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能领多少退休金,要注意三个时间!

很多人以为,进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后,就可以高枕无忧,随心所欲。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啦。在企业工作,企业主要考察你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利润,你有多大的能力;但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他也会看你的工作能力,更多的是看你的资历。如果资历够啦,升职加薪也就不再话下了。

事业单位能领多少退休金,要注意三个时间!

那么,什么才是机关事业单位的资历呢?就是你在这个单位服务的时间和贡献。一般来说,机关事业单位的资历主要由这三个方面来体现,那就是参加工作的时间、所持有的资格证书、获得的成果奖励等这些都是能体现你的资历的载体。

通过参加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考试进去的考生,都经历过很多次的资料填写,而在平时的工作中,也都会填写很多的表格,作很多的工作总结,这些都将是你的资料证明。而在填写这些表格的过程中,如果你够细心,你会注意到有这三个时间是必填项,那就是: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日期,等到你退休以后,还会有一个退休时间,加起来的这三个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01 出生日期

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日期,是证明你身份的一个日期。但是,很多人在最初的时候年纪小记不住准确日期,在自己的资料填写上就很容易出错,虽然看着觉得影响不大。但是,这些小小的档案信息填写将会影响你退休的时间,也会在你退休时存在争议。因此,小编建议编制内的公务员们,在你填写资料、尤其是比较重要的资料时,一定要按照自己身份证上面的日期来填写,这样就不会出错啦,谁还会记不住自己的出生日期呢?

02 工作时间

小编这里所说的工作时间不是你每日的工作时间早九晚五,而是你参加工作的时间。一般大学毕业后大多数人也都参加了工作,还有一部分人是参加工作的时间较早。参加工作的时间,会与你的工龄有关,在职和退休时的工龄长短都会影响你的工资发放。

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退休时间的长短对退休工资的影响比较大;在企业中,如果企业有给你交社保,就会有社保缴纳记录,没有缴纳社保但是有劳动合同也是一样的,这些都是作为你参加工作时间的重要依据,有些在职人讲自己的参加工作时间填写成正在从事的工作入职时间,这样是不对的,这个时间要从你第一份签劳动合同的时间为准。

03 退休时间

当下法律规定的退休时间为:男60岁、女干部(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位)55岁、女工人50岁,特殊工种可以申请提前退休,事业单位女工人如果聘用到了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在55岁时满10年,可以55岁退休。

上班时间和退休时间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定,如果你开始就业的时间比较晚,对你的影响就是领到退休金的多少。如果上班的时间较晚,退休时间早,那么你退休后能领到的退休金就比较少;如果你上班时间也比较长,退休时间比较晚,能领到的退休金就较多。

退休时间的认定往往与你的出生日期密切相关,而出生日期是从你档案中查询到的,不管如何,这些都会马虎不得!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片段阅读易错点辨析

片段阅读是行测考试中题量占比较大且相对更为熟悉的一部分题目。熟悉是因为同学们其实从小就进行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受到其熏陶,而片段阅读题目与之紧密相关,所以这类题目恰好是同学们着重提分的部分,但是在题目实际完成,很多同学都会存在一些错误的想法,使得本应该正确率很高的题目正确率未达到预期目标,这里我们来总结一下在片段阅读中主旨观点题同学们经常存在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只关注首尾句

很多同学认为主旨观点题目的主旨就在文段的首句或者是尾句,在这样的认知下,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只看文段的首尾句,就直接进行答案的选择,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错误。首先,在考试中出现的主旨观点题除去总分或者分总文段,还存在转折、因果文段、并列文段等,同时即使是总分或分总文段,主旨句也不一定就是首尾句,因此,在做题时贸然把首尾句当做观点是很冒险的。

问题二:粗略浏览选答案

很多同学认为考试时间紧迫,片段阅读题干较长,很多同学草率地浏览一遍题干后选择了一个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但实际上正确率很低。同学们要知道,不分析文段句意,很难准确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尤其是文段复杂的情况,很容易选择一个错误的答案。虽然时间紧张,但是完成题目还是以质量保障为主,所以一道片段阅读题目,利用一分钟左右时间来阅读并不是浪费,并不能几十秒读一遍就完事。

