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辯證漫談(七):藥物歸經

關注【愉享中醫】,關注生命健康!本號所發方劑以上世紀90年代以前出版的醫著為主。文中方劑僅限於學術交流,患者應在中醫大夫或中藥師指導下加減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經絡辯證漫談(七):藥物歸經

“藥物歸經”中藥藥性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用來表示藥物的作用部位。歸即歸屬,經即臟腑經絡,歸經就是藥物對機體不同部位的選擇性作用。換言之,藥物進入體內後,並非對所有臟腑或經絡都發生同等強度的作用,大多數藥物在適當劑量時,只對某些臟腑經絡發生明顯作用,而對其他臟腑經絡則作用很小或無明顯影響。臨床遣方用藥時,要根據病變的性質和部位,除斟酌選擇相應性、味外,更主要是根據藥物的歸經,進行選藥組方以增強該方劑的定向性、定位性,提高整個方劑的選擇性作用,藥病相得,才能收取捷效。善於使用循經選方用藥,好比使用“巡航導彈”攻擊目標一樣,效果會大大地提高。《醫論十三篇》中說:“治病以利氣為先,用藥以通絡為主。蓋人之經絡不通,則傳輸不捷,藥不能盡其功。”經絡辨證不僅對於把握病機十分重要,而且對於提高臨床用藥的針對性、獲得理想療效尤為相關,有時候按照病因辨證等掌握了基本病機,但由於忽視了病位的經絡定位,每每使用藥選方發生偏誤,從而導致治療的失敗。

經絡辯證漫談(七):藥物歸經

有這麼一張經驗方加減來治療頸椎病:葛根、熟地黃、仙茅、淫羊蠢、丹參、補骨脂、炙甘草等味,有人看了一定會說這是以補腎益督的,其實這首經驗方是根據經絡辨證,結合頸椎病發病年齡段的中醫生理特點制定的。

經絡辯證漫談(七):藥物歸經

頸椎病常常有頸項疼痛,不能轉側,重的還會出現頭暈,上肢麻木。“足太陽膀胱經....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少陰經筋.......循膂內挾脊,上至項,結於枕骨,與足太陽之筋合”。從經絡的分佈看,就很容易明白頸椎病病位在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陰腎經上,因此,治療用藥就不能遠離這二經。《內經》說男子五八腎氣衰,頸椎病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腎氣不足,腎主骨,因此益腎就為其基本治療要點了。方中用熟地黃、仙茅、淫羊藿、補骨脂、骨碎補就是依此選藥的。為什麼加葛根?其實這用法便是從《傷寒論)中得來,傷寒治療邪客太陽經脈,項背強兒兒,有汗的用桂枝加葛根湯,無汗的用麻黃湯加葛根,說明葛根走太陽經,可以舒筋緩急。這方在臨床上有時候療效非常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