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君股份:《戰狼2》之後《藥神》火了北京文化暴漲高管未減持

你應該看這篇文章,是因為:

口碑發酵,首映票房驚豔,《我不是藥神》極可能成為暑期檔爆款。

弘君股份:《戰狼2》之後《藥神》火了北京文化暴漲高管未減持

去年一部《戰狼2》讓投資方之一的北京文化風光無限,股價飆升。今年暑期檔,《我不是藥神》點映口碑爆棚,豆瓣評分高達9分,提檔上映首日票房就破3億元,北京文化股價10日暴漲55.96%,市值增加40億元!

現在,“藥神”這一話題已引得一眾“自來粉”刷爆朋友圈,還不忘友情提示“記得帶紙巾”,《人民日報》更是發文稱該片“‘治癒力量’傳遞時代溫暖”。

口碑發酵,首映票房驚豔,《我不是藥神》極可能成為暑期檔爆款。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戰狼2》?同時,外界也非常關注這部影片的投資。7月5日,記者多方採訪投資方,全面解盤該部影片投資的臺前幕後。

投資方受資本熱捧

《我不是藥神》這部於7月5日才正式上映的電影,因為點映口碑爆棚,使得“藥神”這一話題席捲各大社交網站和朋友圈。據數據顯示,截至7月5日晚間8點半,這部電影的票房接近3億元。其實,《我不是藥神》的話題蔓延跟電影口碑有直接關係,這部影片在豆瓣電影已經獲得超過10萬網友評分,豆瓣評分高達9分。

伴隨著又一個“爆款”電影即將誕生,影片背後的投資方也受到各方高度關注。電影《我不是藥神》由該片監製甯浩的公司壞猴子影業、監製徐崢的真樂道文化、歡喜傳媒以及北京文化、唐德影視等6家公司出品,阿里影業、萬達影視、中南影業等9家公司聯合出品,北京文化主控宣傳發行。

在這些投資方中,最為“風光”的應是北京文化。作為《我不是藥神》投資方之一以及主發行方的北京文化,受到了資本熱捧,6月22日~7月5日收盤的10個交易日,其股價區間漲幅已達到了55.96%。其中,7月3日、7月4日公司股價均強勢漲停,7月5日亦一度觸及漲停。與此同時,《我不是藥神》的投資方之一阿里影業7月5日盤中漲幅一度達到12%,唐德影視也於7月4日漲停。

按照北京文化3月披露的公告,北京文化與壞猴子影視《影片聯合投資協議之補充協議》,協議授權公司行使影片宣傳及院線發行權利,且公司另行墊付的影片宣發預算不高於6000萬元。而後,該片的片名就經歷了《生命之路》→《印度藥商》→《印度藥神》→《中國藥神》→《我不是藥神》的幾次改名。

值得提到的是,歷史往往總有幾分相似,去年暑期,北京文化的股價也曾一度出現過類似暴漲。去年暑期檔《戰狼2》上映,該影片超預期的口碑與票房節節攀升讓北京文化的股價一度暴漲超過50%。北京文化深度參與《戰狼2》製作,還通過8億元保底發行成為《戰狼2》的最大贏家。

但在《戰狼2》助推北京文化股價“如日中天”時,北京文化隨即發佈董事、高管的減持預披露公告,公告次日公司股價直接觸及跌停,隨後北京文化股價便進入了近一年的陰跌狀態。

而今年,《我不是藥神》尚處於點映狀態,北京文化的股價漲幅便已經超過50%,那麼公司高管是否又萌生減持念頭?從北京文化董監高及相關人員股份變動情況來看,最近一筆出現董監高減持的時間還是2016年3月30日,按此來看,去年儘管北京文化披露了減持預披露公告,但截至目前並未有實際減持行為。

北京文化董秘陳晨亦向記者回應:“上次雖然我們披露了減持計劃,但截至目前,公司董監高沒有一個人賣出股票。”

影片總成本超1億元

一部《我不是藥神》,湧入的出品方和聯合出品方多達15家。業內人士曾表示,各方分享投資份額,資方越多,一般聯合出品方持有份額極少,有的甚至是掛名。那麼,在這部上映當天票房就破3億元的《我不是藥神》背後,各路資方又是怎樣分配投資盤?

記者注意到,從該片片頭字幕的排序來看,《我不是藥神》中前四位的出品方依次為壞猴子影業、真樂道、歡喜傳媒、北京文化。壞猴子影業CEO王易冰告訴記者,行業內一般按照投資份額高低來對出品方排序,壞猴子是這部影片的主投主控方,“我們的影片都是壞猴子影業主投主控,《我不是藥神》這部也不例外。”

具體而言,王易冰說:“壞猴子是唯一版權方,影片第一齣品方,最大投資方,負責影片的開發、製作;北京文化是電影的主要投資方之一,北京文化的投資比例位列第四,出品方順序也是第四,並且獲得壞猴子的授權作為主發行方,負責宣傳發行工作。而另外兩位出品方真樂道和歡喜傳媒的投資比例則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

記者採訪歡喜傳媒瞭解到,這部影片歡喜傳媒的投資比例佔20%,“《我不是藥神》的主投資方分別為壞猴子影業、歡喜傳媒和真樂道,三家公司合計的投資比例超過了50%。”

而對於這部影片的總投資,王易冰表示:“《我不是藥神》包括宣發在內的總投資為1億多元,屬於中等成本影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