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江伏彩瑞:最窮時帳面只剩3元錢,他卻堅持做教育17年

滬江伏彩瑞:最窮時賬面只剩3元錢,他卻堅持做教育17年

【人物名片】伏彩瑞,滬江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在變化莫測的市場大潮中,伏彩瑞懂得審時度勢,以變制變,帶領滬江實現一次又一次的跨越,成為互聯網教育百億獨角獸。

創辦滬江網

伏彩瑞和互聯網結緣源自一個偶然。大二時,他誤入機房,沒想到一進去就迷上了計算機,他立志“這輩子一定要從事計算機和互聯網這一行。”

機會很快來臨,當時伏彩瑞發現很多人如果在學校沒有學好英語,離開校園就沒機會了。

於是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在互聯網給大家搭一個平臺,讓想學和想教的人通過這個平臺能夠彼此找到對方。

說幹就幹,伏彩瑞迅速在校外租了一間房子,夜以繼日地工作,甚至一連幾天不下樓,實在餓了就靠方便麵和速凍水餃過活。

終於,伏彩瑞廢寢忘食一個多月後,“滬江語林”BBS論壇(即滬江網的前身)誕生了。

出乎他意料的是,網站每天都有很多用戶來訪問。等到他研究生畢業時,已經積累了20多萬用戶,而網站的內容也已經從最初的英語拓展到日語、考研等。

此時的伏彩瑞面臨人生的重要抉擇:就業還是創業?

“在滬江公益化運營的五年時間裡,我看到太多滬友因為互聯網學習而改變了人生軌跡,真真切切感受到互聯網的力量。”

最終,伏彩瑞選擇了創業。他和七個同伴湊了8萬元從小區民宅中起步,開始了滬江的商業化轉型。

滬江伏彩瑞:最窮時賬面只剩3元錢,他卻堅持做教育17年

商業化轉型

創業初期,依靠之前積累的20多萬用戶,滬江網開始陸續有廣告費進賬。但是這種流量換廣告的模式很快遇到天花板——教育領域的PV永遠達不到娛樂之類的話題關注度。

伏彩瑞意識到,這樣的“先天不足”是沒有辦法吃到廣告業中“眼球經濟”的大蛋糕。於是他開始嘗試做電子商務,售賣教育周邊產品。

從圖書到各種音像教材,再到一些虛擬的物品、代理課程等,他把“當時所能想到的、雖然不是很令人興奮但很簡單的商業模式,都嘗試了一遍。”

2008年金融危機也給滬江網帶來衝擊,廣告、電商規模空間均受限受阻,伏彩瑞決心背水一戰:砍掉廣告業務,做B2C。

2009年,伏彩瑞創辦了滬江網校。他和團隊成員研發了一套智能教學系統:將老師的講課錄音降噪處理,再配上PPT課件,做成flash課件,並且設置練習環節,加強互動效果。

“我們除了選擇最好的老師、最好的課程闡釋方式外,還要保證所有學的人,在學的過程中就要練,練了還要考,你有任何的疑惑都要給你答。”

在此之前,滬江網雖有收入卻一直沒有實現盈利,最窮時賬面上僅剩下3元錢。而到了2012年,滬江網已經收入過億,利潤兩三千萬。

滬江伏彩瑞:最窮時賬面只剩3元錢,他卻堅持做教育17年

轉戰移動端

2012年,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伏彩瑞面臨新的抉擇:是繼續做團隊擅長的PC端,還是將資源投入到完全陌生的移動端?

他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中看到了未來的發展趨勢,決定轉戰移動端,“你不參與進來,就一定會淘汰。”

於是,伏彩瑞一面發展原有業務,一面進行新的佈局,推出了滬江學習、開心詞場、小D詞典、聽力酷等多款移動端應用,並且開始探索微課教學等適應移動化、碎片化學習需求的課程產品。

2015年,上海啟動第七次“智慧城市”寬帶大提速,推出千兆寬帶示範點。同年,直播平臺興起,知識經濟成為風口。

伏彩瑞抓住風口,推出實時互動教育平臺CCtalk,“匯聚天下網師”,為獨立的知識傳授者、分享者提供完善的在線教育工具和平臺能力,為求知者提供知識內容和一起學習的社群環境。

到了2016年底,滬江網的用戶高達1.4億,其中1.1億來自移動端。

在伏彩瑞看來,每踏出去一步,都有可能跌入萬丈深淵,很有可能回不來,可能傾家蕩產。在創業路上,求變是痛的,但不變一定會死。

如今,滬江完成了E輪融資,估值約為180億元。而已經於2018年7月3日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的伏彩瑞正在靜候佳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