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政策利國利民

2018年4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了支持“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鮮明態度,突出了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政策導向,明確了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和支撐體系,也劃出了監管和安全底線。近年來,“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健康醫療大數據加快推廣應用,為方便群眾看病就醫、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效率、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利國利民

常見病、慢性病在線服務管理

允許依託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在實體醫院基礎上,運用互聯網技術提供安全適宜的醫療服務,允許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鼓勵醫療機構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容,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允許依託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

基於人工智能的臨床診療決策支持系統

開展智能醫學影像識別、病理分型和多學科會診以及多種醫療健康場景下的智能語音技術應用。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革新,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價值也隨之湧現。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將從體系搭建、機構運作、臨床研發、診斷治療、生活方式等方面為健康醫療模式帶來深刻變革,從而實現從“治療”到“預防”的就醫習慣改變,降低醫療費用。

患者用藥服務更放心

二級以上醫院要加強藥學部門信息化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推進“智慧藥房”建設,實現處方系統與藥房配藥系統無縫對接,方便群眾及時取藥。線上處方經藥師審核後,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可委託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二級以上醫院的臨床藥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合理用藥指導,並指導基層醫務人員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利國利民

遠程醫療服務全覆蓋

全面推進遠程醫療專網建設,實施遠程醫療區域中心醫院檢測設備保障工程。到2020年,實現遠程醫療服務覆蓋全國所有醫療聯合體和縣級醫院,並逐步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延伸。推廣“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模式,拓展基層衛生信息系統中醫學影像、遠程心電、實驗室檢驗等功能,積極應用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效率。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於互聯網+醫療健康方面的需求也隨之會越來越大,以後的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好,方便大眾就醫,更有效的保障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實現“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衛生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