问题三:纠结选项细节不同

很多同学在阅读答案时,会发现选项和题干存在一些小区别,同时会把这个区别无限放大,觉得作为题目答案会更严谨,但是这个时候同学们往往没有注意到由于细节不同而导致你们所选择的却是一个错的更离谱的答案,所以同学们在完成题目时,最好不要用细节型题目的思维来解题,而应该重点分析哪个选项更符合作者的观点与意图,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逻辑填空始终是学生难以逾越的鸿沟,除了常见词汇需要大幅度积累以外,更应该从根本上强化对于词语的辨析能力,从词根词源入手,了解词语的构成要素,才能更好地区分彼此之间的差异性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专题是:词语辨析之差异角度分析

寻找词语之间的差异角度,可以从意义、色彩等方面来思考

首先是意义方面:很多词语在含义表达的过程中,轻重缓急是有不同区分的,有的词语含义更重,有的词语含义清浅,从而可以帮助考生更清晰的分辨彼此的不同。

例如:积累VS积淀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思考,相近词语间不同的语素差异,积累和积淀的词语中,都含有共同的话题语速:积。既然词语的含义不同,那么彼此的差异性一定是不同的语素所带来的,所以我们可以定向的思考“累”和“淀”的不同点。累,强调的是累加、累计;淀,更多强调的是沉淀。其实二者的词语含义有着不同的表达深度,试想,任何的事物都是经历了岁月经年不断的积累,才能形成一个沉淀的过程。换言之,不断的积累才能形成一个积淀,所以,积淀的含义会更重一些。

其次可以思考色彩方面,比如褒贬义词。如果是褒义词,不能应用于贬义的语言段落中,如果是贬义词,无法适用于褒义的语段中。

各类型公职类考试笔试中,基本上都会包含行政能力测试这门科目。而不同的考试行测所涉及到的题型大致相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其中数量关系会考到数字推理这种题目。

数字推理已经逐渐退出国考和省考的舞台了,但是事业单位仍然钟情于这种题目。大部分考生面对数字推理的题目,都会感觉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只能盲目地去尝试,由于方法不明确导致最终做不出只能放弃。

接下来,帮助广大考生梳理一下数字推理的答题思路:

1、观察数列特征。

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观察。首先是观察数列的整体特征:例如项数比较多数列比较长,需要将数列进行分组,分成若干个短一点的数列,常见的分组方式有按照奇数项和偶数项分成两组、两两一组和三三一组等,不管如何分组,我们都只需要观察每一组中各项之间的规律;如果数列中大部分项都是分数、小数或者根式数字,需要把它们拆分成各个部分,考虑每个位置上的数字之间规律。

其次是观察数列整体的变化幅度:所谓变化幅度就是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关系。例如变化幅度在1-2倍左右,可以考虑等差数列变式或者和数列;变化幅度在2-6倍左右,可以从倍数数列的角度去思考和尝试;变化幅度在6倍以上,这里所说的6倍以上是指数列的最后几项之间的幅度,前几项幅度允许小一下,此时我们应该考虑乘积数列或者多次方数列。

最后是观察数列的局部特征:比如数列中是否存在加和、作差和倍数关系;数列中是否能找到“30”和“60”左右的数字,这种题可以直接考虑多次方数列;当我们看到数列中,有数字是以“0”或“5”结尾的,而大部分数字也都是合数,可以尝试讲每一项分解成两个数字的乘积,再分别考虑每个部分的规律。

2、使用万能的逐差法。

逐差法指的是分别用后一项减去前一项,作差找规律的一种方法,当然如果作一次差没有规律,还可以继续作差,最多减三次,没有规律的话立即改思路。这个方法是每次数字推理毕考的,除了等差数列的题目需要用逐差法解决以外,如果某一道题,考生看不出规律准备放弃了,一定要尝试完逐差法再决定是否放弃。

只要大家学会解题思路,通过不断的练习,提升自己的敏感性,一定可以做出大部分数字推理题目。最后给广大考生一个小建议,考试时平均给数字推理一题一分钟左右的时间,不要超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