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賢后:朱棣的賢內助,大軍兵臨城下,率領女子穿鎧甲守城

明朝有大腳馬皇后,作為朱元璋的妻子,她可以稱得上是一代賢后。也許是受了她的影響,她的兒媳也繼承了她的優點,一心一意輔佐丈夫,她就是仁孝皇后徐儀華,也就是朱棣的妻子。朱棣能成功上位當上皇帝,和她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徐儀華的家庭就和皇室有密切的關係,她的父親就是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大將徐達,本來兩家關係就比較親近,再加上徐儀華自小聰慧,性格也是賢淑類型的,而且她還喜歡讀書,眾多優點加起來,讓皇室和徐家結成了親家,把她許配給了朱棣。

中國古代賢后:朱棣的賢內助,大軍兵臨城下,率領女子穿鎧甲守城

朱元璋有眾多的兒子,他最喜歡的就是太子朱標,而朱棣排行老四,他有不亞於太子的能力,這也是朝臣都有目共睹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偏偏朱元璋就是不喜歡他,在朱標死後,滿朝文武都認為朱棣是太子的不二人選,但是朱元璋偏偏選了孫子朱允炆繼位。

這就導致了朱棣和朱元璋的關係越來越僵化,甚至為了解決孫子的威脅,朱元璋一度打算殺掉自己的這個兒子,但是最後卻始終沒有下手。可能有人會疑問,這和徐皇后有什麼關係?

中國古代賢后:朱棣的賢內助,大軍兵臨城下,率領女子穿鎧甲守城

史書上有所記載,徐儀華嫁給朱棣之後,待人處事非常謹慎,為人也比較隨和,對朱棣和長輩都很體貼。這些也都被朱元璋和馬皇后看在了眼裡,雖然是兒媳婦,但是他們對這位女子都寵愛有加,和對朱棣的態度完全不同。

這一點就非常關鍵了,朱棣不被喜愛,而他的妻子卻深受恩寵,這樣一來等於是一味調和劑,徐儀華作為中間人,幫助朱棣拉近了和朱元璋的關係,在兩人鬧僵的時候,又能以這層身份調解,這對當時的朱棣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他很有可能被朱元璋直接處決了。

中國古代賢后:朱棣的賢內助,大軍兵臨城下,率領女子穿鎧甲守城

後來朱棣被封為燕王,她也跟隨朱棣一起去了藩地,馬皇后過世,雖然她不在宮中,但卻主動按照禮制,每日素食淡飯,馬皇后臨終前的交代,也是能一一背誦下來。遠在藩地的她,能做到如此程度,可見此女子的仁孝之心。

在靖難之變爆發之後,朱棣率軍直奔北平,大將李景隆趁此機會,率兵到了朱棣的主城。當時城中已經沒剩多少兵力了,面對李景隆的大軍,是徐儀華站出來佈置了防禦工事,然後還鼓勵了士兵,百姓,連他們的妻子,也都一起穿上了鎧甲守城。

中國古代賢后:朱棣的賢內助,大軍兵臨城下,率領女子穿鎧甲守城

後方的安定,讓朱棣沒有憂慮,故而可以率軍所向披靡,很快就攻下了帝都。這一次事變雖然爭議頗多,但卻實打實地讓朱棣登上了皇位,成了皇帝的他也沒忘記徐儀華,把她冊封為皇后。當上皇后的她,常常會勸導朱棣,兩人的關係也很像明太祖和馬皇后。

朱棣當上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封賞外戚,他們都立下了很多功勞,徐皇后的弟弟徐增壽,因為給朱棣密送情報,被朱允炆發現之後下令處死。朱棣打算追封,但是她卻勸說朱棣不能給予外戚太多的權力。面對自家人能做到如此公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中國古代賢后:朱棣的賢內助,大軍兵臨城下,率領女子穿鎧甲守城

古代皇后母儀天下,我認為只有徐皇后真正做到了,她寫出了勸善書在天下頒佈,規勸眾人要一心向善。之後又以妻子的身份,編寫了內訓,以此來教導宮中的女子和大臣們的妻妾。她認為皇帝和官員的好壞,跟內人有很大的關係。

可惜的是這麼一位好皇后,僅僅做了四年的皇后就病逝了,當時的她才46歲。失去妻子的朱棣十分悲痛,在葬禮上命群臣祭拜,又追封諡號為仁孝皇后,她也成了第一個葬入明十三陵的人,可見朱棣對她的感情有多深。

中國古代賢后:朱棣的賢內助,大軍兵臨城下,率領女子穿鎧甲守城

縱觀她的一生,雖然沒經歷持久的戰亂,但是和馬皇后的性格十分地相似。她們都是皇帝的賢內助,而且朱元璋和朱棣脾氣都不好,唯獨這兩位皇后的話他們能聽進去。這麼看來徐皇后能被朱元璋和馬皇后喜愛,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她臨終之前,都沒考慮自己,而是想到了當初一起和她守城的女子們,遺憾自己沒能再次回到當初的地方,對她們一一慰勞。作為名將之後,她不會不知道朱棣當初發動兵變意味著什麼,但是她還能堅定地支持自己的丈夫,這種氣度在女子身上也是十分少見的。

中國古代賢后:朱棣的賢內助,大軍兵臨城下,率領女子穿鎧甲守城

雖然朱棣的皇位是奪來的,但這並不能否定徐皇后不是一位賢后,說篡位只不過是站在朱允炆的角度罷了,更何況歷朝歷代,皇室裡的互相爭鬥難道還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