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历史上的修炼者肉身不腐之谜

安康历史上的修炼者肉身不腐之谜

古代修炼的人一般都兼搞医疗活动,一些大的炼丹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如葛洪、陶宏景、孙思邈和他的弟子孟诜,当然在安康修炼的张紫阳也不例外。他们把炼丹的药物引入到医疗实践中,从而丰富了我国传统药物学的内容。继张紫阳之后,明、清之际,在安康山区的释、道修炼者,虽然没有找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方,但在长期炼丹活动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中,却为死后肉身不腐探寻到尚不为人知的秘方。据地方志称和考古调查,安康一地发现的肉身有以下几则:

1.据《旬阳县志》载,有王道元者,“山西临汾人,幼学道。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寻真至邑北之百神洞,洞窈深,自下而上,崖顶有一孔上漏天光,中有百神像。道元棲息其中,遂菱化焉。”其肉身长存

2.《旬阳县志》又载,光绪年间,有李志诚者,柳村铺人精修炼之术,以医治人疾。“寓百神洞,悟性性命圭旨,善修养喜施与。逢旱祷雨,每数日不食。晚年丹成,先饮水以涤肠因跌坐问其徒曰:端否”?曰:“端。遂遂留偈而逝。土人移尸洞侧,与王道元之肉身并把焉。”

从以上两则得知,王道元卒于康熙末,到光绪时,已有一百四五十年,其尸身仍然露处于百神洞。而李志诚肉身的形成则为我们探索肉身之谜提供了蛛丝马迹,如“先饮水以涤肠

腑”,这在现代也有一定医学根据。

3.《砖砖坪厅志·桐庙附传》:“弘一庙,在城隍庙西,厅民公建,把弘一仙者。”《砖坪厅志》按:“弘一,张姓,弘一其名。性孝谨,家贫以佣工养母。母卒,始于笔架山结草庵习修炼术。…卒于道光末年,相传仙将以肉身飞升,为其弟子所误,坠崖下,崖高干例,下皆乱石,仙坠其间,肌肤完好如故。土人即于山上建庙祀之。成丰日时,始迎祀城中。”

安康历史上的修炼者肉身不腐之谜

4.1988年,安康地区文物普查队,于岚皋县(旧砖坪厅)笔架山西侧山巅上,发现一具不干、不腐的肉身,结迦跌坐于莲花盆中,盆为木质,已经变黑朽烂,但仍可辨出盆沿饰仰莲纹浮雕。肉身光头,发荐可数,额饱满无纹,两频丰盈,具有弹性,左手横放在膝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一副庄严的说法相。年约三十许。露处于自然风雨之中。附近有舍利塔塔铭一通,高0.43米,宽0.26米。铭文如下:

弘一达慈和尚,亲秦省兴安府砖坪厅纸房河张氏之后,生于(以下字漫速,缺10字),法众达镒和尚亲四川保宁府道江县洪品场古宁楼房弯刘氏之后,生于辛丑年(乾隆回十六年)十月初七日寅时。二人同提曰:“弘光闪烁下灵台,一派思爱若尘埃,达彻十三劫前事,慈光巍痛大我怀;法语重重点孔般,众口一词透心才,通天物地无阻挡,竞同证战魔台,”谒毕同时而近,塔于东西山巅之灵也。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初二日日通鉴

偈语为藏头诗,其中包含了弘一达慈和法众达错两个和尚的名字。谒语文字晦涩,其意未明。但据塔铭记载,两人虽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却是同年同月同日死。死后分别塔于笔架山大殿两旁山巅。今东侧靠近五瓣石之莲花盆旁,有坍圯的含利塔石遗迹。据此则知,《砖坪厅志》云:“卒于道光末年,相传仙将肉躯飞升,为其弟子所误,坠崖下”,纯粹是附会之说。

安康历史上的修炼者肉身不腐之谜

今据理推之,当是道光末年舍利塔坍圮,先暴露出塔于东山巅之弘一肉身。成丰时将肉身迎回砖坪厅城,修庙祭祀。其后就直没有回山。安康地区文物普查队曾对肉身问题进行过调查,村民们一致说,解放后,破除迷信,人们将肉身藏于岚河北岸五里堰头洞中,后来被纸房沟一郑姓恶人推下威河坝,并用刀乱砍,肉身流出很多黄水,郑也被吓坏了。晚上被溢河杨和尚将肉身偷走。为此,文物工作者又访问了溢河杨和尚,杨和尚已是垂垂老人,1953年还俗,但人们却仍然以和尚称之。老汉狡黠地笑道:“是我偷梁换柱。弘一大仙的金身是我晚上偷偷焚烧,将仙师的舍利子埋回山上,又将西塔拆掉,都还认为弘一大仙显灵回到了山上。远近传播,比过去还有名。”一语道破天机,目前山上端坐着的正是法众达和尚肉身。

安康历史上的修炼者肉身不腐之谜

笔架山同时出现两具肉身,嘉庆二十五年迄今,已经经历了175年,但不干、不腐,而且能够搬来移去。另外,肉身置于大自然之中,日晒雨淋,风打霜浸,既无岁月的印痕,又无动物伤害,安全无恙175年,这不能不说是古代医药学上的一个奇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