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記帳61年,在她的帳本里,有兩萬兩千多個日夜,嘉定人吃穿住行用的變遷

坚持记账61年,在她的账本里,有两万两千多个日夜,嘉定人吃穿住行用的变迁

李惠英有記賬的習慣

堅持61年至今從未間斷

從1957年開始

她就將每天的收支全部記錄下來

小到一盒火柴、一斤雞毛菜

大到買家電、買房子

子女教育及婚嫁

一筆一筆,記錄在冊

翻開她的賬本

可以看到改革開放前後的

兩萬兩千多個日夜

嘉定人的吃穿住行用

翻天覆地的變化就隱藏在

這一行行的蠅頭小字中

坚持记账61年,在她的账本里,有两万两千多个日夜,嘉定人吃穿住行用的变迁

1982年塔城路上的物資交流活動 攝影/李侗

坚持记账61年,在她的账本里,有两万两千多个日夜,嘉定人吃穿住行用的变迁

1985年的州橋百貨商場 攝影/李侗

坚持记账61年,在她的账本里,有两万两千多个日夜,嘉定人吃穿住行用的变迁

相關鏈接

李惠英,嘉定鎮街道塔城小區居民。1957年開始,李惠英詳細記錄日常開支,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幾十本家庭賬冊,反映了普通嘉定市民生活的改善。

改革開放前:2元即為“鉅款”

最初記賬,緣於女兒的誕生。1955年,26歲的季穎和20歲的李惠英結婚了,兩人加起來近百元的工資,在當時可算得上是富裕家庭了。第二年9月,女兒在“小燕子穿花衣”的歌聲裡降生,因此取名“小燕子”。

9個月後,李惠英因病在家休養,一家三口的生活,加上治病,就靠季穎每月68元5角的工資。為了節省開支,在“計劃經濟”的年代,小夫妻倆想出了“計劃生活”的辦法——把每天的收入和支出全部記賬。

第一筆賬,是1957年7月11日,“做綢衫,1.32元”。“好像是給老頭子做紡綢衫的加工費,我記得還是小格子的呢!”李惠英說。

坚持记账61年,在她的账本里,有两万两千多个日夜,嘉定人吃穿住行用的变迁

改革開放前的記錄,幾乎全是這種塊兒八毛的賬。“那時我們很少買肉,甚至買菜也很少,原來買兩斤青菜都要凌晨四五點鐘去排隊。豆製品是憑票供應的,每個人每個月吃一角二分。”李惠英回憶。那時候的賬本上,凡是2元錢以上的記錄,前面都會有一個特殊的符號:紅色的“8”,這是“鉅款”的標識。

除了一摞賬本,李惠英還把家庭收支全部歸攏在一張大表格里。1957年到1977年的20多年間,夫妻倆的年總收入始終沒有突破三位數。“1964年到1977年都是912元,我們倆的工資基本沒變過,改革開放以後才開始漲了。”李惠英說,這一時期,生活的主要開支集中在解決吃穿問題上,基本能滿足溫飽,但結餘很少。

改革開放後:經歷多個“第一”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國家從此進入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時期。

這一年,嘉定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如果從李惠英的住所塔城小區往北看,可以看到城中路、清河路交匯處的葉池大樓已拔地而起,這座10層的大樓是上海郊區首棟高層商住樓,代表了滬郊當時的高度。

1978年的除夕是2月6日,李惠英提前一週就開始忙活起來了。“當時過年只要1.54元就能買齊年貨,再添3元還能買只‘冰雞’。”李惠英解釋,“冰雞”是有人平時用配給券買的活雞,冷藏到過年再拿出來賣。當時雞蛋的價格也比較貴,論個賣,鴨蛋相對便宜些,那一年過年後她買了兩斤多鴨蛋,花了0.84元。

