,上班的時候打個盹兒,玩局遊戲,根本就不算個啥!

他創造了《俄羅斯方塊》,但一分錢也沒有拿到

1985年,在莫斯科國家計算機科學中心混吃等死的程序狗Alexey Pazhitnov,已經到了靠玩拼圖遊戲混日子的無聊境地。

他創造了《俄羅斯方塊》,但一分錢也沒有拿到

有一天,他從正在玩的一個拼圖遊戲中得到靈感,即興在工作用的電腦上寫了一個程序。屏幕上方不斷落下各種形狀的條狀、塊狀物體,遊戲者需要將其改變角度後,安放到下方圖形整體的缺口中去。這就是影響了數代人的遊戲——俄羅斯方塊。

這個純屬自娛自樂的軟件很快在科研院所、大學的機房內流傳開,當然,這個沒有經過正規渠道發行的軟件,也為後來長達十年的版權訴訟官司留下了伏筆。在這場鬧劇中,約有200人聲稱自己才是《俄羅斯方塊》的發明者,包括Atari、任天堂、IBM在內的大佬爭相捲入這場版權紛爭之中。

他創造了《俄羅斯方塊》,但一分錢也沒有拿到

最終,任天堂獲得了《俄羅斯方塊》在家用主機上的版權,也在電玩市場開疆擴土的過程中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力量倍增器。

“方塊”這個偶然的發明,其“簡單”、“有趣”、“便攜”的特性,幾乎是為任天堂80年代末主推的便攜機GB度身定製的。由於軟件大受歡迎,“方塊”甚至和GB捆綁銷售,創造了軟硬件銷售速度的神話,也奠定了任天堂日後深耕藍海的營銷理念。

作為“方塊”的發明人,Alexey Pazhitnov沒有得到一分錢的版權費用,因為蘇聯政府認為,他的開發是利用國有資產進行的,其發明不屬於“個人行為”。這讓人想到了AK47的發明人拉什尼克夫——同樣都是將發明無償化,同樣都產生了數以“億”計的“用戶”,同樣都“影響”了全人類。

他創造了《俄羅斯方塊》,但一分錢也沒有拿到

一個本來是吃“大鍋飯”的人,在消極怠工的時候發明的娛樂工具,意外的成為了造福全人類的寶貝,它的價值遠遠超越了其製作者本人的預想。“方塊”儘管沒有為它的發明者帶來財富,但它改變了Pazhitnov以後的生活軌跡。

他創造了《俄羅斯方塊》,但一分錢也沒有拿到

1991年,他來到了美國,不久之後獲得了居留權,這裡面多多少少要歸功於“方塊”帶給美國人民的歡樂,至少移民局對他的申請大開綠燈。之後,他和Henk Rogers合作創辦了“俄羅斯方塊公司”,從此當上了一個正規的遊戲製作人,他終於可以坐在自己的辦公室內,開發屬於自己的商業遊戲了。1996年,他來到微軟,主持開發各種拼圖益智遊戲和MSN遊戲。目前的他供職於WildSnake Software,依然致力於創作各種益智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