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自由,是身負枷鎖|圈外孫圈圈


為了重新打原創標(公眾號遷移後原創標失效了),每週會不定期給大家分享精選的舊文,當然,為避免重複閱讀,都會邀請圈外學員中的“好聲音”為文章配音。


今天我們選的這篇文章,邀請圈外的課程產品經理吳亦凡配音(是真名哦~),小哥哥本科就讀於上海交大,當時是圈外的實習生,美國留學歸來後,加入了圈外一起為夢想奮鬥。


戳下方即可聽到音頻哦~Enjoy


真正的自由,是身负枷锁|圈外孙圈圈

一、你也曾追求自由嗎?

小時候有一次逃學,我媽媽生氣至極,罰我跪了半天,讓我好好唸書。

結果,我逃學的行為反而一發不可收拾了,從之前的偶爾1次變成幾乎每週1次。但神奇的是,我的成績卻上升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逃學跟著同伴去遊戲房,他們玩遊戲,我複習功課、做作業。

後來還是被我媽知道了前因後果,她覺得我的行為很奇怪,就問我為什麼要逃學,是不是老師教得不好。結果我的回答讓她哭笑不得,大意是:你強迫我上課,我就偏不上。但是我喜歡學習,所以我就自己做作業。

這大概就是我最早顯露出對“自由”的嚮往的故事:不做別人逼我做的事,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後來大學畢業的時候,我給自己定了個目標:等我40歲財務自由了,就去讀個博士。因為我本質上還是喜歡學習的,但在財務自由之前,我的讀書必然是功利的、奔著找工作的,就不那麼純粹了。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只是諮詢公司最底層的分析師,幾乎沒什麼自由可言。不喜歡的老闆,也得屁顛顛地言聽計從;對方一個電話,就得回來加班;不認同的觀點,爭執無效還是得改。

生活上也是,租的房子被房東賣掉,就得馬上搬家。那時候,邊改方案和搬家的時候,常聽Beyond那首《光輝歲月》,覺得自己以後一定牛逼到想幹嘛就幹嘛。

後來,自己做了項目經理,有了很大的自由,工作時間隨意,要不要去公司隨意。但我發現,還是不如我想象中自由,比如,服務什麼客戶不是我說了算,客戶要什麼結果,不是我說了算……

再後來,自己做了項目總監,開始去談項目,可以挑客戶了,卻發現還是沒法自由。客戶方大的高管個個都得小心對待,揣摩對方心思,分析利弊……比之從前,更不自由了。

所以我突然開始懷疑:自由到底是不是一個偽命題?

《人類簡史》裡面曾經提到,一萬年前智人開始放棄狩獵和採集,而投入更多精力來培育小麥。看起來是人類馴化了小麥,讓我們的物質生活上了一個臺階,可以不受狩獵食物的限制,變得更加自由。

但實際上,小麥卻是真正地奴役了我們,我們為了小麥更好地生長,把田地裡的石頭撿乾淨搬出去,搞得腰痠背痛,我們要在烈日下整天除草,還要收集動物糞便,用來滋養土地。

所以,我們到底是不是在追求自由?

二、人們實際上不喜歡自由

我經常跟圈外用戶交流,意外的是,體制內人士通常是提及“自由”最多的一群人。最常見的狀況是,他們跟我抱怨、吐槽體制內的低效、官僚、不自由。

可每當我問他們:為什麼不出來呢?他們的回答幾乎都是:畢竟比較穩定,出來之後風險就大了,我還沒有做好準備。

一方面,我們想掙脫枷鎖,但另一方面,我們又享受著枷鎖帶來的安全感

因為追求安全感,是我們的天性。我們對不確定的未來充滿了恐懼,所以拼命抓取救命稻草,但是,我們抓住的每一根救命稻草,最終都會編織成一條條捆住自己的繩索。

對枷鎖的這種愛恨交加,似乎是我們的常態。比如我年輕時候談戀愛,一方面覺得,因為有了男朋友的存在,自己的生活、學習節奏都被打亂,做很多事情還需要協調兩個人的時間,自由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但另一方面,分手的時候,明明是除去了枷鎖、獲得了自由,卻絲毫沒有獲得自由之後的喜悅,反而會是巨大的失落感。

再進一步想,我當年的目標“40歲財務自由之後就可以專心學術”,何嘗不是另一種枷鎖?為此,我不得不努力去實現財務自由。

所以,自由大概真的是一種錯覺,我們每天做的事情,都被親近的人、生活壓力、社會關係所限制,我們根本毫無自由。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裡說到:“較之把自由本身搞到手,把自由的象徵搞到手恐怕更為幸福。或許世上幾乎所有人都不追求什麼自由,不過自以為追求罷了。一切都是幻想。假如真給予自由,人們十有八九不知所措。這點記住好了:

人們實際上喜歡不自由。”

真正的自由,是身负枷锁|圈外孙圈圈

三、自由總是跟責任捆綁

既然如此,為什麼“自由”這樣的詞,幾乎被寫入了各國憲法?

