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动力与中通客车联姻,引发山东新能源大地震

近日,中通客车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山东省交通工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山东交工”)的全部股权,无偿划转给山东重工持有。这也就标志着山东重工完成了对山东交工的战略重组。

而这一次战略重组的重点,就是将山东重工旗下的潍柴动力、亚星客车与中通客车连接到一起。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在业内素有“谭大胆”的称号,曾放出豪言“要把发动机卖到比房地产还赚钱”。这一次,他是又要搞什么大事出来呢?

汽车制造业还有多少人记得“南扬北聊”?

潍柴动力与中通客车联姻,引发山东新能源大地震

上世纪90年代,“南扬北聊”创造了客车界最早的典范。“南扬”即亚星客车前身——扬州客车制造总厂,“北聊”即中通客车前身——聊城客车厂。如今,这两家客车整车企业与山东重工“潍柴系”合为一家,可以说是对整个山东汽车制造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是,某车企高管向卫士蓝高端猎头透露,“这两家客车企业的销量和利润加起来,可能还不如一家重卡厂商。山东重工已经有了亚星汽车,却通过重组又拿下了中通客车,不符合企业发展逻辑,这其中可能另有隐情。”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两家国资企业很有可能是“奉命完婚”,旨在打造山东销售千亿元的“汽车航母”。在2017年,山东重工、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已经兼任山东交通工业集团董事长时,整个山东甚至全国的汽车制造业都在关注着这一次整合。

恭喜中通客车喜提发动机“奶妈”——潍柴动力

潍柴动力与中通客车联姻,引发山东新能源大地震

潍柴是行业内唯一拥有商用车黄金动力总成产业链,是中国发动机制造的代表企业之一。而中通客车是国内最早投入新能源客车研发的企业之一,是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却独独缺乏核心动力技术。

发动机作为汽车核心,直接反映了汽车企业的实力。大众所熟悉的国产汽车品牌,几乎都有使用外国发动机的心酸历史。国内发动机技术不如国外,一直是广大网友吐槽的槽点所在。即使是现在,中国在国际上拿的出手的发动机品牌非常稀有,潍柴就是其中之一。

十年来,潍柴仅发动机板块的研发投入就超过150亿元,打造了国内领先、全球一流的研发试验能力,拥有国内唯一的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了潍柴,中通客车就再也不用再担心发动机的问题了。

中国发动机技术为什么落后,一方面是因为汽车工业起步较晚,精密生产工具及高端人才缺乏,配套产品技术不够成熟,难以生产出高精度且高质量的发动机;另一方面是因为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差。谭旭光上任潍柴董事长之后,一直在这两方面下苦工,取得的成绩也很显著。但是很快又有新的问题出线在他的面前,那就是环保,燃料电池发动机等新型发动机的研发生产刻不容缓。这恐怕也是在谈及两大集团重组时,谭旭光为什么要将重点放在新能源转型上了。

潍柴+中通,竟是想要为山东新能源争口气

潍柴动力与中通客车联姻,引发山东新能源大地震

中通客车自2004年就开始进行新能源客车的研发,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三个专项。更是在衰落后依靠新能源技术,从客车销量榜第6位上升到第2位。而潍柴目前承担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化重大专项。卫士蓝高端猎头了解到,此项目于7月12日得到国家科技部批复,国家将给予资金支持。

谭旭光曾明确提出,新能源对传统能源形成倒逼机制,传统能源要不断升级,实现排放趋于0、热效率提高到50%甚至55%。潍柴要整合全球资源,加快突破氢燃料电池、固态氧化燃料电池、固态锂电池核心技术,实现工程化落地。

但是氢燃料电池生产绕不开其核心技术——质子交换膜。目前全球能够商业化供应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公司除了美国杜邦,再无他家。日本境内也有一家公司同样可以生产,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家公司拒绝对任何国家销售该产品。如果潍柴始终无法突破国外对质子交换膜技术的封锁,可能这系列大动作都将功亏一篑,重伤潍柴。

钱不够,人不够,都不好意思谈技术突破

潍柴动力与中通客车联姻,引发山东新能源大地震

​未来的汽车动力系统究竟是氢气还是电力,目前还很难说。但是相关研发和技术,是必须突破的,这也是我国汽车制造业最为薄弱的环节。一方面,国内车企在研发上的投入严重不足,虽然经常有企业吹嘘为某项目研发耗费百亿,但是丰田、大众一年的研发费用可能就要100亿。另一方面,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中掌握核心技术的顶尖人才严重匮乏。据卫士蓝高端猎头掌握的数据,潍柴10年内也才引进海外高端人才300多名,先后有8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而且现在潍柴仍在大量招聘中高端人才。

卫士蓝高端猎头深耕制造业20年,发现很多汽车制造相关企业的发展滞后,就是因为没有合格的人才到岗,推进项目。一是因为人才确实稀少,非常难寻;二是因为与企业合作的猎头机构在汽车制造方面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很多企业愿意选择卫士蓝猎头独创的“人才枝杈搜寻法”,利用卫士蓝遍布汽车制造业的人脉关系,猎聘人才。

如果潍柴有了中通客车的主力,成功在新能源方面实现技术突破,你觉得谭旭光“要把发动机卖到比房地产还赚钱”的时代,会到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