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在前線:星巴克不是創業者樂園

職場在前線:星巴克不是創業者樂園

依然喜歡星巴克,卻很多時候不想店裡待。

前幾天星巴克發佈信息說,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下滑,之後又宣佈與阿里巴巴達成外賣合作。

前後兩個消息一關聯,讓人感覺有點尬,咱們不去質疑銷售額下滑的消息是不是為外賣做鋪墊,其實這也沒什麼新鮮的,之前的連咖啡、跑腿服務就可以買呀。

在我看來,星巴克做外賣這件事,是一場蓄謀已久的買賣,所謂的藍杯或者營收下滑,是個藥引子而已。

我喜歡上星巴克,大約是在7、8年前有一次出差,去了趟西雅圖,朝拜了第一家星巴克,看同行的人都進去買咖啡喝,我也裝模似樣進去買了一杯,大老爺們舉著拿鐵,出門就被人嘲笑了。

回來後,我就逐步告別了每天早餐的免費續杯的麥當勞咖啡以及半下午的雀巢一加二,不過剛開始還是隻喜歡喝拿鐵。

那個時候還在機構媒體上班,我習慣早起,跑完步,洗漱一通,坐一小時地鐵,到單位7點半左右。

地鐵旁邊有一家星巴克,我習慣買上一個超大杯,拿出電腦在裡面泡上大半小時,然後舉著喝剩下的半杯,到單位上班,有時候往裡兌點熱水,夠喝到中午了。

自己出來創業之後,星巴克成了我的主要辦公場所,一晃都快4年了。每天喝一杯,早已經成了習慣,不過,早從綿柔的拿鐵換成了美式,喝美式是省錢也是喝習慣這個其他都沒味兒。

職場在前線:星巴克不是創業者樂園

星巴克被稱為家與公司之間的第三空間,確實,它營造的那種感覺是家和單位所沒有的,有咖啡和輕食,可以工作,重要的是還能充電,很多時候我約人也喜歡約在星巴克,喝個咖啡、茶、一起聊聊,氛圍比會議室和飯館都更正確。

我曾經特別羨慕一些作家和業內大咖,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及如何在星巴克中完成創作,甚至一些奇遇。

北四環以北至北六環區間的星巴克,知名一點的,我基本都去過,但是從去年開始,發現在星巴克的效率越來越低。

我漸漸發現,星巴克有些不再適合自己。我感受到,近兩年的星巴克,是這樣的:

亂叫亂跑的孩子;手機外放聲音超大追劇的;超大聲音看刷短視頻的;微信不靜音的;帶著炒冷麵、麻辣燙進來燻人的;吃喝弄得滿桌子甚至一地的;霸佔好幾個桌子卻睡覺的;喝熱咖啡用吸管的;加塞不排隊的;對,還有脫鞋的、抖腿的……

你可以說,我毛病太多了,確實,這個我必須認,真心受不了以上的這些。很多時候,我開始反思自己,星巴克並不是自己的菜,星巴克也可能不歡迎我這種買一杯坐半天的人。

星巴克看似是一個自由的辦公空間,但事實上,它並不太適合創業者,很多時候我無意中聽到有些人高談闊論,他們聊的內容更應該出現在私密的場合,尤其是有些涉及創意、機密的內容。

另外,創業者需要一個更加靜謐的空間,在星巴克想要鬧中取靜,你必須自動過濾千年不換的BGM,要麼就是你需要配一個抗噪耳機。

還有,星巴克的“工位”設置並不適合創業者,雖然星巴克設置了休閒區和商務區等功能板塊,但是大多數星巴克的桌椅都不是很舒服,尤其是桌子,高度過矮,以至於你必須趴著辦公,這裡是一個相對開放的空間,你還不能輕易來回走動和舒展筋骨,所以對你頸椎和坐骨神經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不得不提一下的是,在有些星巴克設有廁所,但是不少店的廁所裡面都特別髒,廁紙亂扔,便池也不時刻保持潔淨——事實上這是一個矛盾了,一方面我們希望店員勤快地收拾桌子、打掃廁所,另一方面我們又擔心他回來馬上端出一杯咖啡,當然了,有很多店的衛生是實習生負責。

還有如果這家星巴克是在一個繁華的地段,你還要小心自己的財物,這種情況下,會影響你上廁所、按時就餐等安排,創業者本身就很拼命,再加上場所帶來的影響,勢必會給身體和心理帶來進一步的負擔。

我看到,幾乎每一個星巴克都人滿為患,所以當我聽到官方說的營收下滑略有點不信。難道是,創業者太多影響了星巴克的生意了嗎?

如今,星巴克在中國正式推出外賣,業界議論紛紛,有認為是受到瑞幸、連咖啡等新興玩家的影響,有說是受到新零售革命的衝擊。不管怎麼說,星巴克如今到了一個拐點,由一杯30多元的咖啡營造的那種感受和體驗正在發生變化。

我對外賣咖啡並不感冒,很少叫外賣,一是覺得不乾淨,二是覺得儀式感沒了。我寧願自己去衝星巴克的掛耳,或者買了帶到其他地方或者車裡去喝,也不願意自己的杯子被別人摸來摸去。

咖啡是個大江湖。

從2014、2015年開始,很多人加入創業大潮,這些人走出原來的辦公室,走出家門,湧向了咖啡廳和茶館,很快人們發現,咖啡館是最好的去處,而茶館則不適合,因為那裡抽菸和打麻將的人太多搞得臭哄哄的。

喝咖啡的人越來越多,賣咖啡的店越來越多,麥當勞、肯德基、711等都在打造自己的“高端”咖啡體驗,各有特色,各有受眾,人們飲品升級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巨頭涉足。

職場在前線:星巴克不是創業者樂園

我依然喜歡喝星巴克,但是最近待在店裡的時間越來越少,需要說的是我根本不會碰瑞幸,覺得藍色的杯子太難看了,Costa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其他的高端咖啡我也沒喝過,沒有發言權。

星巴克裡面依然聚集著很多拿著筆記本電腦工作的人,我感覺這些人跟我差不多,都屬於“創業者”,這些人居住在3公里左右地方,來到這裡靠著一、二杯咖啡坐上一天,每天在星巴克花費100元左右。

顯然,俺們這些人算是星巴克的忠實用戶了,這些人身上還有潛力可挖嗎?當然有。

那天我想,星巴克應該推出一個共享辦公空間——星巴克空間,這是一個獨立的區域,只有辦公會員可以進入,工位或者面積略大的辦公間加上咖啡,組成不同的套餐,肯定比現在很多共享空間+各種山寨咖啡更受歡迎,除了咖啡和空間,還提供更好的服務、辦公環境,專門把要辦公的人與休閒、看孩子的那波人區隔開,既能提升營收,還能保證不同人群的體驗。

順帶提一句Costa,紙杯裝的咖啡總覺得有一股塑料灼燒味兒,冷萃跟星巴克有一拼,挺好喝,但是不少店的布面沙發椅太髒了,不知道是咖啡漬還是其他什麼液體漬,另外,Costa也沒有一個很好的熟客體系,只知道賣券返券,不像星巴克一天到晚誘惑有這個會員福利那個促銷的。

說了半天,是不是想喝一杯星巴克咖啡啦?

如果你恰好在北京,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涼叔會和有眼緣的你約,請你喝上一杯,順便聊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