《人權宣言》第四條說:自由即有權做一切無害於他人的任何事情。

“有權”,所以看起來,自由是一種選擇權?

先知穆罕默德的門徒哈利,向他請教一個問題:一個人是否能夠獨立且自由地做他想做的事情?

穆罕默德讓站著的哈利抬起他的左腳,於是哈利聽話地照做了。接著,穆罕默德說:現在把你的右腳也抬起來。

哈利問:這怎麼可能?

穆罕默德於是說:如果一開始你要的話,就能夠抬起右腳,但是現在已經不行了。一個人總是能夠自由地抬起他的第一隻腳。但是,當第一隻腳被抬起來之後,另一隻腳就被定在地上了。

由此我想起薩特的觀點:

我們都是自由的,只是得相應地承擔責任。

所以,結合這些,我就想通了:自由的關鍵是有權力做出選擇,以及,在選擇之後能夠承擔責任。

比如,婚姻自由指的是我們有權力選擇和誰結婚,職業自由是指我們能夠有權力選擇自己熱愛的工作,人身自由是指我們能夠有權力選擇任何行為而不受他人干涉。但是,這些選擇自由都隱含著責任。

比如,你有選擇跟“把父母和事業都看得比你重要”的人結婚的自由,只要承擔結婚後自己多付出的後果;你有選擇隨時辭職的自由,只要承受失去收入來源的後果;你有選擇不控制情緒、去打人的自由,只要承擔進監獄的後果。

四、是什麼阻礙了我們獲得自由

可大多數人,為什麼依然聲稱他們並不自由?在我看來,有3個原因。

能力趕不上慾望膨脹

如果你是一個富二代,那麼你有選擇不工作的權力,不會餓死;如果你父母養不起你,那麼你就失去了這個權力;當然,也可以選擇找一個伴侶來養你,但你可能要付出另外一些代價。

最近熱播的《我的前半生》,關於諮詢顧問的描述有點脫離現實,但關於選擇做職業女性還是家庭婦女的刻畫,卻是很現實

這是我們為什麼去追求財富、地位、權力的原因,因為這些因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們的可選擇範圍,給我們更多自由。

但話說回來,這些東西要多到什麼程度,我們才能自由呢?比如財務自由好了,是一千萬,一個億,還是一百億?

10年前,我剛大學畢業,月收入幾千塊,那時候覺得:如果我哪天收入過萬,那就太棒了!後來過了幾年,拿到50萬年薪的時候,當時一個實習生跟我說:我覺得50萬好多啊,如果給我,肯定是花不完的。想起剛畢業時候對1萬塊的定義,我笑了笑,沒說話。

後來,職業發展得也還算順利,收入一路上漲,到我創業之前,已經是剛畢業時候的幾十倍,但我仍然覺得,自己離財務自由還是差得很遠

而現在呢?創業了,不拿工資,花自己的存款,所以過回了剛畢業時候每月幾千塊的生活,但是我突然覺得:好像我也不需要那麼多,這個狀態也可以過得不錯。

所以,我們的慾望其實是不斷膨脹的,當你上了一個臺階之後,就會看到上一個臺階的狀態,繼而心生嚮往。只要內心的慾望在膨脹,我們永遠就不可能自由。

所以,自由的狀態,不是一個絕對數字,而是內心慾望跟自身能力取得的平衡。

真正的自由,是身负枷锁|圈外孙圈圈

思維模式讓我們看不到更多可能

在很多時候,限制我們選擇的,不是可選範圍不足,而是我們的思維定式,讓自己看不到更多可能性。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曾有一段時間陷入一種分裂狀態。

那年,我的工作表現非常好,但老闆出於各種考慮,沒有給我升職,而讓另一個能力不如我的人升上去了。

一方面,我內心極度生氣:做了這麼多事情,老闆都看不見,沒有給我升職,工資也漲得很少,那我為什麼要好好兒幹?可另一方面,我又覺得:我應該為自己工作啊,為什麼要因為別人如何對待自己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呢?

狀態持續了幾個月,有一次週末在家心血來潮,重新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贖》,老犯人布魯克斯出獄後不久,就自殺了。

之後瑞德跟獄友們說:“這些牆很有趣。一開始你恨它,然後你學會了適應它,等過了足夠久之後,你就再也離不開它了。這就是體制化。”

跟他們不同的是,我們沒有住在監獄,不需要面對那些牆,

可我們常常用自己的思維,畫地為牢,把自己關在牆裡面

就好像我在諮詢公司,完善的顧問升職加薪體系,何嘗不是一堵牆?當我習慣了這堵牆之後,我自身的反饋機制反而失效了。

我工作中的任何努力,如果對升職加薪沒有幫助,我就不會去做;我做著公司希望引導我去做的事情,卻不管對我個人是好是壞。

真正的自由,是身负枷锁|圈外孙圈圈

上週有圈柚問了我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面對垃圾食品,吃了它更加快樂,卻對健康有害,覺得自己被垃圾食品脅迫了,怎麼辦?

