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伍迪艾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我觉得伍迪艾伦的电影主要在于打破精致的平衡。

伍迪·艾伦作为美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电影人之一,在其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创作了四十余部电影,且多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等著名奖项,除却奖项与美名,其多部个人风格浓厚的作品同样受到艺术群体的肯定与喜爱,极具“伍迪·艾伦式”风格的电影创作更是使他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电影作者,本文试从这位导演的《蓝色茉莉》与《午夜巴黎》入手,分析伍迪·艾伦在题材选择、主题表达、镜头语言方面所呈现的浓厚的导演艺术风格。

当我们在谈论伍迪艾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在谈论伍迪艾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着1951年“电影手册派”的两个理论原则,即巴赞关于真实性的思想(电视摄影的本性、个人主义的哲学倾向)与作者电影的提出,法国新浪潮运动出现,特吕弗旗帜鲜明地提出编导合一是“真正确认导演中心,使导演成为真正的书写者,使导演的个人特征和个人风格充分体验在电影中的提前条件。”要求导演给予作品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一观点的提出,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许多电影人。包括伍迪·艾伦在内,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伍迪·艾伦就做出决定,除非自己是不容置疑的唯一制作人,否则不会接拍任何一部电影。这也使得他自此创作的《安妮·霍尔》、《开罗紫玫瑰》、《午夜巴黎》、《蓝色茉莉》等多部电影带上了极其强烈的作者化色彩,他从单一的喜剧无厘头转型,更多关注于徘徊于在不同城市的主人公多维度内心世界的探索。

一、 伍迪·艾伦的题材选择——中产阶层完美面孔下的焦虑与不安

首先,伍迪·艾伦习惯于将“中产阶层”作为影片的主要表现对象,譬如《蓝色茉莉》中的茉莉,《午夜巴黎》中的吉尔、伊内兹。他们符合观众心中对于 “中产阶层”的设定,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或技术基础的体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

在伍迪·艾伦的影片中,你很少见到男人穿着T恤短裤,或者女人穿着色彩艳丽的流行服饰,无论是落魄的茉莉还是穿越回午夜巴黎的吉尔,他们从来都穿戴“合体”,住高档公寓与酒店,出入博物馆、高级餐厅、品酒会等场所,谈论的也几乎都与文学艺术相关。这样的群体在大众看来几乎与烦恼无关,是生活在另一阶层的人类。

然而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他却兴致勃勃地给我们展现这一群体的窘境与失败,出轨、破产、分手,用力打碎表面的优雅与平衡。

当我们在谈论伍迪艾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茉莉曾经自己笃信的完美婚姻最终破裂,自己必须与曾经最轻视的妹妹一起生活,一起过着廉价、无聊的琐碎人生。她穿着高级套装去牙医诊所上班,坚持着自己的高雅与寂寞,却终于在被牙医骚扰不堪后痛哭,片尾一个人坐在长椅上,回忆起此生的片段,只能点起一支烟。《午夜巴黎》中,吉尔厌倦现在这个时代好莱坞的快速与工业化,梦想回到黄金时代。而吉尔的纽约未婚妻,时髦、富有,有一对被称为“观光客”的父母,后期出轨保罗,也是一位通过喋喋不休播报艺术史体现自己的水平的中产……《汉娜和她的姐妹们》中,主角在被拖去观看一场地下摇滚演唱会时,恨不得多呆一秒就要咬舌自尽,他们也许博古通今,却出乎意料地在中产的面具下不快乐,这与人们预想的中产相差甚远。他们永远在婚姻、爱情、事业、金钱中挣扎。

