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没了城中村,谁来安放我们的青春?

郑州没了城中村,谁来安放我们的青春?

郑州,一个有着3600年商都文化的古都,却在几千年的岁月流逝中湮没在黄河的风沙中,只剩下一截城墙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郑州没了城中村,谁来安放我们的青春?

在岁月和黄河水的侵蚀下,郑州多了许多土色,多了许多错落有致的小村庄,在中原大地上顽强地滋生蔓延,耕耘着这块曾经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黄土地。

历经近现代历史的风风雨雨,穿梭于纷飞战火之间的郑州,几经反复,于1954年10月份,被钦定为河南省省会,郑州迎来了自己历史上的第二次辉煌。

或许正是历史的断层,让郑州缺少了千年古都应有的气质,变得有些土里土气,特别是分布在城市中的228个城中村,让郑州城市化的进程变得格外艰难。

郑州,自然不甘被人们只记得是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更不愿意被人们称为大农村,大县城,她需要一次涅槃!

从2003年开始,郑州市开始着手改造城中村,陆陆续续改造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城中村,效果也还不错,西史赵、西关虎屯和燕庄最为典型。西史赵改造,是外地企业招商引资过来的;而燕庄改造,打通了未来路断头路,曼哈顿广场引进了住宅楼底层商业的理念;西关虎屯改造后的郑州国贸中心,融入并促进了花园路商圈的成熟。

郑州没了城中村,谁来安放我们的青春?

郑州没了城中村,谁来安放我们的青春?

特别是近年来,特别是随着国家多项利好叠加,让郑州成为备受瞩目的明星城市,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郑州必然面临着一次华丽蜕变,而蜕变过程必然伴随着撕心裂肺的呐喊和疼痛。同时,郑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品质的提升,城中村的脏乱差、安全等问题也日渐凸显,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

郑州没了城中村,谁来安放我们的青春?

不过,显然,城中村改造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紧迫性,却因为这轮改造疾风骤雨,牵动了百万郑漂人的情绪。特别是对郑州囊括三四十万人的陈寨、庙李、老鸦陈等城中村的改造,没有给郑漂们太多时间准备和选择。随着几个大型城中村变成废墟,随着郑州房价的不断攀升,很多年轻人不得不离开那些破旧、噪杂,但却便宜、热闹,留下无数回忆的城中村,他们一下子对这个城市陌生起来。一时间各种媒体上都充斥着眼泪和叹息,不少人真的伤心地离开了这个城市,因为郑州已经无法安放他们的青春。


郑州没了城中村,谁来安放我们的青春?

所以,有人说,城中村改造让郑州脱离“大县城”,变身“国际郑”,也有人说,城中村的改造,让很多人抹着眼泪,挥别郑州。

没有了城中村,面对低工资,高房租,高房价,年轻的郑漂们该怎么办?特别是面对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人才和人都是其中重要的竞争要素,郑州城中村改造究竟是为郑州增色还是失分?

郑州没了城中村,谁来安放我们的青春?

郑州没了城中村,谁来安放我们的青春?

郑州没了城中村,谁来安放我们的青春?

短期的人才流失和人口流出,显然会刺痛很多爱郑州的人的神经,一个蒸蒸日上的城市,如果没有人气,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特别是城中村的拆迁没有给郑漂们喘息的机会,更没有太多配套的措施,让整个郑州北部一夜之间,似乎变得有些荒凉了。但是,随着郑州南部很多成熟小区的建成,租金也不是很贵,很多郑漂选择从郑州北部迁徙到郑州南部,可能距离工作的地方远了,但是便利的交通,让距离不再是问题。可能几年之后,随着城中村改造的完成,也将根本上提升整个城市的生存质量,可以让新一代的郑漂有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他们不用生活在鼠蝇乱窜,污水横流,安全没保障,呼吸不顺畅的城中村,他们可以在窗明几净的房间里享受温暖,可以在绿树成荫的小区中漫步,还可以在宽敞纵横的大路上飞驰。

郑州没了城中村,谁来安放我们的青春?

奋斗的日子辛苦而又难忘,生活过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记忆。但是,我们相信,随着郑州大踏步发展,郑州将会提供给郑漂更多更优质的工作机会,当然也会有更舒适的生存环境,会让我们的青春得到最美的安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