我沒有跟他說要如何戒掉垃圾食品,因為我自己也做不到。實際上,我有咽炎,加上現在經常需要演講和培訓,所以不能吃辣的食物,但我又很喜歡,該怎麼辦呢?

如果我去剋制自己,最終卻沒有剋制住,會很容易感到懊悔,覺得自己被垃圾食品控制了,失去了自由。

但實際上,這又可以是自由的,因為任何一次在麻辣燙和健康之間選擇,我都不是被動的,我非常清楚地知道後果,所以我是有選擇的——吃了這碗,我會不舒服半天,那我是不是願意為了現在暫時的快樂,而犧牲半天的舒服感?

另外,如果當天是需要演講的,我就會問自己:我是不是願意為了現在的快樂,而犧牲這個演講效果?

這樣一想,就很容易做出去選擇,而明確這點之後,我會發現,自己是“主動自由地選擇了吃或不吃垃圾食品”,而不是“被自己的慾望脅迫地選擇了垃圾食品”,這個時候,你會快樂得多,會更加自由。

“我被迫選擇了這個工作,因為它工資高,我不得不活下去啊”、“我被迫做家務,因為我老公總出差啊”……想想看,這是多可怕的事情!

為什麼我們不把所有的情況都權衡清楚,然後這樣去思考呢:“我為了自己生活得更體面,所以放棄了自己喜歡的低工資工作,而選擇了這份工作”、“我愛我老公,不願意讓他成天出差之後,回來還要做家務,所以我選擇自己來做家務”。

實際上,這的確是你內心的想法,沒有人逼迫你,但我們總以為自己是被迫的

雖然自由伴隨著枷鎖,就好像先抬起左腳,右腳就無法抬起一樣。但是,先抬起哪隻腳,卻是我們可以決定的。自由永遠是自己創造的,而不是別人給的。

我們放棄自由,為了逃避責任

薩特認為,人是要受自由之苦的。因為自由伴隨著責任。所以,這是大多數人得不到自由的原因。

我每天會收到大量關於職業選擇的問題,模式常常是:圈圈,我現在工作不太順利,想要……但我擔心……你能告訴我該怎麼辦嗎?

把選擇權讓給別人的原因,就是自己沒有勇氣去承擔責任。

因為如果是自己做出的選擇,就不能再說“當初都是你們讓我選這個專業的”、“早就跟你說了這事兒有風險”、“當初都是你勸我早點結婚的”。

承擔責任很痛,痛到懷疑自己,所以很多人寧可放棄自由,來逃避責任。

我之前的文章曾經提到過一個研究,1982年,印度有一項研究考察了家庭包辦婚姻和自由婚姻在時間維度上的變遷,他們發現,結婚的兩年內,自由婚姻夫妻的愛情值要遠高於包辦婚姻,可是五年後,自由婚姻中的愛情值迅速下降,而包辦婚姻中的愛情值卻穩中有升,最後還完勝自由婚姻了。

且不管結論是否正確,但如果包辦婚姻的質量更好,是不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放棄婚姻自由,轉而引入包辦婚姻制度呢?我想,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同意。

其它選擇也是一樣,關於你未來要做什麼工作,如果我比你更有經驗,你就要聽從我的選擇、而放棄自己的選擇自由了嗎?

說到底,比起自由來說,更重要的事情是:不要給自己設牆、失去對自由世界的嚮往。

真正的自由,是身负枷锁|圈外孙圈圈

Halo,大家好啊,我是運營小哥哥。

圈外這次搞了一個大動作,新開設了兩個主題群,超強個體群和商業管理群。以後的文章都會首發在這兩個群裡哦~

入群不但能領取到圈圈之前所有的文章大禮包合輯,並且每週會有運營童鞋帶你深度學習一篇文章~

同時圈圈和邀請嘉賓,會在群裡與大家不定期互動,並解答疑惑哦。

群內不但會組織豐富的學習活動和交流,你還有機會獲得圈外商學院的課程的內測機會哦~

想要更詳細瞭解,可以戳這裡哈《一則重要通知:圈圈的文章轉移陣地啦!》

偷偷告訴你,這次入群是免費的哦。(後面會不會收費,圈圈說她還沒想清楚....)

如何加入?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社群運營的小哥哥。記得給小哥哥回覆,你想要加入的社群名稱(超強個體回覆1,商業管理回覆2),方便小哥哥把你拖入正確的隊伍中,別掉隊~~(之前已經加過小助手的不要重複添加哦!只需要回覆數字就好~)

商學院學員、深度閱讀訓練營和戰略分析訓練營學員無需重複添加哦~

第一期社群已經招滿,歡迎報名第二期社群,預計本週內邀請入群~請加小助手的同學耐心等待哦~

如果二維碼失效的話,可以點擊閱讀全文哦~其他運營小哥哥等著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