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從南門進入閱江樓,閱江樓矗立在獅子山之巔,氣勢磅礴,環顧四周,南京山水城林盡收眼底,一路的楹聯及名人書法,青銅浮雕等,給這座名樓增添了濃濃的文化底蘊。其實,自此為止,閱江樓還未游完。我們還可以從東門進入閱江樓,換一條路線,再來品品閱江樓吧!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儀鳳門往東一站路,劉伯承廣場西,就是閱江樓東門。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閱江樓全景導遊圖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獅子山”著名書法家沈鵬先生書寫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石獅子—這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一對雄獅,氣勢雄渾。石獅高4.8米,重約30噸,用蘇州金山石整塊雕刻而成,風格為明太祖時期,並按照盱眙縣明祖陵的守門獅子刻制。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盧龍勝境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朱元璋牽馬出征雕塑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雕塑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朱元璋牽馬出征雕塑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該城牆端頭為獅子山東側包山牆的起始地段。1959年拆除鍾阜門段附近城牆是,因該段城牆具有獅子山護坡功能得以保留。2002年,在獅子山周邊環境及城牆修復工程中,在端頭修建步道,以便有人登城參觀。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東端城牆外景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古城牆經加垛、補缺、修葺如初,牆頂內側還辟有寬2米多的便道。順著便道往西走,便可見一地藏寺。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繼續前行,便到了西門。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閱江樓西門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城牆便道上看天妃宮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給自己留個影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從城牆便道上看閱江樓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城牆便道的內側,有一條寬闊的大道;東門有直上手扶電梯,均可直通閱江樓。出了電梯 ,就可以看見一個亭子,這是當年孫中山先生登山觀江的地方。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孫中山觀江亭 ,由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鑑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啟功先生書寫。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孫中山觀江亭頂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西望閱江樓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西望閱江樓 從中山先生觀江亭往西走,便可看見明史金陵碑廊。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碑廊內有全國最大的漢白玉碑刻,漢白玉來自北京房山,高3.1米,寬4.8米,重15噸。上面鐫刻著朱元璋撰寫的《閱江樓記》,由當代書法家抄寫,碑的背面刻的是宋濂所寫的《閱江樓記》。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碑亭與閱江樓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漢白玉碑刻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碑廊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碑廊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紅色月季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閱江樓與涼亭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雪松掩映閱江樓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閱江樓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爬山虎簇擁的石獅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再次登樓閱江攬勝看江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登樓北望,我看見了正在封閉維修的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的三面紅旗直插雲霄。江水中有我流逝的兒時歲月,有難以忘懷揮之不去的童年記憶。1958年的大躍進,全民大鍊鋼鐵,我們院子的大鐵門被拆去鍊鋼了,後來院子的大門換成了木門。最令人難忘的是吃食堂。早晨,母親帶我們到街道食堂去吃飯,記憶中的稀飯,是一吹三條浪,一吸一道溝。後來食堂辦不下去了,我們家裡的飯是根據每個人每頓的計劃用量,用罐頭盒蒸著吃的。那個年代似乎就永遠沒有吃飽的時候。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清晨的江面,船隻來往穿梭。江水中有我流逝的青春記憶。1966年底,在史無前例的運動中,青春歲月,豪情滿懷,為趕上了領袖的最後一次接見,和同班同學,渡船過江,為上火車,在浦口公園排隊等待了三天三夜。1968年11月,剛滿17歲的我,就告別母親,和鄰居的同齡人去了農村。記得父親特意請了假,從學校的牛棚趕來送我。我們乘坐的船,從長江駛至鎮江後,轉入大運河,翌日下午到達農村,由此開始了我長達8年的農耕生活。春天下秧,夏天收麥、插秧;秋天送公糧,冬天上河工。我幹過最原始的農活-拉犁;我幹過最髒的活,用手捧大便做秧池;在搶收搶種中,日以繼夜,曾倒在草堆上就睡著了......辛苦了一年,我竟然不能養活自己,還要靠父母接濟。最讓人迷茫的是,這樣的日子,不知何日才能結束。

憑欄臨風看大江東去,品味閱江樓

登樓北望,浩瀚的江水,不息東流,感嘆人生短暫,白駒過隙,青春記憶猶在,人已不再年輕。時光在江水中流逝。不管是朱元璋率領眾臣閱江,還是偉大的孫中山先生觀江,這都成為了昨天的故事,我們也必將隨著江水,在時光中消失......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代: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