其次,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与这些中产阶级挂钩的,往往是“知识分子。”吉尔作为一名好莱坞的抢手编剧,既不具备政治意识形态属性,也不是高居象牙塔顶端的学究,他并不高高在上,甚至更多时间表现出敏感、焦虑、神经质,这与伍迪·艾伦在现实中的导演身份重合,他将自己放进“小知识分子”中,成为他们的一员,探索每个人在生命路途中的心理问题与情感障碍。无论是吉尔还是伍迪·艾伦,都在寻求一种阶层的“认同感”,吉尔对纽约客式的女友、岳父岳母并不满意,他们对吉尔沉稳且具有深刻文学底蕴的内在也视而不见。他渴望用自己真心实意创作出的作品获得作家群体的评论、认可,所以他选择了穿梭于午夜,回到了爵士时代,与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并肩谈论作品,并且最终取消了与未婚妻的婚约,遵从内心想法,与巴黎街头的女孩在一起。

而对于伍迪·艾伦,在纽约布鲁克林犹太区长大,那并不是中产阶级白人居住的地方,而是工人及少数族裔聚集地。而他的电影氛围却只围绕他“成功”后的周遭:上东区。用尽所有胶片与才华来刻画中产阶级,然后再将其推翻,美好结局都仿佛一个嘲讽,我们不禁猜测,伍迪·艾伦曾经在中产这一堵厚实而坚硬的墙壁前碰过多少次灰,还是他骨子里对中产就抱着嘲讽与不信任,让他如此费力描绘那些属于中产的,美妙浪漫又精致的白日梦想呢?

当我们在谈论伍迪艾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伍迪·艾伦的主题表达——喜剧外表下的悲剧

伍迪·艾伦早期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悲观主义者,我觉得真正的幸福是不可能得到的,对于这一切你能做的只是让自己尽量不去想它。”无厘头喜剧包装下的,是欧洲电影一贯的冷静与克制、阴暗与明亮、快乐与伤感,他始终展现人性的焦虑、紧张、为难,尤其以表现浮华城市中的信仰迷失、精神惶恐、道德的两难、婚姻的背叛见长。

三、 伍迪·艾伦的镜头语言——配合故事需求的精致

影片的色调统领全片的色彩倾向与风格。在《蓝色茉莉》中,其色彩基调主要为暖黄色,柔和美丽。在《午夜巴黎》开始的3分钟长镜头中,导演设计了热烈的暖色空镜头,以此表现夏日的欧洲名城——巴黎带给人的感觉,4分钟的长镜头,多以固定机位的远景,用60多个空镜,集中拍摄一天之内不同时段、不同天气、不同街道的巴黎景色。在轻缓悠和的爵士乐曲中,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香榭丽大道上悠闲的人群,细雨中的塞纳河左岸,余晖映照下的凯旋门宛如一幅幅动态的精美画作为观众呈现出巴黎全貌。而在主人公漫无目的的行走中,观众也随之看到莫奈作画的池塘,罗丹雕刻的《思想者》,展览着毕加索画作的艺廊。伍迪·艾伦在影片中迎合了观众对于作为浪漫之都和艺术之都的巴黎的所有想象。

四、 结语

如今,已经81岁的伍迪·艾伦,依旧保持着极大的创作热情,不断推出新作,他的新片终于定名为《社团咖啡店》,“这是关于一个生活在纽约的犹太家庭,家中的一员前往洛杉矶去做电影经纪人,所以影片故事将发生在1935年的布朗克斯(纽约市最北端的一区)和30-40年代的好莱坞。”

我们不难看出,伍迪·艾伦在自己的一系列作品中从题材处理方式、主题的选择、视听语音的表达等各方面呈现出的独特个性与艺术风格,都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好莱坞合家欢喜剧的另一体系。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对于阶层流动的思索、人类悲剧命运的探寻、间离手法的使用以及创作风格的日渐独立,都使这位导演成为美国电影界带着浓厚欧洲味道的独特存在,在带给观众思索与启迪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参考文献:

张晓明 《伍迪·艾伦影像艺术风格解析》

王晶 《伍迪·艾伦电影风格形成研究》

程曦 《浅析特吕弗的导演艺术风格》

李媛媛 《论伍迪艾伦的电影艺术》

高倩 《后现代的忧郁喜剧》

孙昊明 《从午夜巴黎看电影作者伍迪·艾伦的三大情结》

豆瓣电影 lxy《中产阶级荒诞喜剧之午夜白日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