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份回購潮 「強心針」挽救市場見底

上市公司股份回購潮 “強心針”挽救市場見底

摘要

【年內340家上市公司斥資145億元實施回購】6月份以來至7月12日,有154家上市公司發佈股份回購計劃,174家公司實施了回購,回購金額合計為69.77億元,今年以來已有340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份回購,回購金額合計為145.08億元。(證券日報)

年內340家上市公司斥資145億元實施回購 分析人士稱,這表明公司認為股價已超跌,或是市場見底的一種信號

在股市低迷之際,上市公司進行股票回購或能為公司股價注入一針“強心劑”。6月份以來,上市公司發佈回購計劃和回購實施公告更為密集。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6月份以來至7月12日,有154家上市公司發佈股份回購計劃,174家公司實施了回購,回購金額合計為69.77億元(參考市值,下同),今年以來已有340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份回購,回購金額合計為145.08億元。

有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股份回購對公司股價有一定利好作用,當前上市公司紛紛出手回購,說明公司認為股價已經超跌,或是市場見底的一種信號。

廣發證券分析師戴康在研報中稱,本輪迴購潮持續時間(自2017年11月份以來)接近前兩輪迴購潮,或從側面印證了A股處於估值底部區間。

上市公司

密集發佈回購計劃

7月12日,龍蟒佰利發佈回購公司股份的公告,稱擬以不超12億元,且不低於3億元的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18元/股,回購數量不超過已發行總股本的4.92%,即不超過1億股;回購股份的實施期限為自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本次回購預案之日起不超過6個月。

龍蟒佰利稱,回購是基於對公司價值的判斷和未來發展的信心,為有效維護廣大股東利益,增強投資者信心,進一步完善公司長效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核心及骨幹人員的積極性,有效地將股東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團隊個人利益結合在一起,推進公司的長遠發展,回購的股份擬用於股權激勵計劃、員工持股計劃或註銷。

隨著大盤迴調,上市公司股價大幅下挫,部分公司出於對未來發展的信心,也為了增強投資者信心或進行股權激勵,紛紛出手回購。

《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7月12日,自6月份以來,有154家上市公司發佈股份回購計劃,其中,70家為股權激勵回購,84家為普通回購。

其中,美的集團計劃回購規模最大。7月5日,美的集團公告稱,將以不超過40億元、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50元/股的條件下回購公司股票,回購的股份將予以註銷。若美的集團此次回購實施,將成為A股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回購。

除了上述兩家公司之外,華鐵股份、啟迪桑德、華業資本和東方雨虹也在6月底和7月初發布回購計劃,回購金額上限均為10億元。其中,華鐵股份和華業資本的回購計劃已經獲股東大會通過。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6月份以來,上市公司紛紛發佈股票回購計劃,主要原因在於內外衝擊的影響之下,大盤大幅下挫,個股跌幅較大。為了提振市場信心,部分上市公司提出股份回購方案,表明公司大股東看好公司業務,有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對股價也有一定利好作用。

今年340家公司

合計回購145億元

《證券日報》記者據數據統計,今年以來至7月12日,共有340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份回購,合計回購442次,回購金額合計為145.08億元。僅6月份以來,就有174家公司合計回購69.77億元,佔今年總回購金額比例為48.09%,接近一半。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至7月12日,有40家上市公司回購金額超過1億元,回購規模前三甲分別是永輝超市、蘇寧易購和海南海藥,回購金額分別為16.25億元、10億元和5.1億元。3家公司股份回購目的均為實施股權激勵。另外,有26家公司因盈利補償,以1元或0元價格實施回購。

廣發證券研報顯示,此輪迴購潮起始於2017年11月份,自2009年以來,A股共有三輪迴購潮,前兩次分別是2012年10月份至2013年6月份、2015年8月份至2016年6月份,前兩次回購潮均是在A股較為低迷的時期出現,回購潮結束或接近結束時,A股已經見底。

廣發證券分析,由於回購潮結束是是股價底的同步或滯後信號,因此難以通過回購潮來判斷股價底。但是,本輪迴購潮持續時間已接近前兩輪迴購潮,側面印證了A股處於估值底部區域。

戴康認為,回購對大盤走勢影響不大,但是股票回購對個股股價有一定支撐作用。從三次回購潮來看,在回購期間,有回購的股票絕對漲跌幅中位數雖然不一定為正,但相對上證綜指漲跌幅中位數明顯為正。回購結束後一個月內,此前有回購的股票漲跌幅中位數依然為正。

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表示,上市公司紛紛進行股票回購,說明公司認為股價已經超跌了,或是市場見底的一種信號。當前,投資者可以關注業績超預期的板塊,如新能源汽車和白羽雞板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