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于禁 願爲曹家世代赴湯蹈火

末將於禁 願為曹家世代赴湯蹈火

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泰安南)人。三國時期魏國武將。本為鮑信部將,後屬曹操,曾於張繡造反時討伐不守軍紀的青州兵,同時為迎擊敵軍而固守營壘,因此曹操稱讚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戰中,于禁在敗給關羽後投降,致使晚節不保。關羽敗亡後,于禁從荊州獲釋到了吳國。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孫權遣還於禁回魏,同年去世 ,諡曰厲侯,有一子於圭。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于禁於曹操招賢之時前來投奔。曹操起兵為父復仇,于禁與夏侯惇、典韋同為先鋒。宛城之戰中果斷斬殺企圖叛亂的青州軍,因而得到曹操賞識。隨曹操參與官渡之戰,後隨夏侯惇一同討伐劉備,因擔心遭受火攻而曾試圖提醒夏侯惇,但為時已晚,曹軍敗績。

  1. 赤壁之戰中,曹操中周瑜之計誤斬水軍都督蔡瑁、張允,于禁和毛玠因而代替二人成為水軍都督。 赤壁兵敗之後,于禁隨曹操征討馬超、韓遂,於陣前不敵馬超而敗北。關羽率軍攻樊城時,于禁、龐德奉命前往援救鎮守樊城的曹仁,于禁因恐龐德與己爭功而屢次牽制龐德,並拒絕龐德的建議於低地紮營,終被關羽以水攻大敗。戰後于禁被俘,向關羽乞降,被押解往荊州。 呂蒙攻陷荊州後於禁被送往吳國,孫權降魏後將其釋放返魏,奉命守護曹操陵墓。曹丕遣人將於禁戰敗乞降等事畫於陵壁,于禁看後慚愧發病而死。

而看過《鎮魂街》的同學想必對於其中的一個人物印象深刻,沒錯,那就是“于禁”!

他不是最強的守護靈,亦不是最帥的守護靈,但他是第一個讓小編如許多小夥伴刻在心裡的守護靈!

“末將於禁 ,願為曹家世代赴湯蹈火”,那一句擲地有聲的的誓言,還有那祭獻自身後一句淡然的“沒有遺憾了”,讓小編至今仍在腦海久久迴盪,胸口發堵~

然而,在小編幾近無限循環這一段的時候,小編髮現了兩個問題:

1、于禁對於從“十殿閻羅”中解封的七位將軍稱呼用的是敬語,而七將之一對於禁則是略帶輕蔑的直呼其名?

2、于禁在祭獻自身解封“十殿閻羅”時,居然自稱為“罪將”?

于禁守護曹焱兵兄弟二人多年,最後雖然曹焱兵身死,但並非是于禁之過,而是敵人過於強大了,于禁完全沒必要以“罪將”自稱啊?還有那七位將軍的語氣,實在是奇怪,為此小編展開了調查~

于禁,作為魏國五子良將之一,《三國志》評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其中於禁最號毅重,由此可見於禁的忠誠與英勇。

但是于禁人生最後三年時,他從穹頂跌落至深淵。

在魏國與蜀國的戰爭中,為了救助曹仁,于禁同龐德一起與蜀國的第一大將關羽陣前對壘,慘敗於關羽,當時龐德因誓死不降,被蜀將關羽斬立決,同為魏國的大將,于禁卻不同於龐德做法,臨陣投降於關羽,降於蜀國。

為何最號“毅重”的于禁在同伴龐德被殺後,沒有立即追隨龐德而死,相反卻放棄節操,老來背叛曹操,背叛魏國呢?

原因眾說紛紜,千百年來都未有定論,而這或許就是于禁自稱“罪將”的原因了,亦或是諸位將軍對其鄙夷的緣故了。

但就《鎮魂街》而言,僅僅是曹操將封印魏國七大將的“十殿閻羅”交給於禁保管,就可以看出曹操對於于禁的信任,而於禁祭獻自身解封“十殿閻羅”的行為亦足以表明對於曹操的忠心,不愧於“五子良將”之名!

于禁,千年守護,是否洗刷了你內心的愧疚?!

末將於禁 願為曹家世代赴湯蹈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