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法郎打水漂、日軍只能吃屍體度日,中國有比這還尷尬的

戰爭爆發前,如果一方的軍隊在預定陣地上擁有牢固的工事,固然會佔到很大的便宜。因此,有些國家在和平時期就開始修建工事,希望在戰爭時期這些公事能為他們帶來很大的優勢。不過大多數這樣的工事,都中看不中用,勞民傷財不說也沒擋住敵人的進攻。

50億法郎打水漂、日軍只能吃屍體度日,中國有比這還尷尬的

比較著名的一座,就是法國的馬奇諾防線。馬奇諾防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就開始修建了。這條防線全長390公里,算是比較完善的永久性工事,地面上有反坦克龍牙,地下有通道,每隔一段就有地堡。整個防線耗資50億法郎,所有法國人都認為馬奇諾防線可以阻擋納粹德國對法國的侵略。然而,納粹德國攻打法國時卻繞道了比利時。裝甲部隊從比利時攻入法國,整個馬奇諾防線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50億法郎打水漂、日軍只能吃屍體度日,中國有比這還尷尬的

那麼納粹德國佔了這次便宜,是不是自己就不會再犯了呢?顯然不是,而且造出的防線更為離譜。在佔領法國後,納粹德國開始修建一條從法國和西班牙邊界到挪威沿海的軍事防線。這條防線更長,是馬奇諾防線的8倍(2700公里)。期間,戈培爾還將其宣傳成“不倒防線”。然而,工作實在太大了,就算是隆美爾親自監工(1943年11月,陸軍元帥隆美爾受命負責監督大西洋壁壘的建造),這條防線還是進度緩慢。該防線準確來講根本就沒有完工,因此並沒有起到它該起到的作用。不過這也和當時納粹德國將大量兵力抽調到東線有關。

50億法郎打水漂、日軍只能吃屍體度日,中國有比這還尷尬的

大西洋壁壘一角

二戰時日本也在中國修建有虎頭要塞。該要塞是日本關東軍進攻蘇聯的一個交通樞紐,也是防備蘇聯紅軍進入東北的一個要塞。簡單來說,虎頭要塞就是將相鄰的三座山挖空,在裡面部署有糧庫、彈藥庫、發電所、和重炮陣地。精妙的設計確實是易守難攻。不過進攻這裡的蘇聯紅軍根本沒有想進入要塞與日軍拼命的打算,而是將整個要塞圍了起來,並且在通風口用煙燻等辦法逼日軍自己出來。最後要塞裡面的日軍物資耗盡,開始吃自己戰友的屍體,最後餓的受不了,53名不成人形的日軍只好揮舞著白旗自己從要塞裡走出來,向蘇軍投降。

50億法郎打水漂、日軍只能吃屍體度日,中國有比這還尷尬的

虎頭要塞一角

這種工程其實中國也有,但是規模要比上面的幾個要大幾十倍不止。筆者想說的是中國的長城。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長城自西周時代就開始修建了,修築歷史達到了2000年,但是似乎長城並沒有擋住外族的入侵。長城的作用僅限於限制遊牧民族的活動區域,限制其機動性,但是當外族多次入侵時,長城卻沒能發揮作用。中國的長城,所用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都難以估算,但是從事實上來看,長城並沒有什麼用。不過,長城確實稱得上是個奇蹟,算是七大奇蹟之一,也算是名副其實。

50億法郎打水漂、日軍只能吃屍體度日,中國有比這還尷尬的

長城

和以上幾個相比,長城的成本可比他們高出了幾十倍,然而並沒怎怎麼發揮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