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一种享受,身心完全融入忆佛的“念”里面去

无相闭目忆念拜佛一段时间之后,忆佛的念就会非常的清晰,平常四威仪之中要常常把忆佛的念提起来。这阶段有些人会产生控制呼吸的现象,严重者还会呕吐。

拜佛时若六根一齐攀缘就不会控制呼吸;

闭眼后眼睛不能攀缘,耳鼻舌身亦不攀缘,意根只攀缘忆佛的念,觉得单调没有意思,会另外再去攀缘身根一直在动的呼吸。

此时喉咙起作意,使它保持在不太紧亦不太松的状态,使气息出入的量固定。

刚开始没有注意到这种现象,后来注意到了,觉得喉咙内好像有些纤维在里面而不舒服。

若不明白此原因而再精进拜佛,控制的情形会愈来愈严重,最后会有呕吐现象。

这时要暂时中止忆佛,去活动一下,把心散掉,如一开始就发觉这种现象,马上注意,使喉咙不起作意,即可避免此种情形发生。此是极少数人才有的现象,一二百人中不过一人而已,学者不需耽忧。

而第五个次第是我们在无相忆念拜佛时,可以一念相续,在拜佛时不会去攀缘色、声、香、味、触及一切的法。

此时,拜佛来忆念一尊佛或菩萨,心里头没有名相、声相戒形像,而想佛忆佛之念非常清晰。

到这个时候,想佛拜佛之速度已经非常的慢了,大概慢到了三---五分钟一拜。

拜佛时会觉得很轻松、很愉快:虽然是大热天,也会觉得清凉自在。

不需要像以前一样,拜佛时很紧张。

也不需要用什么精神,忆佛的念自然而然存在心中。

拜佛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一种享受,身心已经完全融入忆佛的那个“念”里面去。

这时候已完全了解“一念不生”和“一念相续”其间的差别。

我们常常强调一念相续,因为一念不生不易见到自性弥陀,一念相续才容易见到自性弥陀。

而无相忆念拜佛正是一念相续的工夫。到了此时,第五个次第即告完成。

我深敬您们,不敢輕慢。

为什么呢?

您们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

——常不轻菩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