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

30 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

最近,知乎上有一则热门话题《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有47577人关注了这个问题,超过180万的浏览量。

那么,被刷屏的答案都是哪些呢?

“买房!买房!买房!”

“投胎技术很优秀”

“投资自己,知识变现”

“懂得投资理财,有闯劲”

“合理利用杠杆撬动财富”

......

你可能会说,典型的道理都懂,但每个人所处的时代,人生经历不尽相同,如果没有赶上房地产行业“造富”的十年,没有“拼爹”的本钱,没有专业的金融知识,如何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财务自由呢?

对财务自由的解释有很多,富爸爸说财务自由是使自己的非工资收入>=总支出,究其本质就是:我们再也不用为了金钱而出卖自己的时间,就能生活得很惬意!

今天,我们就从实操的角度,一步步详解走完财务自由之路,你究竟需要哪几把“金钥匙”?

借力起点,充分利用平台资源

很多人都会相信鸡汤里面常说的,只要你努力,在哪都能走到人生巅峰。

通常,后面还要附上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从司机做到老总的故事;或者俞敏洪现在成教育产业教父了,当初还试过高考落榜。

本质上,这事儿有一定的“幸存者偏差”。

普通出身的人万万千,多少人从20岁搬砖到30岁咋就不提呢?

马明哲也好,俞敏洪也好,他们都身处过平安、北大这样人才汇集的地方。

除了自身能力超群,他们还遇上了好的平台,并且懂得如何“借力”。

无论是能够“拼爹“,还是有幸投身一个优质的职业平台,都将可以给你一个“财富”加速器。

一方面,它能够为你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助你积累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另一方面,最核心的区别是丰富的资源。

这里所谓的“资源”,除了人脉、技术、见识,更重要的是大平台给你的背书。

所以,如果你有30岁前抓住一个进入优质平台的机会,不要放过。财务自由与否,也许就在这个决策里面。

30 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

量入为出,小“抠门”成就大财富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非常直白的告诫我们:“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的确,生活有盈余,才能让生活不只是眼前苟且。

在遥远的葡萄牙,有位叫Benjamin Davis,年仅28岁的小哥,两年前放出狠话要在33岁前实现财务自由,从而提前退休。

两年过去了,他的目标已经完成了52.50%,理想退休年龄也提前到了30岁。没错,就是大部分人还在啃老攒首付的30岁!

他是如何做到的?

Davis说得很直白,第一桶金并不好赚,但没有积蓄想投资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收入很低,就好好攒钱并想办法提高收入吧。如果你收入不错,就更容易了,留上20%日常开销,剩下的就攒着吧。”

为了攒钱,Davis过上了抠门到极致的生活。他还专门写了一篇博客《抠门,是提前退休的第一步》,坐实了自己吝啬鬼的人设。

30 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

▲Davis的文章《会了这些,就能实现线上收益流和被动收入!》

居住上,尽管买了好多套房,他自己却只是住在其中一套非常小的单间里。其他的,当然都拿来赚租金了。

买车时,这位吝啬鬼只拿出了3000欧(约2.4万元)买了辆99年的破旧大众。

吃上,他几乎不下馆子,吃得很简单,提前计划好需要吃多少,一点食物也不浪费。

至于各种优惠券Davis直言自己之前简直就是个“优惠券狂”,每天会花非常多时间在各种杂志上搜刮优惠券攒着用或者去换钱。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收入要管理,记账本里列入生活的必须开销,其他一些不必要的开销节省下来;

刨去无用社交, 无用社交不仅浪费钱还浪费时间;

与不对等的生活“说不”,超越自身消费能力的支出能少则少。

30 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

敢于负债,找到价值洼地就一往无前

关于负债,吴晓波老师解析过:

“债”就是人+责,代表一个人敢于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无论是万达为代表的传统房地产行业,还是以华为为代表的制造业,亦或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近几年维持了一个相对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马云曾说:

负债5万元,说明他有责任;

负债20万元,说明他了解金融;

负债50万元,说明他有还款能力;

负债100万元,说明他有车有房;

负债1000万元,说明生活有品位,幸福及奢侈;

负债5000万元,他一定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

负债为0的人,基本是靠工资生活,没有任何项目,说明这个人一定是个屌丝。

所有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士,无非都有几种特质:

1. 不怕负债,把它看成一种撬动财富的杠杆;

2. 观察细腻,价值洼地随时从身边发现;

3. 有能力,有自信,对自己的赚钱能力敢于拍胸脯。

简单说,做有难度的事情,你才能进步更快。敢于倒逼自己一把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命运赠予的溢价。

30 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

被动收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再给大家讲一个经典的小故事。

很久以前,有两位年轻人,一个叫柏波罗,一个叫布鲁诺,他们是堂兄弟,住在意大利的村子里。

有一天,两人承包了村子里的运水工作,需要把附近河里的水运到村广场的蓄水池里,村长按每桶一分钱付钱给他们。

布鲁诺可开心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我们的好运气,我们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日复一日,布鲁诺一直在坚持着运水,他新买了很多东西,但是他的背也驮得更厉害了。

而柏波罗害怕自己每天早上起来要做同样的事情,所以计划着修建一个管道,将水从河里引进村里去。

几个月艰辛的工作后,管道修成,柏波罗再也不用提水桶了,无论他是否工作,水都一直源源不断地流入。他吃饭时,水在流入,他睡觉时,水在流入,当他周末去玩时,水还在流入。流入村子的水越多,流入柏波罗口袋里的钱也就越多。

这个故事叫《管道的故事》,是美国知名作家、演讲家、企业家贝克·哈吉斯所讲述的,他是提倡个人自由和财务自由的先驱,他的7本著作被译成了10种文字,在全球发行量超过了200万册。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提炼出实现财务自由的一种方式——改变收入模式。

收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线性模式,就像你现在这样一定要坐在办公室里,从早上9点坐到晚上6、7点,每天三点一线,然后就能拿到工资了,关注的是单位时间价值;一种是指数型模式,赚取时间红利,通俗来讲,就是躺着也能挣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赚取“被动收入”。

所以,“赚取”被动收入是我们实现财务自由的必经之路,而投资理财则是开启它的金钥匙。

多少人后悔十年前没买房?多少人靠“炒房”实现了财务自由,没买房就相当于没享受到当初经济发展的红利。

而今,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收紧,投资获利不断缩水,哪种投资方式更能把握住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呢?

有一种预言说,未来的富翁都源自于股权投资。还有一种说法是,人无股权不富。由此可见,股权投资是当今最赚钱的一种投资模式。

换句话说,如果你找到一个有潜力的企业去投资的话,几乎就等于搭上了通往财富的直达高铁!

“赶早不赶晚”,理财也是如此。

有“财务自由”目标的投资者,不妨先人一步,甄选优质企业,与新经济一同成长,静待花开时,分享一份长期等待换来的可观回报。

30 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

实现财务自由,无非就是为了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为了好好的生活,真正拥有时间的支配权利。

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遵循以上四步可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还需要长期的坚持与耐心。

从现在开始,好好打理自己的财务,摒弃一切“随缘”、“放羊”的状态,你才有可能有朝一日跳出终日劳碌却无法积累财富的“怪圈”,拥有直面未来的底气。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文由微信订阅号鹊说财金编辑整理,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请读者仅作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涉及其他问题,请立即告知,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