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清中期蠶桑業的發展與興安知府葉世倬

繼郝敬修教民飼養山蠶後,到了清嘉慶朝,興安知府葉世倬、漢陰通判錢年等又極力推廣飼養家蠶。葉世倬還將清代關中楊屾所著《豳風廣義》一書中,“其於樹桑、飼養、線絲、織飪之法”共兩卷,“擇其精要”,編輯成《蠶桑須知》一書,“以秦人之書為秦人動”,鼓勵安康紳民都按書上所載的方法去做,日後蟊桑利益來臨,織纖風氣興起的時候,再去找楊屾所著的《豳風廣義》全套書來讀就行了。

安康清中期蠶桑業的發展與興安知府葉世倬

葉世倬在安康推廣蠶桑並不順利,一開始便遭到安康縉紳們的反對。“近聞該紳民私議,以《聖前廣訓》重農桑以足衣食一條內,有“樹桑養蠶,除江浙、四川、湖北外,餘省多不相宣’之句,安生疑慮。以山中現隸陝西,恐非所宜,似本府前諭有不可行者。”面對縉紳們的反對,而且是康熙皇帝的《聖諭》,誰敢違抗?但是為了民生的利益,葉世悼並未畏懼退縮,經過深思熟慮,他寫了一篇言辭懇切的《再示興郡紳民急宜樹桑養蠶諭》,舉出大量事實,條分縷析地說:“為辨明舉郡桑蠶風土相宜,急宜樹養事。照得,秦人業農不業蠶,總由不知古人蠶桑成法,致使坐失美利。是以本府今春特刊《蠶桑須知》一書,具詳樹桑、飼蠶、蒸繭、繅絲之法,遍示各廳、縣紳民,並舉利益,割切勸諭在案。近聞該紳民私議,……似本府前諭有不可行者。殊屬非是,不可不與爾紳民明辨之。恭繹《聖諭》多不相宜”一句,原非謂通省郡縣言也。今就映西而論,如延安、榆林等府,鄘、綏等州極北,土燥風寒,原不宜蠶,至此外各府州即無不宜者。

安康清中期蠶桑業的發展與興安知府葉世倬

《詩》雲:遵彼微行,愛求柔桑'。是為豳民詠也。腳州偏在省西,氣候較寒,尚可養蠶,則風翔、西安、同州等府無不相宜,便可想而知。況興安府處處與四川、湖北接壤,同一風土,更非西、同、風三府可比。地溼宜桑,氣暖宜蠶,自無可疑,此本府到任所以汲汲為爾紳民勸也。今若以興安地屬陝省,遂疑“實不相宜”,以蠶桑之業獨歸川、楚,則誤會《聖諭》,失之遠矣。又本府訪得漢中之洋縣、城固、寧羌,興安平利、漢陰,向來即多養蠶之家,著有成效。爾民取則不遠,亟宜仿而行之。春令瞬屆,所有養蠶器具,急宜遵照前頒書內圖式購辦,並預購蠶種以備應用,切勿狐疑自誤,有負本府欽遵《聖諭》諄諄為謀小民衣食本意。”

安康清中期蠶桑業的發展與興安知府葉世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