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小學招生季,警惕2018年上海「條子生」「共建生」新暗流

又到中小學招生季,警惕2018年上海“條子生”“共建生”新暗流

又到中小學招生季,警惕2018年上海“條子生”“共建生”新暗流

備受關注的2018年上海市小學和初中招生方案日前終於塵埃落定。根據上海市教委公佈《2018年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規定今年上海的公民辦小學同步招生,公民辦初中政策與2017年保持一致。

但與此同時,每年到了中小學招生季,上海“條子生”“共建生”現象同樣開始蔓延滋生。

又到中小學招生季,警惕2018年上海“條子生”“共建生”新暗流

近日,小編就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公開叫賣滬上中學必進名額的信息,相比較這種明目張膽的行為,更多上海“條子生”“共建生”新暗流已經湧現。

雖然滬上各區近期也陸續公佈了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工作實施方案,並公佈了聯繫電話、監督電話,但接到來自四面八方諮詢熱線,更忙碌的恐怕還是滬上中小學校的校長們了。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校長戲言:“一到3月招生季開始我就不怎麼敢開機接聽電話了,因為很多電話都是來套關係、找門路的,回答對方學校要嚴格執行中小學相關招生政策吧,對方還以為是在擺官腔,跟我說‘檯面上的事情你搞定,檯面下的事情你放心’,真是有點讓人哭笑不得。”

又到中小學招生季,警惕2018年上海“條子生”“共建生”新暗流

上海“條子生”“共建生”現象為何總是暗流洶湧?

有人認為,那是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導致的必然現象;有人直言,學位,並不僅僅意味著孩子讀書的機會,更是一種資源,背後捆綁著方方面面的關係,在多年經營中,漸漸有了資源互換的默契。

所以,儘管滬上各區中小學招生工作實施方案越來越規範和細化,總還是有一些所謂的“中間人”,希望找到政策漏洞從中牟利。

又到中小學招生季,警惕2018年上海“條子生”“共建生”新暗流

俗話說,“斷人財富如殺人父母”,更何況每個孩子讀書機會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即便“入學報名系統”繼續開闢實名“舉報投訴”欄目,即便身邊“條子生”“共建生”現象已經暗流湧動,舉證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因為當事人往往是一群“病急亂投醫”的家長,配合度相當高,只要有一線希望,也全盤相信所謂的“中間人”,即使事情辦不好辦不成,最後也會選擇隱忍,這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監督電話在招生期間或成為“聾子的耳朵”,事後追責又因為牽涉到孩子已經入學等問題,往往不了了之。

懇請引起重視,未被民辦學校錄取後如何“統籌”已被盯上。

又到中小學招生季,警惕2018年上海“條子生”“共建生”新暗流

讓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今年上海中小學的招生政策,明確規定今年上海的公民辦小學同步招生,公民辦初中政策與2017年保持一致。

其中,公民辦同步招生是上海第一年執行的新政,主要包括統一入學信息登記、同步網上報名公辦小學或民辦小學、同步進行公辦小學第一批驗證和民辦小學面談等環節,執行效果將備受各方關注。

又到中小學招生季,警惕2018年上海“條子生”“共建生”新暗流

對此,小編懇請有關部門引起重視,不要讓未被民辦學校錄取後如何安排公辦學校的新政,成為“條子生”暗流湧動的新災區。

我們注意到,在未被民辦錄取後,如何安排公辦學校就讀的相關政策上,雖然設立了一定的招生安排原則,但“頂層設計”到了具體執行四是否能管用還有待考驗,畢竟為了實現公平,政策設計“有時不得不站在人心最壞的角度”去思考,不要讓最後的“統籌”成為招生漏洞,演變為“條子生”的保底或擇校操作!

又到中小學招生季,警惕2018年上海“條子生”“共建生”新暗流

所有走向公平的路,都需要一個起點。要發展公平優質的教育環境,這個起點需要每個與之有關聯的人拿出積極態度去維護!

又到中小學招生季,警惕2018年上海“條子生”“共建生”新暗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