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以下简称大法官)是美国司法权力体系的最高管理者,实行终身制,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通过方可上任。大法官提名历来是美两党继大选和国会选举之后的又一争夺焦点。7月9日,特朗普提名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法官布雷特·卡瓦诺接替主动退休的肯尼迪担任大法官,迅速成为美国政坛和境外各大媒体的热点事件。今天,全球君将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场被称之为“揪耳朵咬鼻子的战斗”究竟是怎么回事。

卡瓦诺是何许人?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典型高帅富,个人能力突出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布雷特•卡瓦诺(Brett Kavanaugh)出生于法律世家,马里兰州长大,耶鲁大学法学博士。是个高帅富没错吧?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他曾在美国司法部、律师事务所、白宫和美国法院等部门(企业)任职,2003年获小布什提名任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美国司法体系中重要性仅次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但民主党认为其过于党派化,拒绝通过该提名。

直到2006年,该提名获得通过,卡瓦诺正式成为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法官至今。期间,卡瓦诺共完成300多份书面意见,有13份被美国最高法院采纳(其中1份意见采纳被撤回)。不怕别人是高帅富,就怕别人起点比你高还比你努力!!!全球君已经无限嫉妒了。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与布什家族关系密切

善于提拔部下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卡瓦诺与布什家族关系密切,曾参与调查克林顿性丑闻,与特别检察官斯塔尔共同执笔最终调查报告,为弹劾克林顿奠定了法律架构。卡瓦诺与新任大法官戈萨奇是校友,均担任过肯尼迪大法官的法律助理。8位现任大法官中有7位雇佣39位曾为卡瓦诺担任法律助理的人员进入最高法院工作,卡瓦诺至今总共就雇佣过48位法律助理。

自身素质过硬,不仅会读书,工作能力也突出,人际关系上还能长袖善舞!全球君已经无语了!!还有更重点的!!!自古美人都看上英雄,卡瓦诺的妻子是长期(包括小布什担任总统期间)担任小布什私人秘书的阿什利·埃斯特斯,目前两人育有一双女儿。天啦咯,要不要太幸福!!!

提名会通过吗?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据全球君判断,特朗普任期内,卡瓦诺一定能当上大法官。嫉妒也没办法,洗把脸冷静冷静,一起看看原因吧。

民主党手上可打的牌不多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表示,将力阻卡瓦诺的提名。但目前情况看,民主党可打的牌有:攻击卡瓦诺的政治立场、拉拢可能反水的共和党投反对票,要求进行文书审查拖延听证会举行等。

特朗普志在必得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全球君认为民主党这几张牌都不会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因为:

(1)肯尼迪大法官退休是特朗普政治努力的成果。

特朗普与肯尼迪在德意志银行工作的小儿子贾斯汀存在密切的商业利益关系,贾斯汀一手推动德意志银行成为特朗普最大的贷款方,为其在纽约和芝加哥的摩天大楼提供超过10亿美元的贷款。特朗普上任后,在多个场合以不同的方式主动向肯尼迪示好,还挑选肯尼迪的多位前助理,出任大法官或联邦法官,此前已提到新任大法官戈萨奇和新提名大法官卡瓦诺均是肯尼迪的前法律助理。而且,肯尼迪大法官今年才82岁(现任大法官中还有两位年龄达到80岁,分别是金斯伯格85岁及布雷耶80岁),身体还健康,主动退位让贤对于特朗普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人情了。以特朗普的行事风格,这一块到嘴边的肉是肯定要吃下的。

(2)民主党在大法官提名投票中已经失去主动。2016年大法官斯卡利亚突然辞世,奥巴马提名中间派加兰继任未获通过,希拉里又输掉2016年举行的美国大选,才有特朗普的戈萨奇提名。

(3)卡瓦诺极具个人能力,且已为此经营多年,民主党不太可能从卡瓦诺白宫任职的资料中寻找出大破绽。

综上,若中期选举中,民主党无法夺回参议院多数席位,特朗普任期内卡瓦诺大法官提名必获通过。民主党现在很方,在媒体上活跃的希拉里最近都不怎么跳了。大家说,全球君是不是很聪明呢?如果您不是太忙,又觉得全球君分析得还算有道理,麻烦阅读到最后点个赞吧。

上任后有什么影响?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说了这么多,但是大法官提名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您人在美国,或者有在美国生活的朋友,那影响可大了!就算您在国内,影响也是会有的哦。容全球君与您慢慢道来。

美国的司法将偏向于保守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司法保守是啥?

