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高俅的結局竟是這般,還真讓人意想不到!

許多人認識高俅,應該是在歷史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但是其實許多沒有看過水滸傳的人,應該也會知道高俅的一些惡行,他被稱為北宋末年的四大奸臣之一。

水滸傳中高俅的結局竟是這般,還真讓人意想不到!

高俅原本是東京一個不學無術的流氓。人們說:“虎毒尚且不食子”,但是高俅的父親卻實在忍受不了高俅每天好吃懶做,到處惹事的樣子,於是在一氣之下,將他告到了官府,官員為了懲罰他杖責了他20大板,將他趕出了東京。

水滸傳中高俅的結局竟是這般,還真讓人意想不到!

話說被趕出東京的高俅,也算是因禍得福,因為在那以後,他認識了他人生中的大貴人。被趕出東京之後,高俅去了淮西,投奔柳世權,當時劉世權也算是有錢人,但是他並不喜歡高俅,而且趁機將高俅趕了出去,將高俅引入到一個叫董將士的門下,幫他打點藥材生意,後他又被推薦給了王太尉,在機緣巧合之下,被端王趙估見識到了他高戰的球技,於是就把高俅從王太尉那裡要了過來,成了自己的心腹。

水滸傳中高俅的結局竟是這般,還真讓人意想不到!

說起球技,其實這裡面還有關於高俅名字的故事,剛開始在東京做混混的高俅,名叫高毬,因為宋朝時非常喜歡踢蹴鞠,當時也有一些球是用毛做成來供大家玩樂的,高俅認為毬字指的是讓別人踢來踢去,好像所有的人都很嫌棄這個東西,寓意不是特別好,於是在他飛黃騰達之後,便將毬字改為了俅字,有人字旁的俅字有挺起腰板正直直做人的意思。這個名字的變化,其實也暗喻了他人生經歷的變化,從東京的一個無名小混混變成了宋徽宗趙估的心腹大臣。

水滸傳中高俅的結局竟是這般,還真讓人意想不到!

高俅此人心胸十分狹隘。他在當上太尉之後就全力打壓80萬禁軍教頭王進,原因只是因為高俅學使槍棒時,曾被王進的父親一棒打翻。如果說高俅對王進是公報私仇,在常人看來是情有可原的,那麼他對林沖的陷害則是極端無恥卑劣的流氓行徑,與他在東京時並無二致。

高俅之子曾經多次調戲之妻,他得知此事後,卻並不像他父親一樣,因為自己的兒子犯了錯狠心懲戒他,而是助紂為虐,幫助自己的兒子做出一些下流的行徑,他為了幫助自己的兒子下毒計設陷害林沖。

水滸傳中高俅的結局竟是這般,還真讓人意想不到!

那麼像高俅這樣一個不恥於市民階級的流氓無賴,又善於拍馬屁迎奉投靠封建統治集團成為政治上的暴發戶又反過來欺壓凌辱百姓的惡霸後面的結局又是什麼呢?

讓人們感到憤怒的是,高俅這個惡人因為在宋徽宗和宋欽宗集團的對抗鬥爭時並沒有參與其中,反而落得了一個好下場,還被追封了一個什麼“公”,有許多人覺得,高俅這個惡人僥倖沒有得到惡報,真的是歷史的遺憾,但是他的種種惡行也被記錄到了歷史上,讓後人詬病不已,也算是得到他應有的懲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