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汉芯造假”事件?公司连夜回应,代理商却称……

又一起“汉芯造假”事件?公司连夜回应,代理商却称……


凤凰网财经8月17日讯(秦宇杰)8月15日,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声明,宣布获得了2.5亿元的C轮融资。按照公司及媒体的宣传,红芯浏览器的内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的浏览器内核。此前多年,浏览器内核一直被微软、谷歌、火狐、苹果公司包揽。

该消息出台后,有网友解压了红芯浏览器的安装包,得到了多个名为“chrome”的文件,这意味着红芯浏览器使用了谷歌开源的内核,并不是完全独立自主的。随即有人将此与15年前的“汉芯造假”事件相联系。

8月16日晚间,红芯时代公司发布声明称,公司是基于通用的浏览器内核架构(即Chromium开源项目,但不是Chrome浏览器)的基础上创新的,区别于传统的浏览器,红芯浏览器是专门针对公企业办公场景而设计。

8月17日早间,红芯再发声明,称红芯在近期的融资宣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给公众带来了误导。“这一点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确实做错了,在此郑重地向大家道歉!”

而对于红芯浏览器的技术,有代理商却向凤凰网财经表示,公司技术一般。

被宣传为国务院工作平台标配

据悉,浏览器内核包含超过1000万行代码,和Linux电脑操作系统内核的代码行数一样多。换言之,开发一个浏览器的复杂程度无异于开发一个电脑操作系统。

目前,谷歌chrome浏览器使用的内核系开源项目,这意味着所有开发者均可免费使用这一技术打造一款浏览器,只需简单地做个性化定制,无需从头开始编写千万行代码。之所以网友称红芯浏览器是“换肤”、“换壳”,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因。然而令国内技术人员担心的是,因为无法透彻理解这1000万行代码,这些浏览器是否存在私设后门等安全问题也不得而知。

公开信息显示,红芯公司在今年7月获得了“2018年军工信息安全护航先锋技术创新奖”。在2018军工信息安全高峰论坛上,陈本峰发表了《红芯,中国自主创新浏览器内核》的演讲,表示红芯浏览器内核是要做“自主可控”的中国芯,相较于其他存在被破解风险的浏览器,红芯浏览器可以使用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的“国密算法”,大幅度提升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性。

对于这一说法,部分网友并不领情,他们指责红芯浏览器打出的“第五颗内核”等说辞属于夸大宣传。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红芯浏览器也被宣传成了“国务院、国资委、中车集团等诸多政企机构的工作平台标配”。然而却有国资委、中车的员工对外宣称,他们并没有购买过红芯浏览器的服务。

投资机构:红芯拥有技术壁垒

本次红芯浏览器事件爆发后,有网友认为公司是打着国产的名义骗投资人的钱。

天眼查资料显示,红芯公司已进行至少4轮融资。最早的一笔发生在2013年,投资方是科大讯飞,金额为300万元。今年8月15日,红芯公开信息称,公司收到了最新一笔融资,投资方包括晨兴资本、IDG资本等,金额达2.5亿元。

据悉,晨兴资本的合伙人刘芹牵头了这一项目。他在2016年3月云适配举办的一场发布会上谈到了投资原因:“中国ToB市场目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比如,劳动力红利正在消失,企业对IT自动化有了更高要求,期望用移动互联网手段来解决企业的生产效率问题,运行效率问题。看到这个背景,晨兴资本也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2B市场上,但是我们希望能找到一家拥有更大的竞争力,能为企业提供差异化创新技术的公司,这时候我们找到了云适配。”

刘芹表示:“云适配是一家为企业提供移动化解决方案的公司,他们独特之处是在企业移动化领域追求技术创新,有自主创新的技术,避开了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并且定位在服务中大型企业,我们认为,未来,只有有技术壁垒的企业才有前途。”

一位曾在晨兴资本担任财务经理的员工告诉凤凰网财经,晨兴共有几十位牵头人,云适配是刘芹牵头做的项目。对于筛选被投资的企业,机构有一套完整的流程。他也告诉凤凰网财经,晨兴资本一共投资过几百家企业,一般在投资后成为这些企业的小股东,很少参与公司内部的具体决策。

今日下午,对于舆论是否会对晨兴资本产生影响等问题,凤凰网财经致电晨兴资本的相关负责人,对方未予置评。

公司:并非基于Chrome浏览器内核架构创新

今日下午,红芯公司创始人陈本峰告诉凤凰网财经,公司正在准备一场媒体沟通会。公司市场总监刘丽丽也表示,“正在准备给媒体一个深入交流的机会”。对于凤凰网财经提出的其他问题,公司方面则没有回答。

