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打車難而突破底線,美團打車 「颶風行動」 堅守規範化

現如今,網約車新政已經施行了兩週年,但打車難的問題再次出現。尤其近日因降雨天氣原因,使得叫車軟件顯示“附近無可用車輛”,用戶的打車等待時間也變長。有人認為,造成打車難的原因除了天氣外,還和地方開展的網約車治理行動有關。針對這一說法,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回應:打車難不能用非法經營來緩解,也就是說不能通過放縱非法營運來緩解打車難,而是要多措並舉,通過優化發展公共交通發展,以及出租車分時租賃等多種措施來解決。

這一回應明確了交通部對規範化網約車的決心,也確定了網約車未來發展的主方向。在網約車行業迅猛發展的過程中,一些網約車平臺就因對問題視而不見,一味追求規模效應,使得不少未獲得經營許可的駕駛員及車輛從事非法營運,給消費者埋下了很大安全隱患。像是剛過去的鄭州空姐遇害案就是其中的極端案例之一。令全社會對出行安全更為關注。

不因打車難而突破底線,美團打車 “颶風行動” 堅守規範化

按照改革部署,網約車在發展的同時,也會加快網約車合規化、合法化的進程,加大了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防止不合規的企業車輛和人員進入出租車行業。吳春耕認為,守住底線,也是為了保證乘客出行的合法權益。打車難是客觀存在的,但絕不能因為打車難,就讓黑車重新回到市場。

而面對不規範的網約車,不少平臺已經開始逐步探索,做出一些努力了。前不久美團打車的規範化發展專項“颶風行動”就剛好滿百日。這項行動於4月在上海開展,目標是針對“外牌車”等不合規行為,狠抓嚴查進行清掃整治。

不因打車難而突破底線,美團打車 “颶風行動” 堅守規範化

美團打車的“颶風行動”自啟動以來,通過升級入網審核機制、引入創新技術、強化常態化管控,致力實現對車輛和駕駛員入網及在網的全流程管控。“颶風行動”中,美團打車還藉助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創新技術,上線颶風系統(即不合規車輛和駕駛員審核清查系統),並推出“人臉識別、線下驗車、臨時抽檢”三大審核機制。

不因打車難而突破底線,美團打車 “颶風行動” 堅守規範化

這意味著,要成為美團打車平臺駕駛員,在入網審核環節就要經過線上兩輪審核和線下驗車三重關卡,首次接單或更換設備時需進行人臉識別,日常接單過程中還將面臨臨時抽檢。

美團打車致力清退違規車輛、打擊人車不符等,全鏈條推進規範化發展。對他們來說,用戶安全才是最應考慮的問題。未來,監管部門的查處力度勢必也是隻增不減。在網約車新常態環境下,企業需要自查自糾,主動承擔保護消費者權益落實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像美團打車等企業做出的探索,值得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