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这出样板戏怎么样?

江湖上的采花大道


当年风靡全国的八个样板戏,若论影响之广泛、制作之精良、演唱之深入、人物之塑造,《智取威虎山》当属第一。



《打虎上山》成为经典,杨子荣扮演者童祥苓时有精彩演唱不减当年

今天能与《打虎上山》选段传唱比肩的只有《沙家浜》选段《智斗》,因此在历年春节晚会、大型活动展演等场合,《打虎上山》就成了必点剧目。只不过我们常常看到的其它样板戏早已是物是人非,惟有《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扮演者童祥苓老人依然昂扬奋发,演唱英武之气不减当年。同样也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名家亮角演唱《打虎上山》,但总觉得少了童老的激越清丽,少了童老的帅气威武。童祥苓就这样把《打虎上山》推到了后不见来者的精典地位,成就样板戏的一代传奇。


新版电影、电视剧《林海雪原》多有借鉴,向老版《智取威虎山》致敬

样板戏中,唯一至今翻拍不断地就是经典小说《林海雪原》,而《智取威虎山》就成了众多名导大腕的膜拜取经对象。大名鼎鼎的香港武侠片大师徐克致敬红色经典,他翻拍的同名电影《智取威虎山》一时影院大卖,其秘诀就是借鉴学习了传统经典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许多桥段。还有电视剧《林海雪原》,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更是成了取经问道的灵感源泉,特别是人物塑造、角色刻画,莫不对比学习、精研细磨,给了演职人员无尽的营养汲取。


《智取威虎山》置景逼真新颖,至今无出其右

想当年,对于全国大部分没有到过东北,对冰天雪地的林海雪原几无概念的观众来说,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场景呈现,不啻为大开眼界的实景搬运。其雪景之逼真,林海之广袤,山涧之起伏,滑雪之腾挪,都给了人们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原来东北是那个样子的血红雪白!

今天来看,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固然难逃“三突出”、“高大全”窠臼,但瑕不掩瑜,经典就是经典,几代人的回忆难忘,几代人的视听享受永存。

杨子荣,我爱你!


今古达观


建国以来,戏曲歌剧若论制作之精良、艺术水平之高、影响之大无出文革时期样板戏之右者。每个都是经典,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它作为经典带给我们的影响不会因为时间的流淌而改变。

《智取威虎山》最早的剧名为《林海雪原》,作者是知名作家曲波。1958年由上海京剧院搬上舞台,1967被列为八大样板戏之首。

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

童祥苓,生于1935年,主攻老生。在他八岁的时候由其四姐童芷苓教导学戏。文武兼备,唱念坐打,极富韵味。那是真正的唱戏,刻画人物性格入木三分。后受领导指示,把演好杨子荣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遂痛下苦功。我说几句唱词,看看谁能跟着哼,“穿临海~跨雪原~”“今日痛饮庆功酒……甘把热血写春秋~”。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壮志犹存的童祥苓承包了京剧院,靠自己的艰苦运营,一年下来上交了十几万元的利润。那时的十几万元可是一个大数目。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童祥苓离开京剧院,于1993年到2001年在上海的一条小马路边上,开了个能够摆放五张桌子的小面馆。在当时还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对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说,是无尽的悲哀。

现今童祥苓和妻子居住在上海一套倾尽毕生积蓄买来的170平米的公寓里。就是为了让妻子的晚年过的安逸舒适。在客厅里,选挂的《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剧照和他与毛主席、周总理的合影,记录着童祥苓此生最引以为豪不可复制的时刻。

参谋长少剑波的扮演者沈金波

沈金波自幼便随父学习,十几岁考入中华戏曲学校,师从高派老生创始人高庆奎。解放后在天津组建了建华京剧团。1953年冬,沈金波跟随贺龙元帅赶赴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演出。

后来加入上海京剧院,1970年在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出演少剑波。后来调到上海戏曲学校,任教传艺,直至退休。误传90年代病逝,应该是2008年去世的,也算高寿。

常宝的扮演者齐漱芳

齐漱芳,工刀马旦,生于1942年,自幼便跟随其嫂中国著名京剧武旦张美娟学艺。1960年齐漱芳在北京吉祥剧院演出引起轰动,连京剧大师梅兰芳都上台紧握她的手,连说:“后起之秀,后起之秀”!1988年定居美国,在纽约创建“齐漱芳京剧团”,经常在国外演出,均取得圆满成功。