别急,咱们看看卡瓦诺法官的过往判例,您就知道了。

在卡瓦诺以往的判例中,他支持拥枪、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政府收集大数据,反对奥巴马医改、移民投票资格和激进堕胎主张,契合共和党政治观念。也就是说,卡瓦诺上任后,近期美国频繁发生的枪击事件还会增加,在美国看病可能更贵,你的隐私都有可能被美国政府收集,美国的司法将向保护共和党利益的方向倾斜。

您知道共和党代表的是哪个阶层的利益吗?

想想特朗普!您就知道了。现在是不是有点担心您在美国生活的朋友的安全、医疗和隐私问题呢?当然,如果您的朋友属于特朗普或者卡瓦诺这类的,那可就要恭喜您了。

特朗普的总统权力将更稳固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卡瓦诺的法律优势在于行政法方面,在上述提到的300多份书面意见中,有100多份涉及行政法。卡瓦诺支持依法行政,但其观点偏向于加强总统的权力。

1998年,卡瓦诺在一篇题为《总统和独立检察官》的论文中认为:在职总统不能被刑事起诉。

1999年,卡瓦诺在一次圆桌会议上发言批评联邦最高法院1974年判例法《合众国诉尼克松案》,他认为此案存在判决错误,最高法院不应限制总统行政特权。

2009年,他在另一篇题为《第四十四任总统任期内及之后的三权分立问题》的论文中更进一步声称总统既不能被刑事起诉,也不能被民事起诉。

2015年,卡瓦诺在玛凯特大学法学院演讲的时候声称总统如果对某项法律具有“合理的宪法上的反对意见”的话,总统可以不遵守该法律,除非法院下令他遵守。

以卡瓦诺的观点和其与肯尼迪、特朗普三人之间的关系,卡瓦诺成为大法官毫无疑问会加强特朗普的行政权力,甚至使其超越于法律之上。而且,特朗普在美国司法系统中的布局不仅只是大法官层面,其上任后,已创纪录的任命了多位保守派法官。

特朗普这是要搞事情?那与我何关?想想近期特朗普对我发起的全面贸易战,中兴事件中美国会欲立法限制特朗普的权力,是不是觉得这个世界有点小?

特朗普“通俄门”调查或迎来拐点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咱们再说说和特朗普自身相关的事情——“通俄门”

民主党想要像共和党对付克林顿一样,来一个让特朗普名誉扫地的调查,使其引咎辞职,这就是“通俄门”背后最大的政治动机。但是,以卡瓦诺在职总统不能被刑事起诉,甚至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可以不遵守法律的观点!

卡瓦诺上任后,特朗普是不是可以直接弹劾,甚至是发一条推特直接让特别检察官穆勒休息了?民主党告到美联邦最高法院,您说判决结果会怎样?民主党自己也说了,卡瓦诺过去有关在任总统不应因犯罪调查而受到弹劾的看法,将对特别检察官穆勒负责的“通俄门”调查产生影响。舒默说得更直接,特朗普“选择了能在穆勒调查中给他最好保护的候选人”。

共和党将建立长期优势地位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大家会问了,这怎么会呢?共和党和民主党已经争了一两百年了,除了经济大萧条和战争时期的罗斯福、战后初期的民主党和冷战时期的共和党等特殊时期有向一边倾斜的趋势外,其他时间基本都是轮流执政。诸位读者请先看看大法官的现状,如下表所示: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诸位请注意民主党提名的自由派大法官的年龄,如特朗普获得连任,还有6年执政时间,届时金斯伯格将达到91岁,而布雷耶也86岁了。是不是很有可能在此期间出现什么意外状况呢?

如身体不适或工作精力不足等。

最极端的情况是,两位自由派大法官换成由特朗普提名的保守派了。届时,大法官保守派和自由派的比将是7:2。虽然从历史判例看,大法官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但如此悬殊的比例,很难再保持天平平衡。就算最极端情况不会出现,从年龄结构和当前局势看,共和党在大法官上已赢得一定优势。而且由于大法官终身制的特点,这种优势将长期存在。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大家可能又问了,共和党在美国政坛取得优势,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呢?

咱们从美国的三权分立说起。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是宪法规定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是建基于宪法的国家。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从选举中产生,而司法部门中的大法官实行终身制,且具有宪法的解释权,其独立性或是美国三权分立平衡的核心。现在,天平有向共和党的保守派倾斜的趋势了,也就是说,共和党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美国政坛的主导力量。全球君不懂政治,智能粗略查了一下与共和党相关的关键词:企业精神、经济古典自由主义、外交和国防态度强硬……全球君不敢再往下想了,留给各位看官吧。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诸位看完之后有什么想和全球君说的吗?欢迎留言讨论哦。如果觉得全球君今天的分享还不错的话,麻烦您有空帮忙扩散一下,全球君一直很努力要把最好的自己呈现给大家呢。今天就到这里了,非常感谢您给予的时光。再见!

特朗普继续扩大共和党势力,将触手伸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