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了!这些轻微刑事案件可以不捕

标准定了!这些轻微刑事案件可以不捕

轻微刑事案件捕还是不捕?这里头有讲究。

2018年以来,我院积极探索对审查逮捕案件开展量刑分析预判,以预判结果倒逼提高批捕质量。截至7月底,审查逮捕案件不捕率为30.2%,审前羁押率控制在58.6%,捕后轻刑率为2.3%。为将该项量刑预判工作制度化,近期我院研究出台了《常见轻微刑事案件不批捕标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这是我院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出台标准指引规范不批捕轻微刑事案件办理,也是为了将践行“枫桥经验”与绿色司法相融合、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落实 “少捕慎诉、权益保障”创新提升工程责任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标准定了!这些轻微刑事案件可以不捕

《指引》原文

标准定了!这些轻微刑事案件可以不捕

《指引》解读

标准定了!这些轻微刑事案件可以不捕

1

《指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指引》明确规定适用于交通肇事、信用卡诈骗、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盗窃、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敲诈勒索、故意毁坏财物、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11个常见罪名,要求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不大,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且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同时,对具有曾经故意犯罪、一人犯数罪、在缓刑假释考验期内犯罪等7种情形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不得作不批捕决定。

标准定了!这些轻微刑事案件可以不捕

2

《指引》适用标准是什么?

《指引》规定对不具有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或社会危险性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可认为不符合逮捕必要性条件,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如对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等侵财类犯罪,明确区分不同的行为性质、退赃退赔、被害人谅解等情节,总结计算出犯罪嫌疑人不能被判处6个月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数额,并将该具体数额确定为不批捕的适用标准。

标准定了!这些轻微刑事案件可以不捕

而对交通肇事、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犯罪,综合考量犯罪目的、手段、后果、悔过、赔偿等情况,合理规定犯罪嫌疑人不具有社会危险性的具体条件,将其确定为不批捕适用标准。

标准定了!这些轻微刑事案件可以不捕

3

《指引》出台的意义是什么?

《指引》规定轻微刑事案件不批捕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公平、公正原则,坚持打击与修复并重的恢复性司法理念,维护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实现办案法律、社会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对符合指引规定的案件,由员额检察官依照《浙江省基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职权配置规定》,直接作出不批捕决定。

对于虽然犯罪情节较轻,但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可以通过公开审查、组织听证等方式,充分听取侦查机关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等意见;听证、审查完毕后,由员额检察官提出处理意见,提交检察长决定。

同时规定,不批捕案件应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中及时、准确、全面填录案件信息,加强对案件的质量评查和分析研究,不断提高不批捕案件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