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信达:善林金融的前车之鉴

新华社上海4月24日(记者 朱翃)从上海市公安局获悉,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善林(上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善林金融")实际控制人周伯云等8人当天被警方批捕,此案涉案金额高达600余亿元。

  据了解,2018年4月9日,善林金融实际控制人周伯云向上海浦东公安分局自首,称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产生巨大资金缺口致使无法兑付投资人本息。中南信达:善林金融的前车之鉴

  经警方调查,"善林金融"采用传统的门店推销与互联网营销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交易模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自2013年10月起,犯罪嫌疑人周伯云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在全国开设1000余家线下门店,招聘员工并进行培训后,通过广告宣传、电话推销及群众口口相传等方式,以允诺年化收益率5.4%至15%不等的高额利息为饵,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销售所谓的"鑫月盈""鑫季丰""鑫年丰""政信通"等债权转让理财产品。自2015年2月起,犯罪嫌疑人周伯云又在互联网上开设"善林财富""善林宝""幸福钱庄""广群金融"等线上理财平台,对外大肆销售非法理财产品,涉案金额600余亿元。

 警方调查发现,"善林金融"通过推出各种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吸收社会大众资金形成资金池,供周伯云等人任意使用。为了使"善林金融"这家公司看起来"家大业大",更是不惜花费公众巨额资金,大规模开设线下门店,支付员工高额工资和高额提成,同时做足包装宣传,在民众中营造"大而不倒"的公司形象,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中南信达:善林金融的前车之鉴

  

警方查实,"善林金融"对外宣称的投资项目并无盈利能力,其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偿还前期投资人到期本息,随着时间推移,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崩盘。据此,"善林金融"系典型的庞氏骗局,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下一步,警方将全力查清案情,追缴涉案赃款,维护正常金融秩序。

目前,"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云、执行总裁田景升、"幸福钱庄"负责人陶剑勇等8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经被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执行逮捕。

上面的篇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善林金融非法集资,允诺高收益结果无法弥补资金的缺口造成普通民众的资金流失且不可追回,性质恶劣且触犯到了法律的恶性事件。现在互联网模式下各种理财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良莠不齐,让消费者难以判断和决择。今天我们来对比介绍一家风评较好的理财平台——中南信达。

首先,善林金融未经批准就建立线下门店,招聘员工培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广告来哄骗消费者投资。中南信达,成立于北京,合法注册,证件齐全。具有完善的组织构架、专业的团队、固定的办公场所等等,证明了中南信达不是皮包公司。再者善林金融一直强调高收益,高回报。而中南信达有专业的风投团队与律师团队,有极强的操盘能力与实战经验,并且都是高学历的工作人员不是零时招聘,临时培训可比拟的。而且项目公开化,供大众监督与检验,这点可以说很少有企业可以做到。并且有国家证书为证,足以说明这个平台的优秀。两者相比,中南信达的优势显而易见,相信大家可以会选择哪一个平台不在迷茫。

中南信达:善林金融的前车之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