栾平的扮演者孙正阳

孙正阳,祖籍河北省玉田县。1932年生于上海,在上海京剧院供职至今,国家一级演员。如今年近八旬的孙正阳先生,从艺生涯已长达70余年,在梨园行当里有江南名丑之美誉。

李勇奇的扮演者施正泉

施正泉,戏曲演员,京剧《智取威虎山》中饰演李勇奇,工净角。曾经出演电视剧《封神演义》中的商朝太师闻仲,已去世。

这些老艺术家们为我们留下了不可复制的经典,其中凛然的正义感、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纯阳命理


《智取威虎山》编演于1958年夏天,是根据《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和同名话剧改编的,最初是由上海京剧院开始演出。

不过1958年的版本,并没有使这部剧火起来,真正让这部剧红遍全国的,还是197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版《智取威虎山》。

电影版的《智取威虎山》上映后,在全国各地流传甚广,导演为样板戏的知名导演谢铁骊,主要为著名京剧演员童祥苓、沈金波、施正泉、齐淑芬等人。

该剧主要讲述的是1946年冬天,解放战争的初期,我军不对准备消灭匪帮座山雕,但是座山雕却跑掉了。当时侦查连长杨子荣沿途追击,获知了很多座山雕的罪行。

座山雕逃到了威虎山,威虎山易守难攻,地形复杂,不宜强攻。杨子荣通过假扮匪徒、假献联络图等一系列的智谋,最终将座山雕拿下,将一众匪徒全歼。

这出样板戏主要讲的内容是两方面,一方面讲的是在战乱时期,一些占山为王的匪徒,无恶不作,丧尽天良,犯下了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另一方面则歌颂了我军战士的足智多谋,以及消灭恶势力、勇于向恶势力挑战的决心。也体现了我军始终与恶势力斗争的方针,一直都是坚定不移的!

童祥苓、沈金波、齐淑芬等人的京剧水平很高,表演能力也非常的强,他们饰演的角色都入木三分,使人们在几十年之后,提起《智取威虎山》,几位主演的样子仍然能够浮现眼前。


魏青衣



这是一出根据曲波同志的小说"林海雪原"中十三到二十一回中的故事情节,也受同名电影的启示改编的现代京剧,


也是十年文革中文艺样板之一。戏曲用十年磨一戏的严格创演风格,坚持突出英雄人物,又在英雄人物中重点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具有传统戏主演中心制的影子,又采用了导演中心制的手法。在保持京剧的主要特色外又采用大型管弦乐配器与伴奏。用交响乐的丰富表现力,刻画了少剑波特别是杨子荣的音乐形像。

如参谋长在塑风吹一段,前奏中的引子部分是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中的第一句,变奏而转入风雪模拟,再拉入现实而转正为二黄过门以引唱的成套唱腔。成功的展示出子弟兵屯于林海雪原的场景。把参谋长运筹帷幄及忧心战友打入匪巢的安危,真实的表现了出来。但一转板的唱腔中,想到了杨子荣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及对敌人的仇恨,坚定了让他打入匪巢的信心。


更为突出的是打虎上山一场,同样用交响音乐刻画了林海的博大与雪原的深远,也暗含着前景的危险性及不可预见性。但快速急促的演奏又把杨子荣不惧艰险,赤胆忠心的大无畏精神突显了出来,给观众一个他必然会战胜敌人的定力。这段长的前奏充分发挥了管弦乐的特质和京剧过门的完美结合,成为交响音乐的经典乐章。不但成为中国的音乐团体保留的常演节目,也倍受外国音乐家和人民的赏识,和中国人民一样,常演常新,百听不厌!

再就是常宝的两大段成套唱腔,八年前,,,,,,与请战的,听那边练兵场,,,,,更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的高难度发挥。把小生与旦角唱法完美的结合。更难得的是李永奇的花脸唱段,把对敌人的滿腔愤怒和对子弟兵的误解完美的表现了出来。特别是细拟的羞愧表情与发声,是传统花脸无法期及的!当然“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小常保控诉了土匪罪状"这些唱腔,不但保留了传统的特色,也体现了现代音乐的特点。使不懂京剧的外行也能接受与传唱,为普及京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再就是戏中的做与打,都体现了一个新高度与高难度。如打虎上山中的走边,淌马,上坡,跨涧,催鞭等都是程式应用的经典与发挥。难度,力度非同一般!常宝与其他演员的打出手及亮相造型都是高难度的佳作。现代戏的打出手是不容失误的,传统戏失手了检起来再打,没什么。但现代戏中不要说是杨子荣,就算是其他正面形象演员的兵器开打中要失手掉了,那都会有损英雄形象,这可不是谁根谁过不去的事了!就算是一敌兵逃跑中被开枪打死叉进坐椅的快速动作与摆尸亮相也不是什么武戏演员都能做好做到的!所以现在再现这一场景,不但需要深厚的功底与勇气及耐力,而且也需要一定的献身精神!所以现在再演此戏,对所有演职人员,无不是个莫大的考验!可见此戏的艺术要求之高,之难!


