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三征高句骊失败了,那你知不知道他三征流求是成功的?

说起隋炀帝杨广,很多人一定会认为他是个暴君,在位期间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东征西讨、劳民伤财,最终导致民怨四起,他在位的时候中原大地的人口锐减了两百多万户,不是暴君又是什么?但咱们读历史,不单单只是看这个时代怎样,还要看这段历史对今后的整个中华文明有什么样的影响。说到这里,小编也要为隋炀帝歌功颂德一番,他在位时精简机构、改革吏治,特别是创建了科举制,这项制度一直影响到清朝才取消,此外他还开凿京杭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即便在当时看起来是劳民伤财的,但对后世来说可谓是丰功伟绩。

隋炀帝三征高句骊失败了,那你知不知道他三征流求是成功的?

隋炀帝下江南图

简单说完他的功与过,接下来我们来细说一下隋炀帝的对外征讨。他早年东征西讨惯了,继位之后就先后对吐谷浑和突厥发动了战争,阔疆五千里,然而他却在三征高句骊上栽了跟头。第一次:隋炀帝遣三十万兵分水陆两路攻打高句丽。但隋军因遭大雨,运粮困难,水军遭遇风暴,与高句丽交战损失惨重;第二次:隋炀帝亲率三十万军队兵分陆路和海路同时征伐高句丽,但遭到高句丽的强烈抵抗,隋军又溃败;第三次:隋炀帝率军亲征高句丽,但因杨玄感起兵反隋炀帝和高句丽投降并交还叛逃的隋将斛斯政,使得隋对高句丽的这两次战役结果无功而返。因此三征高句骊对于隋朝来说,非但一点好处没捞到,反而因此导致国力衰弱,导致民变。那么为何隋炀帝如此有信心“三征高句骊”呢?小编认为也许是有“三征流求”的先例吧,

隋炀帝三征高句骊失败了,那你知不知道他三征流求是成功的?

隋朝疆域图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那时隋炀帝刚刚继位,他听说海师何蛮等人(今福建建瓯人),每逢春秋时节的晴朗天气向东观望大海时,隐约会看到烟雾之气,认为东方有人居住,于是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命何蛮随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这就是流求,但因言语不通,无法交流,只好抢了一个当地人送到东都洛阳,这是第一次出使流求,第二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又派朱宽前往流求,要求流求国归顺大隋,想要招抚流求,却被琉球国王渴刺兜断然拒绝了,朱宽只好取其布甲回到洛阳。因此隋炀帝随后便派遣虎贲郎将庐江人陈棱和朝清大夫同安人张镇周从东阳(现在的浙江省金华市)挑选善于出海和水战的士兵上万人,从义安(现在的广东潮州)出发东渡琉球群岛讨伐流求国,看样子隋炀帝是被气到了,这个讨伐规模是相当的大了。张镇周作先锋率兵出击,流求国王负隅顽抗,数次被打败后,边打边退,最后退到流求首都,无路可逃,被张镇周杀死,讨伐军“虏其男女数千人”而返,从此流求国就正式属于中国的一部分。

隋炀帝三征高句骊失败了,那你知不知道他三征流求是成功的?

网络图片

有人史学家说那时的流求是现在的台湾,也有人说是琉球群岛,还有人说这泛指琉球群岛、台湾等西太平洋中的一连串岛屿。但不管是指的什么岛,总归是属于中国的,史书上有记载,抹都抹不掉,隋炀帝的功劳就在于此,称他为千古一帝不为过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