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這東西不起眼,卻把農業生產變「綠」了

酵素是酶的別稱,是指植物進行深層發酵後提取的一種含生物活性物質的低鹽液體,除了能減少垃圾,酵素還是天然的有機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環境,促進植物生長,抑制害蟲生長髮育。近年來,浙江、重慶等地在農作物種植上應用酵素,起到了提升農產品品質、減少化肥農藥使用的效果,為農業生產增添了一抹"綠色",值得各地學習借鑑。下面跟隨中農富通城鄉規劃院一起來看看,這種變廢為寶的東西,是如何把農業生產變綠的。

"獨門秘笈"——爛果制酵素

神奇!這東西不起眼,卻把農業生產變“綠”了

走進位於浙江省溫嶺市大寨地果業有限公司,你會發現果園裡整齊擺放著數十個直徑50釐米、高1.2米左右的塑料桶,塑料桶裡盛放的就是環保酵素。

2014年4月,浙江成為全國唯一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試點省。藉助這個優勢,2014年6月起,果園開始了"爛果在現代生態果園中的循環利用"的研究。

神奇!這東西不起眼,卻把農業生產變“綠”了

他們試驗的發酵法處理植物殘體的具體做法是:事先準備一個清洗乾淨的250公斤容量大桶,然後把殘次果等收集起來,按照3∶1∶10的比例加入紅糖和水,放進大桶,第一個月每天打開桶蓋放氣,攪拌一下,第二個月封閉不動。3個月後,提取落果發酵肥即環保酵素做葉面噴施試驗,進行應用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酵素能顯著提高果實可溶性固形物濃度。

這樣,做到了產前節約集約、產中清潔控汙、產後廢物利用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達到減少越冬蟲量和菌源,減少生長期病蟲害的發生,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次數和使用量,從而實現"肥藥雙控"。

"酵素農業"發家致富

神奇!這東西不起眼,卻把農業生產變“綠”了

貝貝南瓜、粉果番茄、櫻桃蘿蔔……來到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塗市鎮桃魚村,在一個生態蔬菜種植基地內,10多個展牌上介紹了這樣的罕見品種。基地負責人姚禎祥說,這些蔬菜主要銷往沿海以及港澳地區。

"我們基地的蔬菜畝產值能達到1萬元左右,因為我這地裡施的不是化肥,而是酵素。" 姚禎祥介紹,以前在酉陽,長期以來的種植由於化肥施用過量,導致土壤PH值過低,土地酸化且板結嚴重,造成近幾年農作物產量逐年下滑。為了改變現狀,他紛紛請來了農業協會各單位的專家,發展"酵素農業",並引進了不少國外的蔬菜品種。"通過施酵素肥,如今土壤PH值上升,成功轉化為鹼性,種出來的農作物也更'健康'了。"姚禎祥說。

今年3月,姚禎祥請來重慶市涪陵區檢驗檢疫局對當地的環境和農作物進行了全面檢測,併成功拿到了出口蔬菜基地認證。因此蔬菜成熟後,便能銷往港澳及海外市場。但他更大的目標是帶動更多老百姓發展"酵素農業"。

優質酵素米供不應求

2017年,浙江紹興的夏良根委託表哥閭品質,在紹興市柯橋區蘭亭街道黃賢村承包了100多畝水田,種出了酵素米,儘管售價達到每斤18元,但仍供不應求。

夏良根介紹,在種植之前,要先對土壤進行改良,在土壤中加入特製的竹粉竹炭生物活性肥,其富含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相當於給土壤"喝酸奶"。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再用特製的酵素液肥代替化肥,在各個階段按比例進行葉面噴施,並大幅減少農藥使用量。這樣水稻免疫力增強,米也更晶瑩剔透,口感更好。

竹粉竹炭生物活性肥和酵素液肥,是酵素米種植的關鍵。而這兩種肥料是夏良根從日本引進的,並依據紹興本地的原料和生產條件進行了改良。他先做了小規模試驗:保持水稻品種、種植方式、灌溉用水等條件不變,在施酵素液肥的同時逐年將化肥用量減至一半以下,基本不打農藥。試驗結果是:與傳統種植的水稻相比,酵素米的畝產差不多,但色澤、口感、香味更高一籌。

神奇!這東西不起眼,卻把農業生產變“綠”了

目前,優質酵素米的市場售價在25元/斤左右。夏良根說,"酵素米賣的其實是生態環境的附加值,未來,隨著土壤肥力持續改善,水稻品質進一步提升,頂級酵素米的價格還能賣得更高。"

良好的市場前景也令他有信心在將來擴大種植規模,建立標準車間,冷庫,能全年供應新鮮大米。此外,他還計劃引進大米精深加工設備,做成糙米、胚芽米等多元化產品。


對酵素農業,你有什麼見解呢?歡迎留言、關注、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