干杯安德烈


《智取威虎山》是我国戏曲舞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是那个时代众多戏曲工作者呕心沥血之作,是把京剧艺术向人民大众普及推广的成功实践。我是在六.七十年代通过看《智取威虎山》和其他京剧样板戏逐渐的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发展到现在我是非常热爱京剧这种艺术形式。

《智取威虎山》这出京剧现代戏描写的是现代人的故事,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进行的剿匪战斗。而戏曲的艺术形式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加上较多的现代艺术形式,中西结合,珠联璧合,时代感非常强。他的舞台布景在那个时代就已经达到美轮美奂的境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原始森林,雪中木屋,夹皮沟,威虎山。就是现在的东北雪乡的也没有超出《智取威虎山》的舞台布景设计。

《智取威虎山》这出戏被我们熟记,是戏中的人物感染着我们,戏曲的种类是形式,剧中的人物是这出戏的灵魂。杨子荣,少剑坡,李勇奇,常宝等人物都是我们崇拜的英雄,他们的事迹是长期激励我们。杨子荣伪装成土匪孤身进匪窝,少剑坡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带领小分队进夹皮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李永奇翻身解放永远跟党走,常宝为报仇跟解放军上山打土匪。这些人物的唱腔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常宝的“爹想祖母我想娘”;少剑坡的“朔风吹”,“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李永奇的“早也盼,晚也盼”;杨子荣的“迎来春色换人间”;特别是“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这些唱词就是现在听也感到非常的有时代感,我觉得现在的共产党员都应该再看一遍京剧“智取威虎山”,看看那时的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

我认为京剧“智取威虎山”已不仅是一出戏,更是一本教科书,他教育共产党员在当今社会如何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永不叛党。另外我觉得共产党员应该有一首《党员之歌》,而杨子荣唱的“共产党员”这段词就非常适合作为《共产党员之歌》的歌词。前苏联有一首《共青团之歌》。

我从事多年的生产计调工作,工作过程中计调员们的工作精神时常感染着我,所以我在工作之余写了一首诗,叫《计调员之歌》。

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也希望有一首《共产党员之歌》被共产党员广为传唱。这就是《智取威虎山》这出戏在今天给我的启示。


老张243339961


七十年代,革命京剧样板戏、是当时中国人民唯一的文化娱乐,记得小时侯,在家里大门口,有一根电杆上安装了一个高音喇叭,一天到晚,就是播放新闻和报纸摘要和革命现代京剧,播放最多的就是《智取威虎山》唱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听着长大,后来参加工作,到了乡下,还一:直在《智取威虎山》的唱段和折子戏中成长,后来竟能将整个剧的唱段完整地有板有眼的唱出来,潜移默化,还爱上了京剧这一国粹。

《智取威虎山》,1958年春,由上海京剧院一团的黄正勤、李桐森、曹寿春等根据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改编初创,1958年9月17日初次公演,后来经过江青的多次“指导”,一度被更名为《智取飞谷山》,因这个名字确实比较难听,又改回原名。定本为上海京剧团1970年7月演出本。

《智取威虎山》,一曲“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的演唱,和着交响乐的伴奏,再加上画面切换到舞台布景中的森林雪景,把人们带到了茫茫林海雪原,回味无穷;一曲“打虎上山”场中的“迎来春色换人间”唱段,已经不再是什么中国京剧或戏曲中的经典,已经成为中国交响音乐中的精华。动感的骑马节奏,与老虎搏斗的勇敢,打入敌方行进中的思索和豪气,对未来胜利的憧憬,加上童祥苓先生干脆有力的舞蹈动作,慷慨激昂、叱咤风云,给人以激荡和鼓舞。连剧中人物李勇奇的唱段,虽然有明显的裘派特点,但没完全拘泥于裘派,结合了现代音乐的特点。

“革命样板戏”这个称呼始于1967年5月至6月。当时,江青扶植的舞台艺术作品会集北京,在六大剧场反复上演。同时,《人民日报》等“两报一刊”多有报道和评论,称其为“革命样板戏”。





zjj司马靖


绝对的京剧经典,绝对的艺术经典!


