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一下电影《林海雪原》和《智取威虎山》的异同?

江益焱

《林海雪原》是一部剿匪小说,由著名作家曲波根据自己的实际作战经历撰写的。由于作者本人亲历战场,亲自指挥作战,所以这本书读起来真实感特别强。本书有三条线路,一是小分队剿匪时的勇谋。

《智取威虎山》是取材于《林海雪原》的一部现代京剧,八大样板戏之一。截取了《林海雪原》剿灭威虎山以座山雕为首的土匪这一段。可以说,《智取威虎山》是在《林海雪原》的基础上选材改编的京剧剧目。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生动地塑造了少建波、杨子荣等革命英雄形象,艺术地再现了当年东北剿匪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艰巨性。小说自出版以来,由于其故事妙趣横生、情节惊险曲折和富有传奇性而受到了广大群众喜爱,成为多次出版、享誉中外的畅销书,止今已在国内印发近400万册。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

曲波,出生于1923年2月,祖籍是山东龙口市枣林庄。


1938年,15岁的曲波参加八路军,两年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6年冬,曲波奉命率一小分队深入牡丹江一带的深山密林,去执行剿匪任务。当时,盘踞在威虎山的国民党保安旅长座山雕(张乐山)匪帮是他所要剿灭的对象。座山雕对威虎山工事进行了加固,强攻肯定是不行,一是人手不够,二是威虎山工事太过坚固。

怎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尽快消灭敌人呢?当曲波正无计可施时,侦察排长杨子荣提出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由他假冒土匪打进威虎山内部,争取座山雕的信任,然后再配合主力部队里应外合给予致命一击。曲波召集会议,对杨子荣的设想进行反复研究后,决定实施计划,制订了周密的作战细则。

后来杨子荣不负众望,凭借其熟悉匪徒的暗语习惯和机智果敢,顺利的打入匪帮,而且取得了座山雕的信任。后来,在杨子荣的内应下,主力部队顺利地攻入威虎山,消灭大部土匪,并一举活捉了座山雕等匪首。杨子荣后来被东北军区司令部荣记了三等功,并被授予“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

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在一次战斗中,奋勇追歼顽匪,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30岁。


纯阳命理

电影《林海雪原》和现在京剧《智取威虎山》都.取材于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只不过是时代不同。

我小时候看的电影,《林海雪原》是上个世纪60年代拍摄的,还是黑白片,虽然是个黑白片,但故事情节尊重了原著。影片里的人物也十分贴近当时的年代,满脸大胡子的杨子荣,穿着土匪的衣服,显得土里土气,活像一个真正的土匪。

而对于反面人物的刻画,也是十分的到位。祝三雕虽奸诈,但不露锋芒,用其老练掩盖着奸诈。

电影里的故事,每次战斗都是由团队配合,就连放芷傻大个儿,也采用的是团队方式,每个人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就在攻打威虎山的关键时刻,土土匪滦平逃上了威虎山, 此时杨子荣像常人一样显得有些惊慌,最后冷静振作,你大智大勇,除掉了土匪栾平。

70年代初出现的现在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也取材于《林海雪原》,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每个人物做了很深的刻画,更有很重的脸谱化,正面人物都英俊高大。

正面人物就是正面人物。就连打进土匪窝的扬子荣让人一看就是个好人,而反面人物,一个个罗锅巴像,面部丑陋。就连在威虎山上遇到逃上山的滦平,也是胸有成竹,唇枪舌剑,最后顺利地除掉小土匪滦平。

我并非在有意贬低样板戏,我也承认这部剧所表现的英雄人物,和其唱腔确实感染了一代人。这就是我对这两部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政治背景下的评论。

至于近些年拍摄的《林海雪原》,有些神话了,怎么也看不出是在剿匪,特别是那个不男不女的人掺会进来,让人大倒胃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