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把「大蘿蔔」放「小坑」的人才歷練過程

英雄是上甘嶺上打出來的,也是被激發出來的,更是在舞臺上“折騰”出來的。舞臺逼仄,蝸牛殼裡辦“道場”,道士們豈能大展法術?更遑論高手雲集?所以,組織的核心使命之一,就是不斷擴張,不斷滿足和創造客戶需求,這既是實現組織願景的唯一選擇,也是為了組織自身的良性發展。徐直軍在解釋華為在運營商業務之外,又向企業網業務擴展的原因時,說道:“很簡單,不擴張,這麼多人怎麼辦……”

華為把“大蘿蔔”放“小坑”的人才歷練過程

這背後的潛臺詞應該是:權力擁擠,一個坑幾個蘿蔔搶著上,就會帶來事實上的權力傾軋。能量是守恆的,需要消耗的,指向客戶則組織發達;指向內部,則你爭我奪,天下紛攘。“一個蘿蔔一個坑”,是中國人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形象說法,組織管理的相當一部分任務,說穿了,就是持續不斷地“挖坑”、“找蘿蔔”,讓“坑”與“蘿蔔”配……

小蘿蔔”佔“大坑”行與否?這其實牽涉一個原則問題:敢不敢在幹部使用上冒險和試錯?早期,華為的幹部任用風格相當激進,大多數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都有過一兩年被破格提拔兩至三次乃至5次以上的“火箭”經歷。

華為把“大蘿蔔”放“小坑”的人才歷練過程

26歲的鄭寶用擔任公司二把手;27 歲的李一男,進公司一年後直線提拔為中研院院長、常務副總裁;剛進入華為不到三個月、半年的研發工程師,不少都被壓上項目負責人的擔子,“人你去找,事你去幹”,公司只管給錢給平臺,結果,無數的“小蘿蔔”在“大坑”裡快速發育,邊戰鬥邊成長,不到20 年,許多人才四十出頭,就成為全球通信領域頗具權威的技術專家、管理領袖。例如,主管華為固定網絡產品線的查鈞,年僅44 歲,卻被華為員工稱作“查老”,他 1997 年進入華為,如今管理著 1.4 萬人的研發團隊。

王海傑回憶,2003 年,摩托羅拉與華為談判,放棄自身的無線產品研發,貼牌生產華為的產品。談判結束後,晚上大家去酒吧喝酒,摩托羅拉主持談判的技術組長,也是 GSM 研發的總工程師,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科學家問華為主持 GSM 談判的組長王海傑:Jack,您今年多大?王海傑回答:32 歲。對方黯然:我進摩托羅拉時你還沒有出生,我從事無線研發 30 多年了,卻被你們一家做了10 年不到的公司超越了……說完後,趴在酒桌上哭了。

12 年之後的王海傑,擔任華為上海研究所所長,管理著上萬人的研發團隊。

華為把“大蘿蔔”放“小坑”的人才歷練過程

華為的用人標準是成王敗寇”,在白志東看來,這是任何企業的天然選擇。舞臺足夠大,但你自身的成長力有限,或者懷揣異志,自然會在剔除之列。冒險的代價是風險。這些年,華為在用人問題上也有不少失誤,這就要求公司在幹部的“選育留用管”方面走向規範化與標準化。

但是,10 多年來構建的、越來越流程化的一整套幹部任用、提拔的精英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埋沒了一批更具潛力的人才,也不利於在全球化的格局中廣攬世界級的良才。

“雞”與“蛋”孰先孰後?這是個古老的哲學話題,華為高層對此有過激烈爭論,最後基本統一到“先有雞,後有蛋”的假定前提上來:先肯定雞的存在,能不能生出蛋,生出多少蛋,生出來的是金蛋還是臭蛋?一切由實踐去檢驗,大不了多幾隻不生蛋的雞,調整一下不就得了,關鍵是,用人哲學基於開放的大邏輯,就會有更多的金雞“群賢畢至”,華為的事業不就更加興旺了嗎?

華為把“大蘿蔔”放“小坑”的人才歷練過程

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國工資最高的是華為。一些國企、政府部門有意見,教育部專門就此開過一次會議,會上不少人指責:華為把勞動力價格抬高了……華為一位高管在私下裡對這一指責的回應是:華為把知識分子的工資抬高了,使得一部人留在國內創業,相當於把自己養肥的雞留在家裡生蛋,然後把蛋高價賣到國外;如果他們在國內找不到感覺,跑到國外去生蛋,然後西方人把蛋再高價賣回中國,哪種做法對國家更有利?

這些年,華為吸引了不少“外國雞”來中國生蛋,然後把蛋賣向全世界……這無疑和華為偏於開放、激進、勇於試錯的人力資源文化有很大關係。

“大蘿蔔佔小坑”行不行?在華為,一個高級幹部突然被任命為某個代表處代表、地區部總裁,或者去某個基層部門擔任主管,已成司空見慣的現象。市場部總裁毛生江被安排到山東代表處做代表,公司副總裁徐直軍被派到上海代表處做代表,終端部總裁萬飈被轉任到俄羅斯地區部做總裁,公司常務副總裁徐文偉被下派到西歐地區部做總裁……大多是從管理上千人,甚至上萬人的隊伍,轉任後只管幾十、幾百號人……

華為把“大蘿蔔”放“小坑”的人才歷練過程

“為什麼這樣折騰幹部?”有人不理解,甚至哭過,也有人因此離開了公司。但在華為,這確是很重要的一關:燒不死的鳥是鳳凰。幹部能上能下,不斷挪坑,在不同的“坑”裡歷練,就是所謂“之”字形的成長路線。華為高級幹部中的絕大多數,出校門後,只在一到兩個公司(政府)幹過,青春幾乎全耗在了華為,但他們在華為卻大多經歷過 5-10 個甚至更多的不同崗位,有人就曾在 23 年間換了 15 個以上的部門,現任華為監事田峰就曾在公司換過 10 個以上的崗位……既鍛鍊了全方位的能力,又淬鍊了意志。

華為把“大蘿蔔”放“小坑”的人才歷練過程

然而,“小坑配大蘿蔔”還有另一層戰略意圖:雖然眼下的“坑”小,但它卻是公司未來的戰略高地,配備一位三星、四星級的上將過去指揮一個連、一個團,目的就是利用上將的戰略眼光、影響力以及調配資源的綜合能力,將“小坑”迅速撐大,包括隊伍、市場、客戶滲透力、銷售額與利潤等,都能夠加速度獲得擴展。這裡同樣是“成王敗寇”的邏輯。“大將軍”到了小舞臺,卻遲遲達不成快速擴張的目標,對組織的貢獻不大,那麼,也同樣會被問責,包括回不到原有的職位。什麼叫組織最大的公平?用人賽馬制。馬是跑出來的,跑出來的馬才服眾,才會豎起一個組織最鮮明的風向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