绝对的红色经典,绝对的时代经典!

绝对的唱腔经典,绝对的音乐经典!



绝对的舞美经典,绝对的电影经典!

传世之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时这部戏中的杨子荣的扮演者是全国海选中选中的童祥苓的。但是又由于童祥苓的家庭被背景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不被上面的领导看重,可又由于他的演技高超而无奈地选用了他。他是八部样板戏中的一号主角中唯一一个一边演出,一边进行思想改造的演员。

这部戏被成功地拍成影片后,童祥苓也未得到重用,相反境况更下。


雪中风车


革命样板戏就是戏剧为政治服务的典范,标志性样板。在那个年代样板戏确实深入人心,无论男女老幼,均可来上二段。

京剧《智取威虎山》是七十年代初,由上海京剧院创作、演出,男主角由老生童祥苓饰演。老先生一生为荣!

我由此爱上了京剧,並熟悉了一些流派人物的不同风格,在远离北方的南方无论在广場,商店、单位、学校、机关、厂矿,你都能欣赏到优美,标准的京剧唱腔、道白,甚至开场锣鼓或者板胡一响,人们都会接口唱下去,而且有扳有眼⋯⋯

("威虎山"原址。位于黑龙江海林市海拔757米,占地40万平方米)

剧中尤其是随着鼓点的落槌一瞬间、童祥苓一个正面亮相,其英武无畏的精神,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

令人紧张的是楊子荣雪原独闯座山雕老巢威虎厅中一幕,身揣着"联络图"的偵察员扬子荣,刚一取下蒙眼黑布,就遭到座山雕的突然盘海口,不妨摘录一段稍有别于原剧的江湖话,文学界将其定义为:"是普通语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的变种。
请听东北土匪黑话的几个段落,这对楊子荣是一个考验:

蘑菇、溜哪种?什么价?

想啥来啥,想吃奶就来了妈妈,想娘家的人,小孩他舅舅来啦。

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

地上有的是米,唔呀有根底。

拜见过啊幺啦?

他房上没有瓦,非否非,否非否。

哂达?哂达?

一座玲珑塔,面向青带,背靠沙。

幺哈?幺哈?

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

还有很多,限于流量,就说一段有别于京剧巜智取威虎山》的海口,最原始那种。

八个样板戏风行以后,七十年代中期,一批戏剧紧跟后面出现,如巜海港》,《杜鹃山》巜刘胡兰》巜红嫂》等。


良人执戟2


《智取威虎上》这出样板戏怎么样?

交响乐一响,把我们带到那个火红的年代,一曲“朔风吹”把我们带到了《林海雪原》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先读小说了解了解放军与土匪敌顽在林海雪原中战斗的艰苦经历,也对少剑波与小白茹的爱情吸引,更对杨子荣,孙达德,小坡的机智勇敢所鼓舞,更对李勇奇,常大山的憨厚耿直所感动,同时也对作者对敌方的描写不是脸谱化的作品而吸引,如座山雕的阴险狡诈,八大金刚的残暴,恋平的猥亵,他老婆的淫荡,道人的伪善都有很深的印像!

当《智取威虎山》拍出京剧电影后更是夜夜追着电影队跑,看了又看,可以用耳熟能祥来形容,演员们的演功真是了得,让人喜不胜收,随便一个小孩随口就能来几句。

既是样板,就一定是精品,当时不突出个人,而是人物的形像深入人心,板胡一响“穿林海,跨雪原,气冲宵寒”马上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场景,人美,剧美,演员美,背景美,唱词美,音乐东西合壁,真是不可复制的经典,因为再也没有那时的筋骨头了!


狼烟一九三一


这是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新中国京剧戏剧改革的优秀成果,是歌颂人民英雄,弘扬主旋律的艺术精品,是戏剧舞台上传播正能量的一面旗帜,她凝聚了几代戏剧艺术家们的心血,多少年来,她的艺术魅力让一代又一代观众喜爱,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的优秀剧目在舞台和银幕、屏幕上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