陈本峰在今天早些时候接受《财经》采访时承认,红芯浏览器的确是基于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而开发的,但在内核层面有自主创新,以适用中国企业用户的办公上网需求。“我们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我们没有拿过国家的钱,我们的客户都是企业用户,并没有特别强调政府用户。”

红芯的联合创始人高婧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谈到了自己的理解,她认为“自主”指的是用开源技术来自己改造,而“可控”指的是若产品中有1000 万行代码,而团队懂得所有代码的内部架构原理,可以利用它为其所用。

对于上述“换肤”的说法,高婧也向中新网回应称,红芯浏览器“包含‘Chrome’在里面”,但并非抄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如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及应用安全方面都有创新,这些功能需连接云服务。

“单看安装包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高婧还称,客户满意度很高,“绝不是那些人说的拿国产概念去骗钱”。

8月16日晚间,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红芯浏览器内核是基于通用的浏览器内核架构(即Chromium开源项目,但不是Chrome浏览器)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的;区别于传统的浏览器,红芯浏览器是专门针对企业办公场景设计的国际上浏览器内核技术是不断迭代更新的,红芯浏览器内核Redcore是基于Chromium/Bnk。

8月17日,红芯公司又发布了一份《致歉信》,称红芯浏览器内核是基于谷歌的开源内核进行的改造和创新,这一点在公司前期宣传过程中没有明确提及,误导部分读者认为公司从零开始研发了浏览器内核。公司承诺,今后会在产品的显著位置上标注红芯内核基于谷歌的chromium开源项目,并且会把工作重心放在功能需求和客户价值上。

又一起“汉芯造假”事件?公司连夜回应,代理商却称……

又一起“汉芯造假”事件?公司连夜回应,代理商却称……

代理商:公司技术一般

红芯公司官网显示,陈本峰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企业级HTML5产业联盟主席、HTML5国际标准制定者之一的陈本峰,曾参与微软IE浏览器核心研发。

红芯公司的一位代理商张先生告诉凤凰网财经,他正是看中了陈本峰的微软背景,才与红芯公司展开合作。张先生表示,几年前他参加了红芯公司的一场会议,对公司的转码技术产生兴趣。

当时很多企业的PC网站无法适应移动终端,最终造成客户流失,而独立开发移动网站又成本巨大。红芯公司的技术可以通过一行代码自动将网站跨平台适配。

张先生说,当时手机移动端日渐兴盛,按照他的判断,这项转码技术很有竞争力,因此与红芯公司签下合约,成为公司的代理商。

张先生是公司的第一批代理商,他手下一共有几百名客户。“2014年我们交了一笔3万元的年费,就通过公司提供的技术,去适配一些中小型的企业网站,我们直接向客户收取费用。”

张先生告诉凤凰网财经,当时红芯公司的招商部刚刚成立,各种政策条款还不太明确,双方因此在合作中产生分歧。“做网站一般要签好几年的合同,公司也答应说只要付第一年的费用,后续我可以继续使用这项技术,但第二年他们又向我收取费用。”迫于客户的压力,张先生选择妥协,双方合作进行到2015年,并在2016年以后终止。

据张先生表示,红芯公司的承诺是以口头的形式,而在双方的书面合同中依然是写明按年付费。

张先生与红芯有矛盾,对公司的技术也不太满意。“技术一般,转码并不是他们的首创,百度等其他公司也有转码业务。”

但不可否认的是,转码这项技术堪称红芯公司的成名之作。据媒体报道,陈本峰是在当研究生时发明的这项技术,并于2008年申请了美国专利。

一位曾在公司担任渠道经理的员工告诉凤凰网财经,直到2015年,转码依然是公司的主力产品,但同期公司已在研发其他技术。

陈本峰曾在2015年接受雷锋网采访时表示,当时公司共有3项产品,除了前述的转码以外,还有Amaze UI和企业级浏览器。据悉,Amaze UI是一款HTML5开发工具,推出后很快开源,目前已在全球知名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获得了超过1万点赞,这一成绩非常亮眼。另根据陈本峰在2014年8月制作的一个PPT显示,当时已有超过1万个移动网站使用Amaze UI技术。

陈本峰告诉雷锋网,当时转码、Amaze UI两个产品已经非常成熟,企业级浏览器公司正在做。这意味着当时这三个项目中,仅有转码技术具有盈利能力。

目前,红芯浏览器已进入推广阶段。对于这一产品的盈利能力,凤凰网财经询问红芯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应。


又一起“汉芯造假”事件?公司连夜回应,代理商却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