此後,日子一天天好起來。1980年,家裡的總收入達到1293元,1990年、1991年,夫妻倆相繼退休,收入不降反增,因為除了退休工資,倆人還因為其他的工作,有了獎金、稿費、津貼等。1996年家庭年收入已經是16478元。至2007年,家庭年收入已達68317.50元。

坚持记账61年,在她的账本里,有两万两千多个日夜,嘉定人吃穿住行用的变迁

第一臺半導體收音機

坚持记账61年,在她的账本里,有两万两千多个日夜,嘉定人吃穿住行用的变迁

第一輛自行車

坚持记账61年,在她的账本里,有两万两千多个日夜,嘉定人吃穿住行用的变迁

第一臺14寸黑白電視機

賬上有錢,花起來就格外有底氣。1985年,李惠英家買了第一臺彩電,1986年買了第一臺電風扇,1987年買了第一臺冰箱,1988年買了第一臺洗衣機,1990年買了第一臺淋浴器,1994年裝了第一部電話,1997年用上空調,2002年買了第一根白金項鍊,2003年更換了第一套傢俱,2005年買了第一部手機……“這些個‘第一’,意味著前所未有,也意味著這些年社會經濟發展快速,我們真正享受到了改革開放和嘉定新一輪發展所帶來的成果。”李惠英說。

如今的生活:對自己好一點

一疊賬,一輩子。如今的李惠英,老伴因為身體原因住進迎園醫院,她獨自一人住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塔城小區買的小房子裡,女兒每天過來幫忙買菜做飯,陪她聊聊天。她還在記賬。賬本里可以看到,她現在一個月退休金近7000元,但每月伙食費不過1000元。

剩餘的錢都留給孩子?不,還要買自己開心!可能每個漂亮女人都抵制不住衣服的誘惑,李惠英也是,她說:“我一生最愛衣服。”

年輕時,因為長相俊俏,李惠英曾參演電影《小鎮的早晨》,飾演女主角。但那時,即便家庭條件相對寬裕,衣服依然只是遮體避寒之物。賬本記錄顯示,1978年,一整年的時間她只買了一件絨線衫。

後來條件好一點了,她喜歡逛塔城路上的百貨商場,但是一年總歸買不了幾件。如今,百聯、大融城、嘉亭薈、江橋萬達……嘉定的商業綜合體遍地開花,隨處可以買到妥帖合體、款式新穎的好看衣服,紅顏雖已變皓首,但是,李惠英愛美的心還在。今年3月25日她和女兒、外孫女去逛大融城,3個女人買了十幾件衣服,花了1700元,全部她埋單。隔幾天她又給自己買了個布包,花了750元,因為覺得布包揹出去要輕一點。

“你看看,她捨得為自己花錢吧?”女兒笑著說。“小孩自己有鈔票。”李惠英也笑,“我要對自己好一點。”在記賬時,她也不再像以往那樣錙銖必較。原來,凡是一天的賬抹不平,差個一元錢兩元錢,她要疙瘩一天。“到底錯在哪裡了呢?錢到哪裡去了?”半夜睡著睡著突然想起來了,再晚也要爬起來添在賬本上。

“現在不差錢了,偶爾有點差錯,我就用自己的‘小金庫’填上。”老朋友見面的時候,有時會給李惠英超市的購物卡,面值100元的卡,她轉手80元賣給外孫女,這個收入不入賬,她換成零錢,專門用來填賬。

坚持记账61年,在她的账本里,有两万两千多个日夜,嘉定人吃穿住行用的变迁

85歲的李惠英如今也用上了微信,逢年過節給晚輩們發紅包,一個紅包200元,5個微信群總共發1000元。當然,這些紅包是要入賬的。

“平時也在微信群給孩子們發紅包嗎?”記者問。“平時也發的話,那我不要賠光嘍。”李惠英眨眨眼,笑容裡帶著記賬的人特有的精明。

坚持记账61年,在她的账本里,有两万两千多个日夜,嘉定人吃穿住行用的变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