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原來還有這樣一段鐵血歷史,潮汕網友:就是「浪險」

說起潮汕人,很多人會想到李嘉誠,馬化騰這樣的富豪。還有普遍的潮汕人都很能吃苦,勤奮,做生意都很有一套。其實啊,我們潮汕歷史上有一段很鐵血的歷史,也是很值得感到驕傲的!

潮汕地區原來還有這樣一段鐵血歷史,潮汕網友:就是“浪險”

首先,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功夫茶,潮汕工夫茶即潮汕茶道,是中國古老的漢族茶文化中流傳下來的唯一茶道。在潮汕地區,每家每戶都有至少一套茶具,每天都要喝上幾輪,而我們的潮汕茶道現在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追根溯源,功夫茶是起源於宋朝,尤其在潮州府(今潮汕地區),最為盛行,一直流傳到現在。

潮汕地區原來還有這樣一段鐵血歷史,潮汕網友:就是“浪險”

再說一下潮陽笛套音樂,潮汕民間藝術三瑰寶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英歌舞、剪紙。潮陽笛套音樂的起源是來自南宋宮廷樂。領奏樂器大笛(橫笛)是28節大鑼鼓笛,吹奏方法是傳統宮廷式的“龍頭鳳尾指”,潮陽味濃厚,具有古樸莊重、典雅幽逸的風格。

潮汕地區原來還有這樣一段鐵血歷史,潮汕網友:就是“浪險”

最後說一下潮汕的建築,有句話說:“潮州厝,皇宮起”。這就是潮汕地區的建築特色,說到這來,就要進入我們今天的主題了,其實潮汕的這段鐵血歷史就是來源於宋朝。一天,王大寶跟宋帝下棋,恰巧遇到風雨天,宋帝看大寶舉棋不定,面色慘淡,就問他怎麼回事。大寶回到道:臣的家鄉潮州近海,時有颱風,而潮州百姓民宅簡陋,屋頂厝瓦皆陰陽蓋,不像皇宮內有條條瓦稜壓緊,所以颱風過後,片瓦不存。鄉民只能在那樣的房子裡度過風雨之災,今天又是大風天,所以臣為家鄉擔憂。

潮汕地區原來還有這樣一段鐵血歷史,潮汕網友:就是“浪險”

宋帝聽罷,就關心的對大寶說:“既然如此,那就賜你們可以按照皇宮的屋頂形式建築民宅,以保風雨無憂”從那天起,潮汕地區永遠都獲得了“皇宮起”這一特殊殊榮。而保存到現在比較完整的宋朝“皇宮起”建築,有許附馬府和有潮州木雕堪稱一絕的黃公祠;以上兩個都是現在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潮汕地區原來還有這樣一段鐵血歷史,潮汕網友:就是“浪險”

在大宋王朝最後的時刻,潮汕地區給予了它最後的支持。元軍對宋朝發起了進攻,陸秀夫帶南宋最後一位皇帝趙昺一路向南走,一直走到了現在的潮汕一帶。而文天祥在前線臨安淪陷後,也一路跟隨小皇帝到朝陽,同時在朝陽地區招募兵士,準備反攻復國。但元軍一路追至潮陽小北山麓一帶(今谷饒),最終雙方再次展開了一場血戰,元軍勢大,文天祥被俘,大量宋軍以及潮汕人民殉國犧牲。大量屍骨埋在此處,後建普同塔祭拜。

潮汕地區原來還有這樣一段鐵血歷史,潮汕網友:就是“浪險”

而陸秀夫之前在潮汕地區就已經是潮汕民族團的領袖,他居住在潮州南澳,所以也把宋帝迎到南澳,最後宋帝在逃亡海外時病死,1287年,陸秀夫和一眾大臣擁立年僅9歲的衛王為帝,繼續輔佐宋朝。在潮汕失守後,他們退至新會崖山。在元軍一直逼迫下,君臣在海邊雙雙殉國,為了小皇帝不受蒙元的侮辱,陸秀夫先是讓自己的妻兒全部投海自盡,然後自己揹著小皇帝和玉璽投海殉國。後屍首被搶回,安葬在南澳島。

到了明朝,朱元璋追封文天祥已經陸秀夫為伐元大元帥,並令潮汕地區祭拜(清明,中元,下元,冬至)各大宗族十年一值。一直延續到現在已經有600多年了。

潮汕地區原來還有這樣一段鐵血歷史,潮汕網友:就是“浪險”

所以開頭說的功夫茶,笛套音樂,還有潮汕的建築風格,其實都是起源於宋朝,而潮汕人多為古時中原遷徙過來的漢人,到了宋朝時期更加是有很多的宋朝將領官員後代在這裡繁衍後代。潮汕話是不是宋朝的官方語言這個不好說,但是潮汕人是體質是現在中國漢人純度最高的。或許是因為國腳省尾的地理原因,而古時候的高原漢人都是有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的,遷徙過來的潮汕人自然也是如此。而潮汕人為了保住宋朝最後的希望,也是犧牲了很多的人,雖然沒有成功但其精神實在值得敬佩,作為潮汕人的小編感覺很“浪險”!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我是泗水淘古今,從今天的歷史課堂,你又學到什麼呢?可以下方留言哦。歡迎訂閱作者,每天學新知識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