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亚桥中学新初一班主任孙嘉蔓:教书诗情画意,育人润物无声

孙嘉蔓,亚桥中学语文教师,从教十余载,曾获吉林市中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吉林地区优秀班主任;吉林市语文教学新秀;吉林市初中教学成果评比特等奖;现为吉林省“廉淑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在中考语文大变革的形势下,孙老师所教班级在今年中考中再创辉煌,班级51人参加中考,语文110以上24人,112以上16人,班级语文平均分108.75分。

吉林亚桥中学新初一班主任孙嘉蔓:教书诗情画意,育人润物无声

初 遇

她的课堂让人惊喜

“嘉,美也,蔓,‘曼’妙也,美好而‘曼’妙的您站在讲台就是一首诗,温润吾辈之少年情怀。”在亚桥中学2015级11班许靖然同学的留言中,饱含着她对孙老师的感激之情。

孙老师认为,语文是一门诗意的学科。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吉林亚桥中学新初一班主任孙嘉蔓:教书诗情画意,育人润物无声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站在语文课堂上的孙嘉蔓,一开口就能把学生们吸引住,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一脸灿烂的笑容。她的语言有时是涓涓流淌的小河,有时是波涛澎湃的大海;有时如春雨般温润,有时如晨钟般激越;有时是歌,有时是画。在这种诗意的语言中,每个有感情的学生都会浸染其中而不能自拔,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创作的激情。

吉林亚桥中学新初一班主任孙嘉蔓:教书诗情画意,育人润物无声

她会利用诗词鉴赏课,使学生思接千载,神游万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再现了汨罗江畔屈子的忧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昭示了一代贤者的济世情怀……正是在古典文化的熏陶,学生才厚积了语言,也厚积了思想。

吉林亚桥中学新初一班主任孙嘉蔓:教书诗情画意,育人润物无声

通过与作品对话,她让学生感受到了祥子的苦,圣地亚哥的毅,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学生在是非中懂得了善恶,在苦乐中懂得了坚强……穿越时空,了解历史,了解世界,提升了思想。她坚持每周向学生推荐一篇阅读佳作,用B5号纸打印,标出精美语句 、段落,及推荐理由。此种做法不但省时省力更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惊 艳

春风化雨润青禾

有一句名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它诠释的是淡定平和中要用微观细腻去感悟体会宇宙的精彩。孙嘉蔓把它借用到班主任工作中来理解:班主任工作的美好也许就是在繁琐和细节中。

一间教室能带给学生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间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却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决定了教室的尺度?教师,教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而教师的气度,来自于孙老师诗意的生活态度、对同学们的关照、比玫瑰花更柔软的爱心、如水般智慧,以及对教育亘古不变的执著。这也是她在讲课中提炼出来的几个关键词,即:诗心、爱心、慧心和痴心。

吉林亚桥中学新初一班主任孙嘉蔓:教书诗情画意,育人润物无声

她的班级管理方式也很有新意:一是成立班级俱乐部,二是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如博学读书廊,即兴创作墙,好书推荐墙,写上我在书中等你等话语,三是处处彰显班级精神。她说:“用书和音乐把孩子紧紧的吸引,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春天,等待花苞绽放的时刻。”“严厉的爱是辣的,温柔的爱是甜的。”“博览群书,做个有诗意的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孙老师在数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最深的体会。爱心的表现形式往往通过具体的小事反映出来:每天早晨走进教室,她都要先看看同学们是不是都到齐了;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前天晚上在微信里提醒同学们增减衣物;发现哪位学生情绪不对,总是寻找机会和他聊一聊,争取让孩子每天都有一个快乐的心情。

一程山水一锦瑟,一段流年一过往,是落红化作春泥的滋养,是细雨润物无声的奉献。数载风华,情意悠悠,数载光阴,师爱绵绵,正因有孙老师汗水聚成的溪,学生的花才能常春不败。每年新学期的开始,孙老师都与感动有个约会,在孙老师盘点过去的教学生涯时,不要忘了把感动的人和事,像一颗种子一样种在心里,种出一颗感恩的心,用这种温暖的力量推动自己的进步,也推动了孩子们的成长。

吉林亚桥中学新初一班主任孙嘉蔓:教书诗情画意,育人润物无声

转自:吉林亚桥中学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